“核心素养”与美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2017-02-04 16:48季承业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基本功美术学科

季承业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其价值和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今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其中美术学科包括五大核心素养,这意味着中国的课程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

一、关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一国家层面上新的教育动向。强调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这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面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与个人兴趣。同时,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也为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我们倾向于采纳课程学者杨向东教授提出的的观点,即它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素养的英文的表述是“Attainment”,亦可以翻译为“造诣”或“能力的获得”。我们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即1、图像识读 2、美术表现 3、审美判断 4、创意实践 5、文化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只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设定的,而是面向全体公民,而美术专业人士在五个核心素养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核心素养”的解读

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的变革。

1、“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我们如果承认,图像作为信息的载体,那么就存在有可能被识别和解读问题。

2、“美术表现”是运用一定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图像,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提“美术创作”素养。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是普通公民,而非专业人士,所以从最基本的意义表述更稳妥。美术表现是包括美术创作的,但其意义更“公民化”,一个不从事美术专业的人,同样可以运用传统或现代媒介通过造型活动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其间的道理就像语文学科不能将“文学创作”,而只能将“文字表达”当做公民的素养一样。

3、“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鉴别、评价、判断与表达,此中涵义和价值大家都清楚,这里就不赘述了。

4、“创意实践”指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其中的创新意识指做事有与众不同的愿望和意识,没有这一愿望和意识创造思维和行为就难以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创意实践”这一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历经多次修改而来。开始由“创想能力”改为了“创新实践”,后来考虑到创新实践要求太高,就进一步改为了“创意实践”。

5、“文化理解”主要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看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如哲学的角度、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等等。文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有人称之为文化视野。从文化的角度看事物是整合的,因为文化是跨学科的,可以将很多方面和学科整合其中。

创意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创意实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创新意识,是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能够在正面价值的引导下,追求创造和新意的自觉。创新也是艺术的生命源泉。美术更是一个没有唯一答案、能够包容个性的学科。从人类历史中不同地域文化和个性经验中吸收不同的创造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少儿就能逐步获得创意实践素养。

当代社会,不同的文化彼此交融,形成了多元、重叠的文化空间,生活在不同文化空间中的人,都需要思考自身所属的文化与其他文化构成的相同、相似、相近或相异的关系,思考如何保留自己的优秀文化,如何借鉴其他文化的长处,从而才能使自身素养得到优化、使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的名称基本上是“名动搭配”,即名词和动词搭配来命名。对于他们之间的联系,我觉得用奥运五环来表达就很形象——下面两环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特有的东西;上面三环的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是其他学科共有的,其他学科也会涉及的。比如历史学科也有文化理解,语文、音乐都会涉及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是所有学科都要考虑的。但是各个学科的角度和出发点是不同的,美术学科的文化理解是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出发,针对视觉形象的审美也是美术学科比较擅长的,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更是美术学科之所擅。因此,前面两个是基本素养,后面三个是衍生的素养,这五个素养共同基于的就是视觉形象。从这点来看,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立科之本,语文的立科之本是语言与文字,数学的立科之本是数字与符号,而美术的立科之本自然是“视觉形象”,美术学科所有的价值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三、美术课程发展的三个时期

整体来看,学校美术课程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这种划分是课程学者崔永漷提出来的,美术教育界比较认同这一划分。

第一个时期指2000年课程改革以前,被认为是“双基”时期,中国的课程非常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是当时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各科老师都非常注重“双基”的培养。

第二个时期从2000年到2015年是被称为“三维”时期,“三维”具体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三维目标”之中,“知识与技能”是一个“达成目标”,即如果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合理,学生通过学习是完全可以达到的。“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制定不是为了掌握技法,而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学习的过程。我个人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称为“指向目标”,是带有方向性的目标,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达到,会有一个一步一步接近的过程。

第三个时期2015年开始,中国的课程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这主要是基于从2014年11月由教育部开始推进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这一背景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为未来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

四、“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我们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来形容就是“技进于道”——过去的“技”(即学科本体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每一门类美术内容都自成体系。但是其和外围却是分裂的。现在的“道”是指将各种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用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洞察问题、解决问题。再延伸点来讲,我们通常讲“智慧”二字,其中人并不是有了知识技能就有了智慧。所谓的真正的“智慧”更多是人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

在美术教学层面,我们过去习惯于围绕“技”的层面进行教学,而我个人认为,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进入到“道”的层面,就是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它们。

再来看“核心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架构。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则是实现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与学科具体教学实践过渡的中间层次。对此,教育部要求每个学科都要根据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出各自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核心素养”引领课堂促进美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核心素养”对美术课堂教学及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只有用新的观念、新的视点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带给学生21世纪的技能与知识。早在几年前江苏省教育厅就专门出台了"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件"。各大市也相应出台比赛细则及要求,强化了技能学科的教学基本功,对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例,美术学科基本功分为二大项八小项。1、通用技能项目(权重50%):粉笔字权重5%;即兴演讲权重5%;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权重20%(10%+10%);课堂教学权重20%。2、专业技能项目(权重50%):卷面笔试权重10%;手工创作权重20%;水墨画创作权重20%。而我市的比赛试题更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粉笔字试题:字体为楷体,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内容:“郭熙《林泉高致》中指出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宏观取大势,微观取实质”。手工创作试题为《吉祥2015》,要求用一整张卡纸根据主题完成立体纸工创作,限时160分钟。水墨画创作试题为《金秋岁月》,花鸟、山水和人物均可,创作时间为160分钟。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试题更为严格,在封闭无网络的计算机教室,统一安装powerpoint 2003、word2003、flash cs3、photoshop cs3、奇奕画王等软件,现场宣布课题,在三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与课件教学设计,文稿与教学课件电子稿须同时完成。只允许使用比赛统一提供的素材包,其他素材一律不准带入电脑房等。这些比赛项目都是针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必备的基本功而设置的,具有较強的实践性、指导性。为青年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目标,效果不言而喻。基本功比赛的常态化必将推动美术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大家知道,美术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即技能性特别显著。每项技能是需要反复练习而达成熟练的,而技能熟练、基本功扎实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运用,才能带给学生21世纪的技能与知识,才能在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展现自己的魅力与风采。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盐城)

猜你喜欢
基本功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