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陕西“追赶超越”注入文化力量

2017-02-11 05:48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陕西画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陕西精神文化

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为陕西“追赶超越”注入文化力量

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5年2月13日-16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 (摄影/新华社 兰红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陕西提出了“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扎实加强文化建设”。面向未来,陕西必须自觉扛好文化陕西这面大旗,提振全省人民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实现追赶超越的精气神,在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新陕西,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陕西样本、作出陕西贡献。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为实现中国梦、为陕西追赶超越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诞生了为数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半坡人的刀耕火种、西周的礼乐文化、大秦帝国的国家制度、汉唐盛世的文明远播、宋代的关学思想等,都在陕西发生、建立和传播,陕西文化脉络里彰显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的精神追求和丰赡深邃的哲学思想,可谓中国历史文化的“心脏”。红色文化成熟厚重。全省保存着2000多处珍贵的红色文化遗存,特别是延安宝塔山、杨家岭、西安事变纪念馆、照金革命根据地等,它们是中国革命的真实写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这一中国革命的圣地,领导中国革命13个春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铸就了中国革命光照千秋的精神标识,至今仍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地域文化交相辉映。西岳华山之险峻,太白山杜鹃之绚丽,黄河湿地之秀美,汉水流域之婉转,毛乌素沙漠之辽远,尽显陕西山河地理的色彩斑斓,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了鲜明的地域文化。陕西文化集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和南国水乡文化于一体,兼中国南北文化于一身,灵秀的陕南楚巫文化、醇厚的关中儒家文化、壮美的陕北高原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完美融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

悠久厚重、开放包容的文化资源是陕西文化自信的基石。只有一以贯之地保持着开放与包容的禀性,才能涵养和推动中华文化不断自信前行。

陕西地处古代“九州”中的“雍州”和“梁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闻名遐迩,是中华民族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和重要人物活动的舞台,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传承都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陕西文化在开放中包容异质文明,在多元融合和交流互鉴中实现跃升,展现出强大的融合力和生命力。汉朝张骞从西安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谱写了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鉴的辉煌篇章;唐朝玄奘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西去将佛教经典带回中国;盛唐长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仅对内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现象,还对外推动形成了包括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以及部分东南亚地区在内的亚洲儒家文化圈,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中亚、中东、欧洲和非洲等地区发挥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陕西文化还以其原创性和时代性为标识,形成了稳固的自我传承与超越机制。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后稷教民稼穑到杨凌农科城新物种的诞生;从传说中轩辕黄帝造车改进人类生活方式,到今天风驰电掣的“长安号”货运班列驶向中亚各国……陕西文化既一脉相承,又浴火重生,锻造了一座座伟大的精神丰碑。陕西文化正以新的面貌和样态呈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仍在为当代陕西提供修己安人、经世致用、自我超越的价值借鉴。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为追赶超越汇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为追赶超越注入不竭力量

陕西文化孕育着改革的力量,充盈着精神的富矿,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挑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担,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色,注入丰沛的文化元气。

以文化人,以史资政,为追赶超越奠定文化根基。我们要善于在丰厚的文化资源中萃取精华、服务当代,从历史中学习治国经验,把握发展趋势,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要深入解读古人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努力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要深入总结朝代的兴衰更替、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为后世提供的经验借鉴,研究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对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挖掘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主题意义、思想魅力和自信价值,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大力推动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同行,让孩子们从小聆听“乡音”,长大记住“乡愁”,把陕西文化研究好、传承好,为陕西追赶超越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立根固本,凝心铸魂,为追赶超越提供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延安精神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精神印记和恒久不变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中蕴含着理想信念的力量、追求真理的力量、人民至上的力量、矢志奋斗的力量,为追赶超越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我们要从延安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经验中汲取力量,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维护民族团结、延续精神血脉、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的思想价值。深入研究陕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发展途径,延安时期培育文化自信的历史经验与现代启示,延安精神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延安精神融入人民群众日常信仰、转化为文化自信的途径和方式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发挥好延安、照金、马栏、富平、梁家河等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洗礼,在理想信念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弘德立信,广传远播,为追赶超越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此,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实践、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厚德陕西”道德建设,打造“三秦楷模”“陕西好人”等具有广泛道德影响力和社会引领效应的陕西精神文明品牌,传播向上向善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为追赶超越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发挥学术理论优势,借助高端专家智库力量,对“一带一路”“文化自信”等重大问题作出全面准确生动的阐释,策划开展与陕西省情实际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研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溯源寻根、铸魂聚力、成风化人,努力形成追赶超越不竭的力量之源,使文化自信的内涵、意义以及实现路径更加丰满具体。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找准利益交汇点、话语共通点、情感共鸣点,增强陕西文化传播的亲和力,打造既具有鲜明陕西特色,又具有开阔国际胸襟的话语体系,向外界更好地传递和讲述陕西文化、中华文化。

(执笔/钟顺虎 任宗哲 郅慧)

编辑/温斌

猜你喜欢
陕西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