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对长宁区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2017-02-05 03:48钱文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太极拳受试者老年人

钱文彬

(上海市长宁区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上海长宁 200050)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世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关于如何改善老年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话题也日渐增多,而平衡能力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可以间接反应出老年人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功能和核心肌肉力量,对评估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1]。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拳术,注重呼吸与肢体相结合[2],动静适宜且不受场地天气的影响,长期坚持对老年人健康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4]。

之前已有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5]、脊柱矫正[6]、身体柔韧性[7]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且长时间保持太极拳运动对力量素质也有显著改善,邓永明等[8]通过对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进行检测,发现其平衡能力显著高于没有长期健身习惯的老年人。本文为了排除个体差异和衰老造成的影响,通过对长宁区192名老年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指导,同时设置对照组,探讨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上海长宁区60-70岁老年人192名,其中男女各96名,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评判标准:无平衡障碍,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史,无精神病史,近期无骨折史,无严重外伤性疾病,无肺功能障碍,无认知功能障碍,可以自主活动,具有运动能力。随机分为男女相等的两组,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指导(简化的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时间为每天50分钟左右,一周进行5天的运动。对照组不进行运动指导,并保证没有除日常生活外的其他运动。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在实验前对52名受试者进行前测,在太极拳运动6个月后运动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测试项目包括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和综合平衡能力测试。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有起立-行走平衡能力测试和10米往返步行测试,起立-行走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在椅子处及5米远的地方设置横线,受试者先坐在椅子上,待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后,受试者以最快速度从椅子处站起走向5米横线设置处,并返回椅子划线处。测试人员记录受试者所需时间。10米往返步行测试方法:在出发点和触地点处各画一条直线,待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后计时,受试者开始从出发点出发,并以安全为前提,尽可能快速地到达触地点划线处,用脚踩到线后,返回起点,到达后计时停止,测试人员记录所用时间。

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分为闭眼单足站立测试和强化版的Romberg测试,闭眼单足站立测试方法:受试者先双脚站立于闭眼单足测量仪上,闭眼,改为单脚站立,周围人做好保护措施,记录单脚站立时间。强化版的Romberg测试方法:受试者被要求闭眼站立,同时两脚一前一后呈现在一条线上,前脚跟紧贴后脚尖,尽量维持身体平衡,测试人员做好保护措施,并计时,记录持续时间。

综合类平衡能力测试为垂直X书写,测试方法:睁眼写出一个X,然后闭眼进行5次重复写X,5次闭眼写出的X偏离第一次写出的X的角度,取平均值,作为成绩记录。

1.3 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2.1 实验前两组老年人平衡能力无差别

为了检测运动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在实验前进行了平衡能力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

起立-行走测试运动组用时为(9.74±4.31)s,比对照组的(10.35±3.75)s无显著差异,10米往返走运动组(16.78±3.38)s与对照组(17.35±4.32)s也无明显差别,闭眼单足站立测试运动组时长为(11.24±3.71)s,与对照组的(12.33±4.37)s统计学分析后P>0.05,无显著差异,强化版的Romberg测试结果运动组坚持时间为(27.48±2.71)s,没有明显高于对照组(26.34±5.31)s。垂直X书写偏离角度对照组(89.15±34.33)与运动组(79.51±35.41)也没有显著差异。

表2 实验前平衡能力测试结果(±s)

表2 实验前平衡能力测试结果(±s)

?

2.2 实验结束后,运动组比对照组平衡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指导后,运动组和对照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如表3。

表 3实验后运动组和对照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s)

表 3实验后运动组和对照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s)

注:*为 P<0.05

?

起立-行走所用时间运动组(8.24±3.25)s比对照组(10.75±4.33)s少,10米往返步行运动组(12.93±3.20)s比对照组(16.70±2.78)s用时短,运动组闭眼单足时间(18.91±2.71)s比对照组(11.37±2.91)s更长,强化版Romberg运动组(31.20±4.37)s比对照组(26.78±3.55)s坚持时间长,运动组垂直X书写偏离角度(69.41±23.01)度比对照组(89.51±33.76)度小,数据表明运动组经过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后,平衡能力有显著提高。

2.3 运动组经过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运动组实验后平衡能力比实验前显著提高。

经过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指导后,运动组实验前和实验后测试结果如表4。

表4 实验前后运动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s)

表4 实验前后运动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s)

注:*为 P<0.05

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起立-行走(s) 9.74±4.31 8.24±3.25 10米往返步行(s) 16.78±3.38 12.93±3.20*闭眼单足站立(s) 11.24±3.71 18.91±2.71*强化版的Romberg(s) 27.48±2.71 31.20±4.37*垂直X书写偏离角度 79.51±35.41 69.41±23.01*

实验结果显示起立-行走测试运动组实验前(9.74±4.31)s和实验后(8.24±3.25)s并无明显差别,10米往返步行运动组实验后(12.93±3.20)s比实验前(16.78±3.38)s用时短,闭眼单足站立运动组实验后(18.91±2.71)s坚持时间比实验前(11.24±3.71)s长,强化版的Romberg测试运动组实验后(31.20±4.37)s比实验前(27.48±2.71)s坚持时间长,实验前垂直 X书写偏离角度(79.51±35.41)度比实验后(69.41±23.01)度大,所以运动组实验前后平衡能力也显著提高。

三、讨论

人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功能会逐步减弱,认知、力量、平衡等能力也会缓慢降低,平衡功能作为对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影响极大的一项重要功能,对其正常行走、防跌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保持老年人平衡能力,防治跌倒[9,10]发生开始了大量研究,太极拳运动作为一项刚柔相济的运动项目,动作柔和、速度慢、简单易学,且针对不同体质和年龄的需求运动量可相应调整,不仅可以锻炼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对其力量素质[11]、灵敏度[12]、认知能力[13]也有一定提高,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也可促进老年人的社会活动,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社会生活[14]。

3.1 动态平衡能力测试

在实验前运动组和对照组起立-行走测试和10米往返步行测试并无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但在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后运动组起立-行走测试和10米往返步行测试用时时间短于对照组,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如表3,表明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运动组实验前后起立-行走测试并无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随着6个月的时间老年人本身平衡能力会有所减弱。

3.2 静态平衡能力测试

实验前对照组和运动组闭眼单足站立和强化版的Romberg测试均无显著差异,如表2,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指导后,运动组闭眼单足站立测试结果显著比对照组坚持时间长,且强化版的Romberg测试结果运动组优于对照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从一定水平上代表了本体感觉能力,且闭眼单足站立测试也可作为腿部肌力的评判指标,实验表明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维持老年人本体感觉能力,对腿部肌力有一定影响,提高静态平衡能力。

3.3 综合平衡能力测试

垂直X书写偏离角度考察了综合平衡能力,实验前对照组和运动组并无明显差别,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指导结束后,运动组偏离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相比于实验前,运动组的偏离角度也有明显改善,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老年人综合平衡能力。

四、小结

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综合平衡能力均有所改善,对于延缓老年人本体感觉的减退,提高腿部肌肉力量有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平衡能力,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1]黄小兵, 刘博. 平衡三联及中枢整合在人体平衡中的作用 [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9, 17(6):534-536.

[2]张孝荣. 练习太极拳对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5(2): 82-83.

[3]YAN J H. Tai Chi practice improves senior citizens'balance and arm movement control [J]. Journal of Aging& Physical Activity, 1998, 6(3): 271-284.

[4]LIN M R,HWANG H F,WANG Y W,et al. Communit ybased tai chi and its effect on injurious falls, balance,gait, and fear of falling in older people [J]. Physical Therapy, 2006, 86(9): 1189.

[5]徐明, 温佐惠. 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前后心肺功能的变化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7, 3): 79-82.

[6]刘毅, 王春光. 陈氏太极拳练习结合体育康复矫正脊柱弯曲 40例疗效观察 [J]. 中医药导报, 2007,13(11): 42-43.

[7]侍丽萍. 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身体素质作用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16(3): 85-87.

[8]邓永明. 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04, 19(3): 87-88.

[9]赵媛, 王燕, 徐旭东, et al.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平衡功能和跌倒预防效果的Meta分析 [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3): 339-345.

[10]邱玉宇, 李秋萍, 崔焱, et al. 太极拳锻炼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2008,28(20):2055-2056.

[11]李立, 陈玉娟, 翟凤鸣, et al. 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及平衡能力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9): 984-988.

[12]柯杰兵, 马文丽, 钟梅, et al.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骨骼肌全基因组表达的影响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4): 306-309.

[13]宋美, 王金成, 许顺江, et al. 太极运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 、睡眠与情绪的影响 [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 16(1): 46-49.

[14]刘彩平. 老年人参加太极拳锻炼的动机及特征的研究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1(3): 123-124.

猜你喜欢
太极拳受试者老年人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