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团校建设

2017-02-05 18:04王庆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团课课程建设新媒体

摘 要:团校是共青团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思想建团的基础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贵州理工学院团校工作开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媒体尤其是微信社交软件在团校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应用。根据团课开设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微信新媒体”的互联网团校平台,提高了团课的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初步建成了利用新媒体开展共青团教育的特色教育平台。

关键词:团课 新媒体 微信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65-02

作为共青团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团校已经成为广大共青团员以及青年学生学习理论、增强修养、提高觉悟以及参加实践的重要平台和学习手段,尤其是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团校的开设,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后备力量,补充了党的新鲜血液。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团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基于,如何利用新媒体这一有力工具,进一步完善团课教学,建立起团员青年更加乐于采用的教学体系,也成为了团校课程建设的新课题。

1 微信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及影响

作为腾讯公司出品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用户最大的社交软件之一,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文字信息,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的沟通交流,同时还有朋友圈,公众号,订阅号等自媒体功能和互动功能,具有较强的信息传播能力,且用户端的功能均免费,目前用户达到3亿,尤其在青年学生中受到欢迎。微信这一社交软件的出现,对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便利,尤其是开展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起开放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征受到学生的青睐。基于微信,国内高校在大学生的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不少成效。各大高校都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向订阅的用户发布学校的新闻等内容,高校内各种各样的微信群更加丰厚了学生学习、科研、娱乐等方方面面,有效地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的德育网络教育,增强了共青团和学生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而当微信平台在高校学生中日益受到欢迎,国内高校共青团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引入了这一新媒体手段之时,微信同时也对高校学生和共青团工作产生着影响。首先,对于微信的主要受众大学生来说,微信一类的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许多学生使用起来乐此不疲甚至上瘾,耽误了正常学业,同时也容易被不良信息所影响;其次,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者,相较于学生在微信的使用、公众号运营管理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往往不能与学生的思想发展保持同步交流;再次,微信这种交流方式对共青团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影响,和传统的工作模式即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选择特定的信息和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持续、单项和高强度的灌输引导教育相比,微信的出现改变了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接收信息同时还能够传播和发布信息,其范围和速度也超出了共青团工作这的掌控,降低了其原有的中心地位和权威性。综上可以看出,运用微信开展搞笑共青团工作的同时,对于学生和工作这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2 在团校工作中引入微信的必要性

团校作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重要阵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虽然微信对于青年学生、共青团工作者都具有正面和负面的重要影响,但是其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用需求,仍然应该作为进一步拓展团校工作的有效手段,其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2.1 微信的使用能够拉近青年学生和团校工作的距离

现今微信成为青年学生中颇为流行的通信社交软件,且用户黏性非常大,同学们也更加愿意通过微信来实现生活中的种种目的,除了通讯外包括购物、缴费、在线学习、阅读、游戏等等,而通过微信开展团课的相关工作,进行辅助教学,正好能够迎合学生的同理心。一方面,团校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的公众号来发布相关教学、通知、作业等信息,可以方便的实现在线调查来把握青年学生对团校教学的需求,藉此在学生中树立团校工作的友善、活泼形象,促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团校学习;另一方面,微信的使用增加了学生与团校教育的互动,可以使得团校授课从单纯的灌输方式转变为教与学的互动,也使得授课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课堂知识转变为青年学生身边的领路人这一角色,让学生对团校有了进一步的信任。

2.2 微信平台为团校课程建设提供便捷条件并有效节约成本

团校教学工作与普通教学工作的最大区别是具有周期性,每学期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开展集中教学,而这种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教学场地、授课教师、组织宣传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有些既定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使得教学成果打了折扣。而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团校工作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不理局面。例如,微信推送功能可以实现团小活动、团课安排、讲座预告等信息的及时全面发布,直接将相关信息推送到同学的手机上,不仅避免了广告张贴的传达不及时,也节约了用于宣传方面的费用。通过微信平台能够准确调查掌握学生的需求,同时能够自动发布信息和收集学生回复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配置工作人员,节约了人力资源。

2.3 微信平台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拓展和外延

网络时代青年学生往往采用网络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和愿望,也通过网络来抒发情感和表达诉求,通过网络反应其内心的声音,微信恰恰高度契合了青年学生的需求。同时,青年学生也是最能接受新鲜事物,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受众,微信丰富的信息,快捷的传送,广泛的分享,独立的发布等特点得到青年学生的推崇,也成为他们了解和融入社会的便捷通道。

3 团校微信教学辅助平台的建立

基于上述影像和需求的分析,结合贵州理工学院团校实际情况,笔者及同事基于贵州理工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贵理工青年”建立了“理工团校”微信服务平台。该平台一方面是团校教育的移动互联网阵地,另一方面也是共青团沟通联系青年学生的又一纽带,因此需要保证平台栏目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移动终端使用便利性。基于这一理念,“理工网上团校”微信服务平台主要设置了下列栏目:团校快讯、团的基本知识、云上团课、思想建设、线上讨论等栏目。

团校快讯,主要用来通知团校的开课、讲座、上课、考试的信息,以及学校与团校相关的通知公告,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团校的最新讯息,掌握教学动态,以便合理安排团课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

团的基本知识,刊登了共青团建设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涵盖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光辉历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宣誓词》《团员的义务和权力》《团旗、团徽、团歌、团员证》以及《团委缴纳规定》等内容,方便青年同学随时了解团的基本知识。

云上团课,主要是将团课讲授的内容以及作业、答疑等内容放在网上,提供团校同学随时学习。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云上团课正式契合了“微课堂”的理念,鼓励同学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虽然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有所分割,但是却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便于自主学习。

思想建设栏目主要用于刊登团组织建设,推优评优的相关规定和办法,帮助大家加深对团组织建设的认识。

线上讨论栏目是我们建设的一个重点,这也是团校学院和团校教学工作者相互沟通的平台。通过留言与答疑互动方式,安排团校教师负责解答同学们留在线上的问题,为规范讨论平台,讨论内容限定为团校上课心得、实践心得或读书心得,这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教学互动。但是我们也发现线上讨论栏目中同学们除了留言关注团校课程内容以外,对于学习、生活、心理、自身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都会涉及到,这也说明团校建设除了要肩负共青团知识的讲授外,还需要不断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外延,同时也表明该平台是受到广大青年学生信任的平台,是的团校工作的肯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基于微信的“理工网上团校”微信服务平台已经初步收到效果,在后期的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团校课程的发展、学生的需求进一步调整栏目的内容,增强实用性,更好的服务青年学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团校工作,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团校工作的凝聚力与号召力,改变团校教学呆板的方式。同时,微信平台也成为共青团通过团校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蒋磊.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团学工作[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4).

[2] 覃殿益,韦克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2) .

[3] 马存芳,张军.青海地区藏族、汉族女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02).

[4] 张静,何瑞玲.1996名蒙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09).

作者简介:王庆(1981-),女,汉,贵州贵阳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团课课程建设新媒体
上海市卢湾中学:以“大团课”“微团课”为载体进行团前教育实践
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
浅析高校团课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上团课不要只吸收少数青年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