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公共武术课程之择路①
——基于大学生眼中“徐、雷约架”事件的调查分析

2017-02-07 00:58卢伯春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3期
关键词:格斗传统武术太极拳

卢伯春

(江苏省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19)

2017年4月27日,一场20s不到的所谓“传统武术VS混合格斗”的比武视频疯传于各媒体终端,引发广大武术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广泛讨论,焦点围绕“太极拳有没有实战能力”,“传统武术是不是花架子”等问题展开。当事人徐晓冬击败魏雷后,甚至抛出“传统武术都是假的,要挑战整个武林”的惊人言论,此事在网上迅速“发酵”,其本人很快成为“网红”。

在互联网背景下,此次“约架”事件对传统武术发展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学公共武术课程作为传统武术生态系统中的微单位正身处其中,江苏省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武术课程第一学期开设太极拳课程,第二学期是散打课程,此次事件更是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武术与现代格斗术关系的思考。作为一位高校武术教师,负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在传授武术基本运动技术的同时,有义务为学生解开这些疑问。为此,在期末习题卷中设计了一道针对此次事件的开放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徐晓冬事件?”,共计向4个武术选项班,发放166份习题,以调查大学生对此次事件看法、观点,同时收集各主流网络媒体、传统日报以及官方机构、学者对“约架”事件的评论与观点,以便较全面地认识、分析此次事件,更好地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也为大学公共武术课程的未来发展走向提供价值引导。

1 大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端正

学生回答答案内容的字数较多,主要分布在300~400字和200~300字,大多数学生的答卷字迹工整,逻辑清晰,有些同学还提出颇具创新的观点。这表明学生回答此问题的态度较好,内容、观点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较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对此次事件的认识、看法。

2 大学生对此次事件的认识、观点

由于研读166份试题卷工作量过大,研究过程中在4个班中各随机抽取10份,共计40份试题卷,通读答案内容后,拟定了学生对综合格斗术、太极拳和传统武术的认识,对“约架”事件的价值判断以及对传统武术未来发展的见解等4个一级指标,作为解读答案内容的分析框架,并进行编码;精读过程中,按照答案中出现的内容用便签进行编码,最后进行统计,结果如下。由于是开放性问答,所以并不是每份答案都会涉及各条指标,进而统计结果总数并不等于40,其中以“对’约架’事件价值判断”的回答最多,共计39次。

2.1 对综合格斗术的认识

大学生对综合格斗技术的认识较为笼统,主要停留在直观感受,能“实战”。12份答案中有11份认为综合格斗是为“搏击”而生,仅有1份答案介绍其是“一项融合各项格斗技术的搏击项目,由站立打击技和地面缠斗技组成”并有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吸引大批习武之人加入其中。其实,李小龙是公认的综合格斗术之父,他提倡百家融合,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融入巴西柔术、日本空手道、泰拳等,在综合格斗的理念与形式做出了贡献,从这个视角看,综合格斗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新的发展形式。可见,学生对综合格斗术并不十分了解,这由综合格斗术的推广面与深度,以及普通系科学生的专业背景所决定。

2.2 对太极拳和传统武术的认识

对太极拳和传统武术的认识以实战、健身、文化并存为主流(21人次),但也有10人次认为太极拳或传统武术不具有实战功能。正如学生所写,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生存技能,实战性是其本质属性。但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改变,武术的实战功能逐渐被弱化,以至部分学生认为,太极拳或传统武术只有强身健体,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这与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而如何让学生接受、处理好传统武术的现实健身、文化功能与传统的实战本质属性,给大学公共武术课程提出了挑战。

表1 武术选项班学生答题字数统计

表2 武术选项班答题内容分析统计结果

2.3 对“约架”事件的价值判断

大多数学生(27人次)对“约架”事件持否定态度,主要依据有三:(1)徐、雷“约架”事件属个案,两人在综合格斗术和太极拳领域都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反映两种拳法的优劣;(2)徐、雷二人的生理条件不一致,导致比赛结果不公平;(3)两项运动项目的技术规范、特点等各不相同,同一竞赛规则组织比赛,不合理。所以学生对比赛结果普遍持否定态度,加之过度宣传和当事人的过激言辞,使得学生将“约架”事件称之为“无观赏性、无技术性”的“街斗”和“炒作”,认为当事人不仅在挑战中国传统武术,更是在挑战中华传统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学生(4人次)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提倡“打假”,认为这样做可以“激浊扬清”,警示武术界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同时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武术的实战功能。持辩证观点的学生,综合了上述两种观点,认为出发点正确,方式、方法不妥,大有炒作、博人眼球之嫌,认为当今习武之人,与其在武功当中求胜人,不如在武术当中求胜己。上述观点,表明当代大学生能够理性地、独立地、认真地思考问题,折射出大学生关心社会的正义感、责任感和超脱的心态。

2.4 对传统武术未来发展的建议

对于传统武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学生更倾向(8人次)于认为应该朝着强身健体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向发展,概括起来原因有三:(1)传统武术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在现在战争系统中的位置逐渐降低;(2)从法治社会和社会稳定的视角看,人们不需要以武自卫;(3)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更多人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传统武术以其特有的文化、养生优势,为人们所接受。实战作为武术的本质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被弱化,但我们不能抛弃其实战功能,毕竟这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核心特征,所以部分学生(5人次)提出,应学习西方的训练、运营、管理、传播体系、模式,发展实现现代体育的武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当代大学生对“徐、雷约架”事件有正确的是非观,能客观、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2)多数大学生对太极拳、传统武术有全面的认识,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综合格斗术的认识较为欠缺。

(3)当代大学生对太极拳和传统武术的强身健体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有高度认同感。

3.2 完善大学生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的建议

(1)武术热点事件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作为大学武术教师应紧盯武术事业发展前沿,了解最新动态,全面关注武术热点问题。此次徐、雷“约架”事件,被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网等主流网络媒体跟踪报道,各地方日报,如新疆、湖南、云南、赤峰、解放日报等,竞相报道,在社会上造成巨大影响,给太极拳、中国传统武术、传统文化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的、高校专家、学者纷纷公开发表观点,对此次事件进行正向引导,消除不良影响。在大学公共武术教学过程中,同样应坚定正确的价值立场,捍卫中国传统武术尊严,向学生传递积极信息,回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保持与学生的之间沟通,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帮助学生形成对太极拳的正确认识。

通过课堂交流、课后沟通、问卷访谈,了解学生对太极拳、中国传统武术的认知情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回答学生关于“太极拳能不能打”、“传统武术能否实战”等看似新鲜,其实久远的论题,在套路演练的基础上,增加太极推手对抗练习,提升学生体质,并在其中融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和自信,最终能够全面认识到太极拳具有实战、健身和文化传播功能,构建对太极拳的整体认知。

(3)平衡大学公共武术课程强身健体与传承传统文化、格斗防身的功能。

大学公共武术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普通系科的学生,他们的原有武术基础较低,投入武术的时间有限,所有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该群体特点,强身健体与传承文化、培养格斗自卫的目标应有所侧重,时间分配、考核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确保点、面结合,有覆盖有重点,学生既能全面了解太极拳,有能重点掌握强身健体之法。

猜你喜欢
格斗传统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张伟丽 格斗玫瑰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第八道格斗料理
格斗料理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