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朝鲜族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2017-02-05 03:48金明杰金银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朝鲜族民族传统

金明杰 金银花

(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吉林长春 130022)

我国朝鲜族的先民,于明末清初在朝鲜半岛陆续迁入中国东北,现我国朝鲜族人以19世纪中叶迁入的移民为基础,以20世纪初至建国前后迁入的移民为主体。目前已是我国56个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国现有朝鲜族现有183.09万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以及内蒙古等少数其他地区。勤劳聪慧的朝鲜族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延续着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从饮食到居住,从文化到艺术,他们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文化艺术魅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

1 朝鲜族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概述

1.1 饮食文化

朝鲜族主要种植水稻,大米自然成为主食。大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量充足,由此形成主食副食相补的“二元就餐文化”,副食以各种酱类和泡菜类为主。此外,汤也是朝鲜族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人们平常早晚做热汤吃,炎热的夏季则以“凉汤”为主,朝鲜族的汤,多以泡饭为前提,其最有代表性的饮食就是“汤泡饭”。

除了日常主食之外,朝鲜族还有很多独具传统特色的风味小吃,例如打糕、松饼、狗肉汤等。打糕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槌捶打制成,故名“打糕”,打糕是年节、老人寿诞、结婚庆典等喜庆日必不可少的食品。松饼是用大米做成的蒸饺,蒸时要在蒸屉上铺上松树叶子,因此得名松饼,是朝鲜族在中秋节必备的节日食品。冷面是朝鲜族著名的风味小吃,与泡菜、狗肉汤统称“朝鲜族三大特色食品”,冷面同时还具有有长命百岁的寓意,故又被称作“长寿面”。狗肉汤是朝鲜族各种汤类的首选食品,朝鲜族有句俗话说“三伏天吃狗肉如同吃补药”,充分说明了狗肉的非凡的营养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然不会缺少酒文化,朝鲜族最负盛名的便是米酒,几乎家家都会酿制“麻格里”。麻格里是一种米酒,与我国南方的黄酒相似,味甘,常常用来招待客人。

1.2 居住文化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加之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传统朝鲜族民居的外貌发生了改变,建筑风格与汉族也日趋相似,但为了适应东北地区的寒冷气候以及民族生活习惯,朝鲜族的传统民居也独具特色。一般以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见多,通常不建院墙,仅与邻居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民居的整体形状多为矩形并设外廊。住房构造方面,朝鲜族民居主要是木构架承重,外墙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中间以沙土充填或做成空心墙,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门窗为推拉式,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条并覆盖一层厚厚的稻草,将整个屋顶包住,以防风将稻草吹散。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图1 朝鲜族特色饮食

提到朝鲜的居住文化,就不得不提独具特色的“炕”。《新唐书·高丽传》载:“(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据此断定,高丽人发明了炕。炕既孕育了朝鲜族勤劳聪慧、外柔内刚、尊老爱幼和雅好洁净等民族气质与审美心理的摇篮,同时又是这个民族步入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一代又一代族人生息繁衍在温暖的炕头,因而朝鲜族传统文化又被亲昵地称之为“炕文化”。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善于因地制宜,原样地保留了建造传统式炕屋的风格,室内通屋为炕,入门即可盘腿而坐。

在目前的城镇中,住房多采用地暖或者水暖,但“炕”始终是朝鲜族文明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文化复合体。它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朝鲜族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制作、饮食起居、民间文艺、礼俗信仰与家庭组织的完善都有着极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因此,很多朝鲜族人民即使搬入了取暖设施完善的城镇住宅,也通常会设法将其中一个卧室改为暖炕加以使用。这与其说是一种情结,不如说是一种文化。

1.3 歌舞艺术

在我国56个民族中,不乏能歌善舞者,朝鲜族便是其中之一。音乐方面,朝鲜族音乐和朝鲜半岛音乐是一脉相承的,可分为民谣、歌乐、舞乐、乐器、“板嗦哩”、唱剧等六类。其中民谣按音乐的体裁形式可分为农谣、抒情谣、风俗谣、童谣、长歌等五种;歌乐原是为上层阶级和市民阶层服务的抒情歌谣,后流入民间,逐渐群众化。朝鲜族音乐的节奏一般以三拍节拍为主,由于受本族语言影响,三拍节奏既能使节奏长短区分、歌声温柔细腻,体现了朝鲜族语言的亲和力和美感。其主要代表作品有《织布谣》、《鸟打铃》、《农夫谣》、《阿里郎》、《桔梗谣》等。

图2 朝鲜族传统民居

舞蹈方面,朝鲜族的民族舞以“农乐舞”、“扇子舞”、“象帽舞”、“刀舞”、“顶水舞”和“长鼓舞”为主。其中,历史悠久的“农乐舞”更是入选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唯一入选的农耕文化遗产。“农乐舞”产生于朝鲜三国时期,每年五月播种之后,“以牺牲祭天,并歌舞达旦”。“数十人排成一行,左右踏步,有高有低,手足并用,舞姿轻快,长短强弱,节奏动听”。农民自春天准备耕种开始,到秋收为止,根据劳动内容、场合的不同,唱不同的歌,跳不同的舞。

2 朝鲜族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汉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积淀的中华民族文化,既有高度发展的汉族文化,也有诸如朝鲜族这样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少数民族独特的创造和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就不会像令大这样光照寰宇,绚丽多姿。

作为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借鉴和吸收兄弟民族中的优秀文化,从而使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更有立体感,同时也进一步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中来,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当地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朝鲜族促进了中韩的文化交流。中国自古与朝鲜半岛来往密切,朝鲜族则成为了连接中韩的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国朝鲜族在动荡的历史变迁中,保存着本民族美好的文化,并逐渐发展,并在当今社会努力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值得我们每个民族和每个人学习。

总之,朝鲜族人民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我国全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的今天,朝鲜族的贡献不可磨灭,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也是不容怀疑的,朝鲜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样为历史的发展前进作出了贡献, 同样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样是历史的创造者。

[1]张文馨.成人教育视域下的民族艺术传承研究[D].云南大学,2014.

[2]斯琴巴图.浅谈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之传承[J].内蒙古艺术,2014(02).

[3]李晶.中国朝鲜族音乐的传统继承与变化形貌[J].中国音乐,2008,03:253-256.

[4]朴樱子.朝鲜族音乐概论[J]. 满族研究,1992,01:83-91.

[5]李宗天.浅谈如何保护和传承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J].品牌(理论月刊),2010,11:170-171.

猜你喜欢
朝鲜族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KORE A TOWN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