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蒙药“度格模农”(止泻木子)的本草考证

2017-02-13 17:35喜杰周华蓉乌查日拉图布和巴特尔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基原木子蒙药

喜杰周华蓉乌查日拉图 布和巴特尔

[摘要] 为了澄清常用蒙药材“度格模农”的基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该文采用文献考证,结合市场及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和植物分类学方法。结果表明蒙药“度格模农”与藏药“杜模牛”为同一药材,最早使用的均为夹竹桃科植物止泻木Holarrhena antidysenterica的种子(止泻木子)。约18世纪,蒙医以萝藦科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的种子替代,至近代则主要使用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的果实,有关标准中也仅收载有地梢瓜C. thesioides,基本不再使用止泻木子。藏医目前仍主要使用止泻木子,但从古至今存在着多种替代品,涉及到夹竹桃科、萝藦科、柳叶菜科的多种植物的种子、果实或全草,目前实际使用的可能还有萝藦科植物大理白前C. forrestii和老瓜头C. komarovii(全草)。应采用文献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不同替代品的药效物质及生物活性的比较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加强对蒙药材的品种整理研究。

[关键词] 蒙药; 止泻木子; 地梢瓜; 连翘; 本草考证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of common Mongolian medicine "Du Ge Mo Nong"

XI Jie1,2, ZHOU Huarong3, Wucharilatu4, Buhe bater2, LI Huihu1, ZHONG Guoyue1*

(1.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Center of the Moder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Jiangxi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2.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028000, China;

3.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 Medica, Chongqing 400065, China;

4.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02800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imed to provide the sour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by clarifing the common base of Mongolia medicinal materials "Du Ge Mo Nong".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plant taxonomy method were adopted combined with investigation of the markets and clinical use status to clarify the origin of commo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Du Ge Mo No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ngolian medicine "Du Ge Mo Nong"(度格模农)and Tibetan medicine "Du Mu Niu"(杜模牛)were the same crude drug and originated from the seeds of Holarrhena antidysenteriaca of family Apocynaceae in earliest time. In Mongolian medicine clinic, the seed of Cynanchum thesioides of family Asclepiadaceae and the fruit of Forsythia suspense of family Oleaceae was used respectively about 18 century and recent time, as the substitutes of H. antidysenteriaca. In present standards on Mongolian material medicine, C. thesioides is including only, and H. antidysenterica is not used almost. In Tibetan medicine clinic, H. antidysenterica is being used so far. But there are various substitutes including the seeds, fruits or grass of many species classified to family Apocynaceae, Asclepiadaceae and Onagraceae from ancient time to the present, and C. forrestii and C. komarovii may be used at present. 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rrangement on Mongolian medicine′s varieties by the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including literature research, investig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use state, and comparison of active substanc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substitutes,and so on.

[Key words] Mongolian medicine; Holarrhena antidysenterica; Cynanchum thesioides; Forsythia suspense; herbal textual

doi:10.4268/cjcmm20162229

“度格模农”为蒙医临床常用“清协日类”药材,药性凉,具有清协日,止泻功效,常用于协日性腹泻,腑热,肠刺热等症。关于“度格模农”的基原植物,文献记载内蒙古不同地区使用有3种来源于不同科属植物的药材,即“止泻木子”(夹竹桃科植物止泻木子Holarrhena antidysenteriaca Wall. ex A. DC.的种子,为进口药材)、“连翘”[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果实,为蒙药与中药交叉使用的品种]、“地梢瓜”[萝藦科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的种子,为地产蒙药特色品种],认为3种药材的药性和功能主治相同,并在同一复方中互相替代使用[1]。该药材也为藏医常用药材,其基原也涉及到夹竹桃科、萝藦科、柳叶菜科的多种植物的种子[26]。这些不同科属的多种植物作为同一药材或相互替代使用是否合理,有待探讨,也尚未见有关研究报道。为此,笔者采用蒙医药、藏医药等古籍与现代文献分析,结合市场和临床使用现状调查、不同医药文化间临床应用差异比较、植物分类学等方法,对“度格模农”的药材品种和基原进行了本草考证,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度格模农”的名称

在近代的蒙医药专著、标准中,蒙药材常使用3种名称,即“蒙文名”、“蒙文名音译汉文名”和“汉文名”(藏药材的名称使用情况相同)。据查阅蒙医药古籍文献,蒙药材“度格模农”名称始见于《医药月帝》(最早的藏蒙医药文献,蒙古语版1985年)[7](藏文本的汉译名为《月王药诊》,约8世纪),该文献及《四部医典》(藏文版约8世纪,蒙文版1959年)[8]均以蒙语注音该药材的藏文名“”音译为“度格模农”,《蒙药正典》(19世纪)[9]又言“别名恩达拉王保”(茵达拉、茵德拉,系梵语音译),近代文献中也见有“都格莫宁”[10]、“都格木宁”[11]、“杜格莫宁”[12]等名称,但未见有“度格模农”药材的蒙文原名记载。推测其原因,在《医药月帝》、《四部医典》(蒙文版)等最早收载“度格模农”时,因系来源于藏医或印度的外来药物,而从“”的词意(“有毒的”、“女性”、“小”)也难以判断为何种药材,因而未能在蒙药材中发现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药材,或蒙古族地区的植物相似的种类,故而仅能使用“音译名”(即蒙药材命名中的“借名法”)。

在藏医药文献中,与“”相关的音译名有“毒毛妞”、“莪毒毛妞” [2]、“杜摩牛”、“斗毛娘”[3]、“土膜钮”、“莪杜模牛”[4]、“图木绒”、“莪图木绒”、“哦都莫宁”[5]、“度模牛”[13]等。根据上述各音译名的“音”可判断当系指“同一”或类似药材;经核对上述各藏医药文献中记载的各音译名所对应的藏文名、基原植物和药用部位,“毒毛妞”、“莪毒毛妞”、“杜摩牛”、“斗毛娘”、“土膜钮”和“图木绒”的藏文名均为“”,而“莪毒毛妞”、“莪杜模牛”、“莪图木绒”和“哦都莫宁”的藏文名均为“”[2,45],但其基原植物种类和药用部位也有“种子”或“全株”的差异,对比“”和“”,仅前缀“”(“草”之意)不同,表明两者音译名的差异与基原和药用部位有关,但各名称在用字上并不统一。

“”药材的汉文名仅见于近代,蒙医药和藏医药文献中多数使用“止泻木子”[1,36,10],或根据基原植物的不同而使用其他名称,如蒙医药文献中使用的“可瓜子”、“客瓜子”、“乔瓜子”、“地梢瓜”[9]、“连翘”等[14],藏医药文献中使用的“大理白前”[46]、“竹灵消”[3]、“沼生柳叶菜”(哦都莫宁)[5]等。

2 “度格模农”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关于“度格模农”的功效和临床应用,最早见于《医药月帝》记载为“清协日、止热性腹泻,用于协日病、协日性腹泻”[7],其他的蒙医药学的古籍文献,如《四部医典》[8]、《蒙医金贵》(18世纪)[15]、《蓝琉璃》(藏文版17世纪,蒙文版1998年)[16]、《甘露四部》(18—19世纪)[11]、《蒙药正典》[9]、《药物异名与药物识别》(18世纪)[17]等的记载与《医药月帝》一致,在适应症上增加了“肠刺痛、腑热、瘟疫”,其代表性方剂有“度格模农8”、“度格模农5”、“茵达日4味汤”等;藏医药学古籍文献《四部医典》记载为“利胆,止泻”[4]、《晶珠本草》(18世纪)记载“治赤巴病,止热痢,治胆病”[18]。近代的蒙医药、藏医药专著如《中华本草·蒙药卷》、《中华本草·藏药卷》、《新编藏药配方》[19]、《藏药志》等中记载的主要功效与上述古籍文献记载相同,反映出蒙医药学和藏医药学古今对“度格模农”的临床应用是一致的。

3 “度格模农”的品种及其基原

3.1 古籍文献对“度格模农”的品种划分 关于“度格模农”药材的品种划分,最早见于藏医药学古籍文献《蓝琉璃》[4](17世纪),记载“根据种子大小分为2种,大者为雄或上品,小者为雌或下品”;《晶珠本草》也记载不同产地所产“土膜钮”有2种。《蓝琉璃》(蒙文译本)、《蒙药正典》中也言“种子大者质佳”,《浴药善说至宝》又言“小者为上品”[14],可知“度格模农”从药材性状上分,自古即有2种,提示其基原植物不同,但均以种子入药。

3.2 古籍文献记载的“度格模农”的基原植物的形态 关于“度格模农”的基原植物的形态,最早见于《蓝琉璃》(藏文本)记载:“叶茎绿色,花淡黄色,果实状如小贝齿,种子状如鹦鹉舌”[4]。蒙医药古籍对“度格模农”形态的记载最早见于18世纪的《甘露四部》和《药物异名与药物识别》[17],为“叶与茎绿色,花淡黄色,果实长、圆,种子形似鸟类舌,种子大者质佳”,与《蓝琉璃》描述的“果实状如小贝齿”不同。《晶珠本草》[18]引《温岛合》之记载:“生于土山、沟滩和林间;茎缠绕他树而生,常与被缠之树等高,不缠绕者长如肘(尺)许;叶状如锦鸡儿,但较大,花小,黄色;果荚圆而嘴长,种子状如鹦鹉舌,外有秃鹫羽毛状物包裹”,并言产自印度、尼泊尔、藏南门隅等地的种子状如鹦鹉舌,质佳;无论大、小,“以味苦者质佳”。《蒙药正典》记载的形态与《蓝琉璃》和《晶珠本草》的记载相似,但指出种子如鹦鹉舌(大者)的“荚果约一柞长(约20厘米)”。近代的《甘露本草明镜》(1993)记载:“根深黄色,较粗而长,须根少;茎黄绿色,细而长,五至六枚由根茎发出丛生,有的缠绕他树而生,无缠绕者侧生;叶黄绿色,心形,先端尖,边缘平,叶柄长,叶脉似网状;花小而黄色,伞房状聚伞花序;萼片五裂,骨葖果双生,内有许多种子,细小,略扁”[4]。从上述记载看,“度格模农”的基原植物当有2类,即“茎缠绕他树而生,常与被缠之树等高”的大型藤本植物,“不缠绕者长如肘许”、“茎五至六枚由根茎发出丛生”的矮小的非藤本的植物。《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2008,原图源于18世纪初)[20]中附有“/止泻木”和“/藏产止泻木”图。《蒙药正典》[9]附有“度格模农”的附图(图1)。

3.3 近代文献记载的“度格模农”的基原植物 近代的蒙医药学和藏医药学专著对“度格模农”的基原存在争议,记载的基原植物较为复杂。《蒙药正典》[9]译注者在“止泻木/度格模农”条下注释:原著中文字描述的形态是止泻木(夹竹桃科植物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 Wall. ex A. DC. 的种子),锡林格勒盟在50年代曾使用,习称“印连翘”;但内蒙古东部地区习用连翘[木犀科植物连翘F. suspense (Thunb.) Vabl.的成熟果实],西部地区习用地梢瓜[萝藦科植物地梢瓜C. sibiricum R. Br. =C.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的成熟果实],称“乔瓜子”或“客瓜子”。《晶珠本草》(汉译本)[18]认为系夹竹桃科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 (Lour. ) Hook. et Arn.的种子,同时在附录中注释“图木绒之名包括止泻木子、徐长卿子(萝藦科)等,经考究系羊角拗属植物的种子”。《迪庆藏药》[6]在“止泻木子”条下注,目前各地藏医和部分蒙医多用萝藦科鹅绒藤属Cynanchum的几种直立植物的种子或全草;四川阿坝和内蒙东部有用中药连翘者,系因对“果荚圆而长”的记载理解不充分的误用;同时又指出,《晶珠本草》引《居萨木布扎》言“图木绒是固扎扎的种子”,而“固扎”的发音与印地语称止泻木的“kurchi”相近,止泻木的拉丁种加词“antidysenterica”也为“治泻”之意,而进口的图木绒的种子细长(状如鹦鹉舌),虽止泻木与羊角拗属植物的种子相似,但《印度有毒植物》(1965)并未记载羊角拗在印度药用,且羊角拗种子无苦味,故现多数观点认为进口的“图木绒”应为止泻木子;综上所述,《迪庆藏药》认为,藏医药古籍中记载的三地所产“图木绒”可能来源于3个属的植物,即产自印度、尼泊尔的进口者为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产自西藏门隅(包括墨脱)者为云南羊角拗S. wallichii A. DC.,而西藏其他地方产者为多种鹅绒藤属植物。《藏药志》记载西藏拉萨进口的“毒毛妞”可能为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或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夹竹桃科),青海及西藏藏医多使用萝藦科鹅绒藤属的老瓜头C. komarovii Al. Iljinski、大理白前C. forrestii Schltr.(又名“莪毒毛妞”)、牛皮消C.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竹灵消C. inamoenum (Maxim.) Loes.,而青海藏医还用柳叶菜科植物沼生柳叶菜Epilobium palustre L.作代用品。《中华本草·蒙药卷》分别收载了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都格莫宁)和地梢瓜C. thesioides(特莫恩胡乎),两者的功能主治相同。《中华本草·藏药卷》则分别收载了大理白前C. forrestii(莪杜模牛)和止泻木子H. antidysenterica(土膜钮),两者均可用于热性腹泻,但其他功效有所不同。《新修晶珠本草》[5]在“/图木绒/止泻木”条下记载:藏医和蒙医多使用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的种子,也有使用止泻木子的,暂沿用为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待考;但又记载侧花徐长卿Pycnostelma lateriflorum Hemsl.[=华北白前C. hancockianum (Maxim.) Al. Iljinski]为其基原之一;同时,还另条记载有“/莪图木绒/大理白前”,为大理白前C. forrestii、竹灵消C. inamoenum,以全草入药,功能清热利胆、止泻。《晶镜本草》则认为“”系催吐白前C. vincetoxicum (L.) Pers.。

4 “度格模农”药材的标准收载

关于“度格模农”的标准,《部颁药品标准·蒙药分册》[21]和《内蒙古蒙药材标准》[22](1987)在“特莫呼呼/地梢瓜”条下收载了地梢瓜C. thesioides,以种子入药。《部颁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度模牛/止泻木子)[13]和《青海省藏药标准》(斗毛娘/止泻木子)[23]收载了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以种子入药。上述文献记载的与“度格模农”有关的基原植物部分种类虽有药用的标准收载,但系作为其他药材品种而非“度格模农”,其药用部位、功能主治也不同。

5 “度格模农”的市场销售及使用现状

据对四川成都、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广西玉林、西藏拉萨等省区的市场调查,目前尚未见有专业的蒙药、藏药药材市场,部分民族药材品种多在中药材市场销售。调查表明,止泻木子(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在青海西宁九康药材市场和四川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有销售,为从印度等地的进口品,地梢瓜在河北安国药材市场有销售,据经销商反映系河北的种植药材。在使用上,目前蒙药厂和蒙医医院的制剂室中均将止泻木子、连翘、地梢瓜作为同一药材使用,有关蒙药的标准或文献中收载的使用有“度格模农”的蒙成药制剂有止痢十五味丸、止痢七味散、麦冬十三味丸、连翘四味汤散等12个,但处方中均使用“连翘”,未见使用有止泻木子和地梢瓜[24]。在有关藏药的标准或文献中收载的使用有止泻木子的制剂有四味止泻木汤散、十三味榜嘎散,十五味止泻木散等43个,处方中均使用“止泻木子”[25]。据走访临床医师,言使用有鹅绒藤属植物的果实,但未见市场有销售和制剂处方中使用相关药材名称。

6 讨论

6.1 关于“”的药用历史渊源 “”最早见于《月王药诊》(1984年,该书由藏文译为蒙文,名《医药月帝》)作为止泻药记载,蒙药名“度格模农”和藏药名“杜模牛”等均为“”的音译名,两者当为同一药材。关于《月王药诊》的来源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系西藏赤松德赞时期(8世纪)由吐蕃大译师毗如赞纳和汉族僧医马哈亚纳等学者共同编著,融合了中医药学、早期藏医药学和天竺医药学的内容而成。蒙医药和藏医药的古籍和近代文献多认为“”的正品为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的种子,古今功效均主要为“治热泻”。据中医药文献记载,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贵州等省,其树皮、根、叶用于止泻,而种子用于补肾壮阳[26]。该种在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拉西亚等有分布,结合古籍文献记载的产地(印度、尼泊尔)和目前市售止泻木子从印度等进口的情况看,蒙医、藏医临床将止泻木子用于“止泻”应系源于《月王药诊》中收录的印度(天竺)医学的影响。

6.2 关于“度格模农”名称及品种的变迁 如上所述,最早的“”应是借鉴天竺医学而使用的印度产的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的种子。之后,据《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的附图和《蓝琉璃》(藏文本)的记载,出现了“藏产止泻木子”或“果实状如小贝齿”的种类;《晶珠本草》记载了“藤本,数茎丛生”的2类基原植物和种子大、小2种的“”,但其“果荚圆而嘴长”而非“小贝齿”,其中种子小者当是指“藏产止泻木子”中与印度所产不同的种类。蒙医药古籍《必用药剂诸品》(18世纪)[27]首次记载了“度格模农”的蒙文名“特莫恩胡呼”(汉译名“雀舌”),之后《哲对宁诺尔》(19世纪)[28]则以“特莫恩胡呼”为正名(汉译名“地梢瓜”),但均未记载其形态(蒙译本《蓝琉璃》[16]中虽以“特莫恩胡呼”为正名,并记载了其形态,但系20世纪后叶的译本,当系参照上述蒙医药古籍记载对藏文本的修订)。《蒙药正典》(19世纪中叶)[9]的附图中注有“”、“特莫恩胡呼”的蒙文名和汉文名“客瓜子”,应系指地梢瓜。19世纪末,藏医大师钦饶罗布先生所著《神奇金穗》[4]中记载了另一种“”,即“”,《中华本草·藏药卷》言“为西藏产杜模牛(止泻木子)的代用品”,西藏所用为大理白前C. forrestii的“种子及全草”。《蒙药学》[1](1989)中同时记载了“度格模农”(别名“茵达日”)、“连翘”(蒙文音译名:协日苏郎嘎吉木斯、度格模农;汉文名:连翘)和地梢瓜(特莫恩胡呼,又称“乔瓜子”或“客瓜子”),言后二者的“功效和用途与止泻木子相同,可作为替代品”,但未见蒙医药古籍中记载有连翘。其他的近代文献中出现的与“”有关的名称与品种的不同基原物种均是对古籍文献记载的考证观点。

6.3 关于“度格模农”的品种和基原 近代文献记载的“”(度格模农,杜模牛)的基原植物涉及到夹竹桃科止泻木属Holarrhena、羊角拗属Strphanthus和络石属Trachelospermum、萝藦科鹅绒藤属Cynanchum、木犀科连翘属Forsythia、柳叶菜科柳叶菜属Epilpbium等4科6属约11种植物。结合古籍文献记载的“”的植株、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看,这些基原植物均仅部分形态与文献记载相符(表1,图2),其共同的形态特征是“果实、种子、种毛”与文献记载较为一致。比较《蓝琉璃》和《晶珠本草》对“”的果实和种子形态的记载,结合上述基原植物的形态看,《蓝琉璃》藏文本中记载的“果实状如小贝齿,种子状如鹦鹉舌”应是不同的2种,则“”应有3类,一是“果实状如小贝齿”,连翘F. suspense的果实与此基本相符,但为灌木;二是“果荚圆而长,种子状如鹦鹉舌(细长)”,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羊角拗属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态与此相符,但在植物形态上,前者为乔木而非藤本,后者虽“上部枝条蔓延”呈攀援藤本状[29],但种子无苦味,与“以味苦者质佳”的记载不符,文献记载傣医药用其种子有强心、利尿、消肿功效,未见有止泻作用[26];三是“骨葖果双生,内有许多种子,细小,略扁”,鹅绒藤属植物(包括茎直立的数种、蔓性半灌木的牛皮消C. auriculatum)及络石T. jasminoides与此较为相符;其中鹅绒藤属的茎直立的种类与《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和《蒙药正典》的附图也较为一致。现市场经销和实际使用的连翘、止泻木子、地梢瓜分别代表该3类“”(度格模农,杜模牛)。

6.4 关于古籍文献中的“”附图比较 《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的“止泻木”和“藏产止泻木”附图,两者并无差别,应系《晶珠本草》记载的“不缠绕者长如肘许”、“茎五至六枚由根茎发出丛生”、“叶状如锦鸡儿”(小叶2对或呈假掌状)的直立而非藤本的种类。《蒙药正典》附图,结合其文字记载和图中的注释看,图中②为“产自印度、尼泊尔与西藏南部门隅”的“荚果约一柞,种子状如鹦鹉舌(大者)”的果实和种子,与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的果实和种子相一致;图1中的植株和为“果实长、圆,种子形似鸟类舌(小者)”,即“特莫恩胡呼/客瓜子”的植株、果实和种子,与地梢瓜C. thesioides的形态较为相符[地梢瓜的茎先端不呈缠绕状,但较柔弱。《蒙药正典》(罗布桑等)[9]注释“特莫恩胡呼”为连翘,当系有误]。从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的分布看,该2部专著中的附图均应是藏医、蒙医寻找的“止泻木子”的替代品的图,推测是未能见到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的原植物的原因。

6.5 “度格模农”有关基原物种的功效 查阅有关文献[26]中记载的上述与“度格模农”相关的基原物种的药用部位和功能主治(表2),其中与蒙医、藏医药用的“度格模农”或“杜模牛”的药用部位和“止泻”功效相同的仅有老瓜头C. komarovii和竹灵消C. inamoenum(后种的文献记载系藏医用法),结合“”的药用历史、前述基原物种的果实、种子形态与文献记载较为一致(表1)的情况分析,提示这些基原植物可能系蒙医、藏医在“”的使用过程中,作为寻找的“替代品”而使用的。

7 结论

蒙药“度格模农”及藏药“杜模牛”,最早使用的均为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的种子,并沿用至今,目前止泻木子药材主要从印度、尼泊尔进口,但查阅文献,印度普遍使用该种的树皮用于止泻[30],未见有药用种子的文献,其原因还待考。在使用过程中,蒙医、藏医均在寻找国产的替代品。《晶珠本草》中记载的“大型藤本”和种子“大”(状如鹦鹉舌)者,可能系产自藏南门隅等地的云南羊角拗S. wallichii的种子,但现今未见有使用。《晶珠本草》中记载的“植株丛生”和种子“小”者,以及《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的附图、《蒙药正典》附图中的植株、果实、种子应为鹅绒藤属植物中直立的草本种类,以及近代文献中记载的“”或“”的其他基原植物均系根据古籍中记载的植株或果实、药材(种子)的形态寻找的替代品的附图,其药用部位也有变化。

尽管多数文献和标准均以止泻木H. antidysenterica为正品,但目前蒙医临床基本不使用止泻木子,主要使用有2种替代品,一种即18世纪《必用药剂诸品》等记载的“特莫恩胡呼”,应为地梢瓜C. thesioides,蒙医临床常用于肠热痢疾、腹泻的经典方剂“四味止泻子汤”处方即为“止泻子或地梢瓜240 g,拳参 210 g,木通210 g,麦冬150 g”[10];另一种为连翘F. suspense,其果实形态与《蓝琉璃》(藏文本)中记载的“果实状如小贝齿”略相似,四川阿坝藏医也做杜模牛的替代品[3,6],但并未见蒙医药、藏医药古籍文献中记载,推测系近代蒙医参考中医用法(连翘在中医临床也用于腹泻)、同时药材也易得而使用的。《部颁标准·蒙药分册》[21]收载的“连翘四味汤散”、《内蒙古蒙成药标准》收载的“苏龙嘎4汤”(音达日4汤)的处方即为“连翘240 g,拳参 210 g,木通210 g,麦冬150 g”[21,31],与“四味止泻子汤”统称“音达日4汤”(茵达日4汤),临床作同一方剂使用。也即最早以地梢瓜代替止泻木子,近代又以连翘替代了地梢瓜,成为临床最常用的“度格模农”,而地梢瓜使用较少。

止泻木子目前藏医临床仍使用较多,作为代用品可能主要为大理白前C. forrestii和老瓜头C. komarovii,但在临床使用的藏药制剂处方中未见使用大理白前等替代品,也未见市场上流通,但不排除在藏医医疗机构制剂室和企业的成药制剂生产中使用替代品的可能性。

类似于“度格模农”或“杜模牛”的品种与基原的状况,在蒙药材和藏药材中都较为常见,这与蒙区、藏区地域面积较大,历史上交通与物流不便,各地医师常须就地寻找采集替代药物供临床之需,同时由于古籍对药材基原植物形态记载常较简略,不同医师的认识也有差异等因素有关,也造成了药材的“同名异物”、制剂的“同名异方”等问题,显然不利于临床用药规范、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有效。但另一方面,这些“替代品”多数也已有长期的临床应用历史,也为新资源发现提供了信息。这种状况提示应加强对蒙药材的品种整理研究,在方法上也需采用文献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不同替代品的药效物质及生物活性的比较等多学科结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罗布桑.蒙药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158.

[3]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中国藏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5] 罗达尚. 新修晶珠本草[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 杨竞生,初称江措.迪庆本草[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

[7] 哲里木盟蒙医研究所. 医药月帝[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14.

[8] 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 四部医典[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453.

[9] 占布拉·道尔吉.蒙药正典[M]. 罗布桑,徐嫦,嘠玛曲培,杨竞生译注.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16.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蒙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2.

[11] 钢卓力克.蒙医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360.

[12] 布和巴特尔,奥·乌力吉.传统蒙药与方剂[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9.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S].1995:14.

[14] 柳白乙拉. 蒙药正典[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40.

[15] 占布拉.蒙医金匮[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779.

[16] 蓝琉璃[M]. 丹巴仁清,武绍新等编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265.

[17] 伊喜巴拉珠尔.药物异名与药物识别[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92.

[18] 晶珠本草[M]. 毛继祖,罗达尚,王振华等译注.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9] 藏医药研究所. 新编藏药配方[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75.

[20] 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M].2版.王镭,强巴赤列编译注释.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190.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S].1998:13.

[22]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内蒙古蒙药材标准[S].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01.

[23] 青海省卫生厅. 青海省藏药标准[S]. 1992:11.

[24] 宋民宪.民族药成方制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5] 钟国跃,周福成,石上梅,等.藏药材常用品种及质量标准现状调查分析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349.

[26]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965.

[27] 关布扎布.必用药剂诸品[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05.

[28] 罗布桑却因丕勒.哲对宁诺尔[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244.

[29]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3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15.

[30] Sasitorn Chusri,Pinanong NaPhatthalung,Thanyaluck Siriyong, et al.Holarrhena antidysenterica as a resistance modifying agent agains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ts effects on bacterial outer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efflux pumps[J]. Microbiol Res, 2014, 169(5/6):417.

[31] 内蒙古卫生厅. 内蒙古蒙成药标准[S]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66.

[责任编辑 吕冬梅]

猜你喜欢
基原木子蒙药
多基原藏药“唐冲”名称、品种、药性和植物亲缘关系相关性考证研究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
蒙药治疗产后尿储留
沉香的化学成分及在蒙药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