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大力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

2017-02-07 04:40
黑龙江粮食 2017年10期
关键词:粮食发展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大力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就《意见》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意见的总体要求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作用,着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坚持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树立“大粮食” “大产业” “大市场” “大流通”理念,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的引擎作用,推动仓储、物流、加工等粮食流通各环节有机衔接,以相关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围绕市场需求,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体制机制、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粮食产业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注重整体效能和可持续性。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带动农民增收。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大型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和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一是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二是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三是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五是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六是完善保障措施。

提升粮食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

当前,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求相对宽松,粮食库存持续高企,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在这种大背景下,统筹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三个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健全粮食产业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意见》是国办印发的粮食产业经济方面的第一个专门文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需要足够的粮食产量和合理库存作前提,又离不开相应的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张务锋说,《意见》的亮点很多,比如对产业发展亟须突破的重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新举措,包括: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国家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建立粮食产业企业标准领跑者激励机制、推动“科技兴粮”工程等重点措施等。

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从2017年起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今年重点支持黑龙江等16个省份的相关工作已启动实施,其他重点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意见》对各地在实践中的产业经济新模式作了总结和肯定,提出了全产业链经营、产后服务带动、精深加工主导、商贸物流引领、主食产业化、循环经济等多种模式。这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方向、方式和路径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到2020年,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粮价市场形成机制改革,加大粮食库存消化力度,进一步激发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活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粮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举措。2016年,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1.8万家,加工转化粮食4.8亿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利润1321亿元。同时也要看到,粮食形势的深刻变化,对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亟待通过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提高粮食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

为实现以上目标,《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着力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二是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着力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展粮食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新业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三是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大力促进主食产业化,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四是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五是着力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全谷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

现阶段,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粮食库存充裕,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必须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动向,着力增加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粮食及粮食产品供应。

《意见》针对性提出以下措施:大力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建设。调优产品结构,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新产品,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促进优质粮食产品的营养升级扩版。推广大米、小麦粉和食用植物油适度加工,大力发展全谷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加快发展杂粮、杂豆、木本油料等特色产品。

张务锋说,当前,我国玉米等部分粮食品种高仓满储,需要通过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带动粮食库存消化。要着力增加功能性淀粉糖以及用于保健、化工、医药等方面的玉米精深加工产品有效供给,减少相关产品进口依赖。发展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在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处置霉变、重金属超标、超期储存粮食等,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探索开展淀粉类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材料试点示范,适应绿色发展新要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同时,要积极支持地方出台有利于精深加工转化的政策,促进玉米深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粮食发展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我的粮食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