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

2017-02-06 21:25田小平
考试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理解生活化小学数学

田小平

摘 要: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及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 理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体验的联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平时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只重视数学知识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很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时刻留心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素材、教育方法、教育工具。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合理整合教材,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教材是传承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教师要对数学教材深入了解,精心构思,并结合生活中相关元素有效整合,提高教材和生活元素的结合度。

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根据以往教学反馈情况,学生对减100后要加上3难以理解。鉴于这种情况,我对题目进行了重组,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超市购物情境:我带了165元钱来到猛洞河超市,为儿子买了一双97元的跑鞋,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钞票,营业员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争着回答“老师,营业员应该找给你3元钱”。“为什么?”我追问道。“因为你多给了营业员3元钱”。“那么同学们能把老师带钱买鞋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这样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生活经验的支持,让学生容易理解且记忆深刻。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时,若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会很难理解。若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例子讲解,学生就能恍然大悟。如冰箱,放在屋内占据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而里边所能容纳东西的空间则是冰箱的容积。学生对冰箱并不陌生,这样的生活实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关系和区别。

三、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加深数学理解

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探索知识规律,内化数学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机会。如教学圆锥体积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自行制作圆柱与圆锥容器,再反复实验,即把圆锥形容器全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最后发现规律,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里的沙子总是圆锥形容器里的沙子的三倍。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印象非常深刻。又如教学比例尺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校园布局,再绘制校园平面图,并对平面图进行评比。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主动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演示平移两个完全重叠的长方形成为一个长方体。这样变抽象为具体,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也相等。

四、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果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知识的作用,不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某些实际问题,是十分乐意的,也是教学所必须实现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创设生活化情境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提出对学生而言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加强实践操作,使学生勤动手、多动脑,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比和比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阳光明媚的操场上,让学生测量计算旗杆的高度。旗杆很高,学生开始可能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可以拿一根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让学生测量竹竿和竹竿的影子的长度,然后启发学生利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测量旗杆影子的长,算出旗杆的高。在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在作业中体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要务。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如在春、秋收获季节,让学生根据自家粮食和瓜果蔬菜的产量和价格估算家庭收入,既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又了解自家的经济状况。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又能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

总之,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引导学生进行枯燥的数学学习,学生会感到没有意思,从而产生厌学或者放弃学习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案例,先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趣味性,随后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生活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作为学生思考的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主动地研究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2]罗海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8).

猜你喜欢
理解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