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字母词现象

2017-02-10 05:58朱一凡
双语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素语料库用法

朱一凡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0)

2009年2月,一则关于《教育部指出CCTV台标不规范 央视回应称难修改》①的新闻曾引发热议,文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而近年来我国一些电视台台标中的名称缩写却采用英文名称的缩写,而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其法定拼写形式的汉语拼音,如中央电视台台标CCTV是英文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的缩写,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要求,不利于宣传,应予以规范整改。这一事件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字母词的使用日渐频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个问题是对于字母词的使用存在分歧的看法,字母词当不当用,在何种情况下可用,人们的观点大不一样。

谈到字母词,一般认为汉语中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刘涌泉[1],他认为字母词是指“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K,后者如CD、UFO”,该文阐明了字母词的概念、性质、种类,并就字母词是不是汉语词,词典该如何对待字母词展开了讨论,这标志着字母词概念的确立。随后的二十几年间对字母词的研究可以说是相当丰富,其研究主要涵盖字母词的概念性质,[2][3][4][5]字母词的分

类,[5][6][7]字母词的规范问题。[8][9]此外,大量的字母词已经被写入了汉语的新词词典,还出现了专门的字母词词典,如刘涌泉的《字母词词典》②;沈孟璎[10]的《实用字母词词典》③,这代表字母词已经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认可度。

一、字母词的来源和构词特点

字母词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在汉语中,拉丁字母用作人名、地名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鲁迅笔下的“阿Q”。1923年6至9月间,《晨报副刊》上曾刊载过罗马字母代替小说中人名、地名问题的争论。[5]随后又逐渐出现了“维生素C”“X光”等汉字加字母词的用法。在以前汉语使用者的观念中,字母词中需要有汉语的参与才可构成一个词。近年来,随着汉外交流的日渐频繁,VCD、ATM、SARS、CT等纯字母词的大量涌现,其数量和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字母加汉字的字母词。皇甫素飞[11]利用《文汇报》(1938-1999)历时光盘数据库,调查了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变化。其调查表明,字母词的使用频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激增,其范围之广,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字母词的来源

字母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汉外语言接触,把外文的缩写形式直接引入汉语后产生的语言形式;二是汉语拼写的首字缩写。但究其源头,字母成词主要是由汉外语言接触促成的。

字母词的源头要追溯到西文字母,尤其是拉丁字母进入汉语的时间,这大体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为了博得中国人的好感,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翻译西学作品、传播西学知识。[12]最初,拉丁字母被传教士用来给汉字注音,以便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利玛窦(Ricci)是首次做此尝试的传教士,影响较大的却是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在1626年编纂的汉字字典《西儒耳目资》,该字典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拉丁字母的读音,中国人从中可以学习拉丁字母以及西方音位学的知识。[13]而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罗马数字在中国的普及却伴随着西方数学概念的传入,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罗马数字都是国际数学通用符号的一部分,随着洋学堂的兴建以及清末新式学堂的涌现,西方数学课程成为教学必备的科目,尤其是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颁布了新学制,要求开设的数学课皆为西方数学,所用教材需采用国际通用数学符号,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罗马数字因而逐渐普及起来。[5]

西文字母日渐普及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汉语拼音采用西文字母拼写。汉语本身没有表音符号,在汉末时期受梵文的影响,汉语中产生了为汉字注音的“反切法”,后来又产生了用汉字代表汉语声母的“三十六字母”,但这些都不是用字母进行注音的。用西文字母给汉字注音始自利玛窦(Ricci),后又有马礼逊(Morrison)在《华英字典》(1815-1823)中用罗马字母设计的拼音方案,而真正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英国驻华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Wade)在其撰写的北京官话语音课本《语言自迩集》中提出的威妥玛拼音方案,这套方案后来成为英译中国人名、地名的通用标准,这一方案一直到1978年汉语拼音方案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用后使用才逐渐变少。“五四”以后,赵元任等倡导建立更适合汉语发音特点的拼音方案,他们提出的拼音方案同样是采用罗马字母的。而现在通行的汉语拼音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西文字母进入汉语之后,就变成了可供汉语使用者造词的语言素材,汉语使用者将字母与汉字结合,造出了不少专属于汉语的词。如用字母表示指称意义,“图A”“图B”“A君”“B君”等;再如利用字母的形状造词,“O型腿”“S髻”“T型台”“U型铁”等。此外,还有一些字母词是仿照外文的方式自创的,如“CBA”“SOHU”“BAIDU”“CCTV”“QQ”“DIY”等。

字母词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则是对外语词的直接借用,借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外语原词的引入,如“JAVA”“IBM”“NBA”“ERP”“3G”;二是外语原词加中文义标,如“CT机”“CD盘”“IC卡”;三是外语原词的一部分与中文词混用,如“e商”(e-commerce)、“T恤”(T-shirt)。陈佳璇、胡范铸[14]根据2002年8月1-31日中15家报纸出现的字母词调查表明,出现频率高的字母词前十位依次是:WTO、IT、GDP、NBA、MBA、ISO、VCD、IBM、DVD、CEO。这些词无一例外均是由外语原词引入汉语的纯字母词,由此可见,对外语词的直接借用是字母词最主要的来源。

(二)字母词的构词特点

西文字母词以各种借形方式进入汉语是汉外语言接触的结果,而借入的机制则遵循“简洁方便”的原则,如NBA比“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要简洁的多,CT比“计算机X光断层扫描”使用起来更方便,因而原缩略词就被直接引入到汉语中。非缩略形式的外文原词由于不够简洁,通常会被汉语词所替代,如e-commerce“e商”缩略的部分被原原本本移植入汉语,而commerce则被译作了“商”。外语原词加中文义标的构词方式虽然也很常见,但越来越多的外源字母词不再与中文词组合成词,而是开始单独使用,如“CD”“VCR”等。字母词的使用还有遵循约定俗成的用法,2010年,中央电视台曾根据国家新闻广电总局相关规定,在电视转播中放弃“NBA”改用“美职篮”,这一做法一度引起争议,很多观众表示已习惯了NBA的叫法,改名的举措不符合约定俗成的原则。关于“NBA”和“美职篮”的争论直到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收录NBA一词之后才告一段落。现代汉语不仅包括大量的外源字母词,还有不少原创的字母词,这些字母词在日常使用的语言中已是司空见惯,强制把“GDP”改作“国内生产总值”,“CPI”改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仅损失了语言的经济性,也有悖于语言约定俗成的特点,因而显得并无必要。

二、字母词的使用特点

(一)字母词使用的文体制约因素

大众传媒是新兴语言现象的集结地,新的字母词的使用也往往出现在报纸上。因而不少研究者通过对报纸的考察来研究字母词的使用,如周健等[2]以《羊城晚报》2000年某一个月的文本中出现的字母词做考察,并据此探讨字母词的规范问题。邹玉华[5]根据2003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六份分属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一周报纸文本,进行了字母词调查,发现字母词中术语和专业名词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从领域特征来看,字母词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文章中使用最频繁,其次是社会生活、体育,在军事领域使用的最少;从地域特征来看,广州的《广州日报》使用字母词最多,其次是上海的《新民晚报》,再次是北京的《北京晚报》和广州的《羊城晚报》,上海的《解放日报》最少。

原新梅[15]进一步考察了字母词在不同文体中的使用状况,她使用的语料包括政论文体(中央文献),文学文体(散文、小说和诗)和公文文体(教育部文件)。其研究表明,与新闻文体和科技文体相比,政论文体、文学文体和公文文体中字母词的使用频率偏低,因而字母词的使用频率是会受到文体因素制约的;此外,字母词主要用作名词。该研究展现了不同文体对字母词使用的影响,有助于揭示不同文体中字母词的使用规律。

字母词简洁灵活的特点令其在现代汉语语言生活中占了一席之地。为了更全面展现字母词的使用特点,笔者以“PK”为例,考察字母词相比普通汉语词的使用特点以及字母词使用的文体特点。笔者引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的BCC多文体语料库的材料进行考察,文体主要包括文学语料、科技语料、报刊语料和社交媒体语料。

(二)“PPKK”的来源和用法

就“PK”一词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种说法认为“PK”来源于足球,足球里有“Penalty kick”的说法,意为罚点球,或者说是点球大战,是守门员和对方射门队员一对一的较量。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PK”是从电视格斗游戏里来的,是“Punch and kick”,直译是拳打脚踢,也可引申为格斗和对战。

“PK”一词的流行源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节目中有一个“PK”环节,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现场比拼,只能有一人胜出,而另一人则被淘汰。由于“超级女声”节目的热播,“PK”一词也迅速走红,这反映了大众流行文化对词语流行的助推作用。

笔者首先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检索了“PK”一词,在检索出的111个结果中,有13个是不相关的检索项,排除后共有98个“PK”的用例,这些用例主要含以下六种用法(见表1):(1)竞争、竞技。表示这层含义时“PK”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例1-5都表示这层含义,例1-3中的“PK”都是动词,但例1的“PK”是不及物的,例2和例3中“PK”后面跟了宾语,宾语既可以是竞争的对象,也可以是竞争的项目;例4和例5中“PK”均属名词,在例5中“PK”是用作定语的名词。(2)可与之匹敌。例6、例7是用作此含义的,均做动词用。(3)辩论、打嘴仗。例8和例9都表示这层含义,例8中用作动词,例9则名词作定语。(4)对打、对战。如例10和例11中的用法。(5)对比。往往用在标题中,表示对比两种事物的优劣和不同,如例12和例13。(6)淘汰。多用作动词,如例14和例15。

表1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PK”的不同用法

下面我们针对“PK”的这六种含义,讨论一下“PK”与相近汉语词语用法上的异同。

1.表示竞争、竞技

“PK”用作这层意义是最常见的,在这层含义上,“PK”的近义词大体上有“较量”“ 单挑 ”“对 决”“ 打擂 ”“对 弈”“ 竞 争 ”“ 挑战”“竞技”等词,这些词既可以用作名词,又可以用作动词。其中,除了“单挑”“对决”“挑战”三个词可以用作及物动词以外,其他几个词用作动词时都是不及物的。“单挑”“挑战”在用作及物动词时,后面跟的宾语必须是竞技的对象,只有“对决”后面,既可以跟竞技的对象,又可以跟竞技的项目。表1中例2“经常有员工对我提出要和我PK‘跳舞机’”的“PK”只可以替换成“对决”。

由此可见,“PK”在用法上非常灵活,汉语现有的词汇中只有“对决”可大体与之相当,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PK”一经使用便迅速走红,因为其用法非常灵活,可以替代多个汉语的常用词。

2.表示可与之匹敌

在这层含义上,“PK”都是动词,其用法既可以是直接后跟宾语,与“堪比”“不输”的用法相同,也可以用在“可与/可以和……PK”中,近似于“可与/可以和……相比”“可与/可以和……相媲美”“可与/可以和……匹敌”等,可见“PK”在这层含义上的用法比现有的汉语词汇要灵活。

3.表示辩论、打嘴仗

在这层含义上,“PK”既可以用作名词,又可以用作动词,而且是及物动词,后面可以直接跟辩论的对手,在这一点上“PK”比其他汉语中已有的近义词要灵活,如“辩论”“斗嘴”后面都不能直接跟辩论的对手,但“PK”这样用却没有问题,如表1中例8“特别是山东响马高旭东PK武汉袍哥何锡章,格外好看”,这一句的“PK”在已有的汉语词汇中似乎找不到哪个词可以与之替换。

4.表示对打、对战

“PK”在这层含义上的近义词有“对打”“对战”“格斗”等,其用法也比较相似。

5.表示对比

“PK”表示对比,用在标题中居多,表示对比两种事物的优劣和不同,近义词既有汉语词汇“对比”“相比”“相较”,也有字母词“VS”。用在标题中,因而“PK”和“VS”更为多见,汉语词倒不太实用。

6.表示淘汰

“PK”也有“淘汰”“干掉”的意思,其用法和“淘汰”“干掉”大致相同。

从以上“PK”的不同含义以及与其近义词的对比中可知,“PK”现行的涵义已较其最初的意思扩大了很多,可以替代多个汉语中现有的词汇。此外,“PK”作为一个新兴的字母词,用法非常灵活,汉语中原有的近义词在使用上大多不及“PK”灵活,这也进一步推动了“PK”的频繁使用,但由于“PK”流行用语的身份,其使用会受到文体因素的影响。

(三)“PPKK”使用的文体特点

从上述分析可知,新兴字母词“PK”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汉语词的格局,尽管“PK”所能表达的意思在汉语中有不少与之对应的词汇,但这些词汇受制于固定的用法,在使用灵活程度上远不及新兴的字母词“PK”。字母词“PK”作为一个全新的语言现象,相应的受到汉语规则的制约也较少,因而一经引入,便成为语言使用者各种创新用法的实验对象。字母词因而获得了较汉语现有词汇使用更为灵活的优势,但字母词的使用也会受到文体的限制,我们以“PK”为例,运用北京语言大学的BCC多文体语料库,调查字母词使用的文体特点(见表2)。

表2 北京语言大学BCC多文体语料库中“PK”在不同文体中的使用情况

表2较为清晰地展现了“PK”在四种文体中的使用状况,其中在微博中使用频次是最高的,远远高于第二位文学文体,“PK”在报刊中也有一定的出现频率,但在科技文体中的使用为零(科技语料中的“PK”多表示代号,并不是笔者这里讨论的字母词)。由此可知,社交媒体是字母词出现和使用最频繁的文体形式,这与社交媒体语言使用的开放性、创新性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社交媒体追求语言使用的简洁性、流行性和通俗性,而字母词正好迎合了社交媒体这一特点,因而成为社交媒体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从文体风格上看,社交媒体和文学体更接近于口语体,报刊和科技文体更接近于书面体,从口语体到书面体,这四种文体可大体排序为“微博(社交媒体)〈文学〈报刊〈科技”,从“PK”的使用频率看,书面程度越高,字母词出现的频率越低;口语程度越高,字母词出现的频率越高。

三、字母词的语素化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邢福义[16]认为“绝大多数单个汉字代表的是语素,有一定的意义”。那进入汉语的字母词是否构成汉语的语素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郭伏良首先提出了字母词素的概念,他认为:“字母词的出现,改变了汉语词素全由汉字承担的一统天下,对于汉语词素而言,这些也具备着音义要素起构词作用的字母形式,我们称之为字母词素。”[17]反对的看法则认为字母不是汉语的语素,即使字母词中的字母有意义,也只是扮演了相当于语素的角色,尤其是半字母词如“B超”“IC卡”里的字母“B”和“IC”单说均没有意义,因而字母词只是在构词中相当于语素而已,并非真正的语素。[10]笔者比较认同邹玉华的观点,即“字母所代表的单位既然有了意义,是音义结合体,在汉语中使用,那它就是汉语语素,不能因为它的文字形式而否定它的汉语语素性质。”[5]此外,判断字母词是单一字母还是字母组合充当语素,应以音义结合作为标准,单个字母如果是一个音义结合体,就可以充当一个语素,如“e商”中的“e”有明确的意义,表示“电子”,因而是一个语素。有时,几个字母组合在一起才具有一个整体的意义,这时一组字母则构成一个语素,如 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制作”,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丁克”,尽管在英语中每一个都是一组词的缩写,但汉语使用者却把它们当作一个单独的词在使用。

既然字母词可以充当汉语的语素,那么汉语表义的特点也会通过字母词表现出来。邢福义认为,汉语“见字知意的特点使得汉语使用者在吸收借词时有一种有趣的文化心理,即使采用音译也尽量选用能大致表达原词意义的汉字”[16],在字母词借入汉语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意化的现象,或称作语素化的现象,即从无意义的音节到有意义的语素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符合大家使用汉字的文化心理。

徐婷婷[18]认为音节是否发生语素化的标准有三个:一是简缩化。即根据人们使用语言的求简心理,会自动缩减多音节语素,缩减后会与其他词组合构成更多的新词;二是表义性。从无意义的音节发展成有意义的语素是语素化最核心的标志;三是稳定性。语素化的新意义可以独立使用,语义明确。我们可以此来衡量“卡拉OK”中的“K”是否发生了语素化现象,“卡拉OK”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设备,可供欣赏音乐和在其伴奏下演唱,其中的“OK”是日语对英语词orchestra摹音而来的,后又借入到汉语中成为“卡拉OK”一词,因而“OK”本是无意义的字母,但近年来随着“K吧”“K厅”“K房”等词语的出现,K逐渐凝缩了“卡拉OK”整个词的意义并具有明确的语义,可以独立使用,甚至可以用作动词“K歌”“K起来”“K一晚上”。因而笔者认为字母“K”发生了语素化(见表3)。

表3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K歌”的用例

由于字母缩写往往具有多义性,因而语素化的字母词也会呈现多义现象,如字母“X”在语素化的过程中,就衍生出多层意思,我们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多文体语料库中找到的例子中,大致总结出“X”的五个主要意义:一是一种短波电磁辐射的缩略式,比如“X光”“X射线”“X辐射”“X片”“X刀”;二是表示与性有关,来自英语的“sex”,如“X级”;三是表示的意思类似于通配符,即可用来替代一个到多个字词,如“X客”;四是数学方程式和函数里的表达,常与“Y”一起使用;五是表示不确指的某人、某事(见表4)。

表4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X”的五种含义用例

字母词的语素化,一方面表明字母词进入汉语后,会受到汉语语言文化心理的规约发生意化;另一方面则表明字母可以像汉字一样,具有构造新词的能力,这也是笔者支持将字母词看做语素的原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字母词相对汉字而言其构词能力是受限的,大量的字母词仅仅代表某个固定的意义,并不具有进一步的构词能力,如“VCR”“CD”等。

四、汉语中的创新字母词

字母词从来源上看,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从西文引入汉语的,如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二是根据汉语拼音形成的,如GB(国家标准)。这两类字母词都有明确的理据,可以清晰地找到其在外语或汉语中对应的原型,而有趣的是汉语中还存在另一种字母词,在西文中找不到理据,与汉语拼音也无甚联系,即只是用了外文字母的形来表述汉语要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是汉语的原创字母词。这样的例子有“AA制”,根据亓华[19]的研究,“AA制”并不像有些字典注解的那样是拉丁语ana(=of an equal quantity)的缩略语,而是20世纪80年代根据英文“each,each”创造而来的,用来指聚餐后平摊费用或各付各帐,是港制西文词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AA制”还随香港特别行政区移民进入了澳大利亚等国,译成英文是“AA form”。另一个例子是“N”,根据李敏[20]的研究,“N”在汉语里既可以用作数词,表示数量极大,也可以用作副词,表示程度,他认为“N”用法的来源是数学,在中学代数中常用“N”来代指自然数序列。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字母词是“Q”,字母“Q”最早出现在鲁迅《阿Q正传》,它在语素化的过程中,衍生出多层意思,我们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多文体语料库找到的例子中,大致总结出“Q”的四个主要意义:一是作为“OICQ”的缩略式,表示“即时聊天”,如“Q币”“Q聊”“Q时代”“Q友”“Q部落”;二是作为英语cute的谐音词,表示“聪明伶俐、漂亮可爱”,如“这个礼物很Q”“你好Q啊”;三是代表方言“Q弹”,表示“很有弹性”,如“鱼丸好Q啊”;四是代表英语词question的缩写。此外,Q在数学中还有其他的表达,如表数量等(见表5)。

表5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多文体语料库中“Q”的四种含义用例

“Q”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个义项都是有英文理据的,能在英文中找到原型,而第三个义项,即表示“Q弹”“有弹性”这一义项却是来自汉语的原创,一般用来表达食物的口感,这种表达最先兴起于我国台湾省,意思是食物很劲道、有“嚼头”、有“嚼劲”,很有柔韧度的意思。

“AA制”“N”以及“Q”这些带有汉语原创意义的字母词表明,汉语不仅仅是在被动地吸收外来的字母词,或仅从汉语拼音中创造字母词,而且会把字母当做汉语的字一般加以利用,创造新词新用法,这就令字母具有了在汉语中创造新词的能力,接近“字”的功能。当然,目前来看,这样用字母创造汉语词的现象并不多见,但这一现象很值得探究。

五、结 语

字母词虽然不是当代汉语独有的特点,但汉语在以往任何时期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频繁地使用过字母词,因而字母词的现象值得研究者关注。笔者在本文中就字母词的来源和构词特点、字母词的语素化、字母词的使用特点和汉语中的创新字母词做了讨论。笔者发现,字母词之所以能够在汉语使用者中迅速普及,是因为其形式简洁、用法灵活、可替代多个汉语原有的词汇;字母词进入汉语后,会受到汉语语言文化心理的规约发生意化或语素化,具有构造新词的能力;汉语中的个别字母甚至被当作汉语的字用来创造新词,这就令字母具有了在汉语中创造新词的能力,接近“字”的功能。

注释:

①新浪网:《教育部指出CCTV台标不规范央视回应称难修改》,2009-10-06,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4/013817142372.shtml。

②刘涌泉:《字母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

③沈孟璎:《实用字母词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

[1]刘涌泉.谈谈字母词[J].语文建设,1994,(10).

[2]周健,张述娟,刘丽宁.略论字母词语的归属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1,(3).

[3]刘涌泉.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4]胡明扬.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5]邹玉华.现代汉语字母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

[6]王吉辉.非汉字词语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2).

[7]付义荣.略论汉语中的字母词[J].南京社会科学,2003,(2).

[8]刘建梅.现代汉字系统中外来字母规范浅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9]李行健.成语规范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10]沈孟璎.浅析字母词的入典问题[J].辞书研究,2001,(1).

[11]皇甫素飞.从《文汇报》看汉语字母词的历史演变[J].当代修辞学,2004,(5).

[12]潘玉田,陈永刚.中西文献交流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1).

[13]李亚舒,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4]陈佳璇,胡范铸.我国大众传媒中字母词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修辞学习,2003,(4).

[15]原新梅.字母词语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J].河南社会科学,2005,(1).

[16]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17]郭伏良.字母词问题[A].汉语词汇论[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18]徐婷婷.音节语素化后的语素义变化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2).

[19]亓华.再谈“AA制”的由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5,(1).

[20]李敏.从“N”看汉语里的另一种字母词[J].当代修辞学,2006,(2).

猜你喜欢
语素语料库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作”与“做”的用法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特殊用法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