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研究

2017-02-13 00:49王舒雯
考试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练习题有效性教材

王舒雯

摘 要: 新课改要求练习课对学生加强指导,但是练习课的地位仍没有受到重视。本文就小学数学练习课进行分析,提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加强设计,提升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字: 小学数学 练习课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练习课是学生掌握生活和学习中必备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练习课具有促进理解、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然而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练习课得不到重视,学校和教师没有真正了解练习课的重要意义。下文就对练习课现存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导向是实现练习课目标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直观性不强的数学往往缺乏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升和毫升》这一单元练习课上,提前准备10毫升眼药水、50毫升钢笔墨水、两瓶500毫升饮料。在课的开始,请三名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到的关于“升和毫升”的知识,对这三种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见到的物品进行简单描述。第一位学生:眼药水的容量是10毫升,放在手里感觉很小很轻,包装上写的是“10ml”,用字母缩写表示“毫升”。第二位学生的描述:钢笔墨水的容量是50毫升,用一只手长时间举着有点累。第三位学生的介绍:一瓶饮料的容量是500毫升,我一只手托不起来,需要用手握着。两瓶饮料加起来是1000毫升,也就是1升。结合三种常见物品,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在实物交流情境中发现“升和毫升”和生活紧密相关,产生掌握好这个知识的信心和兴趣。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所以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逻辑性、学生认知有序性,一步一个足迹, 逐步提高练习难度,先由基本题训练发展为综合题运用,最后进行拓展题尝试,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真正做到懂、会、熟。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式。让学生拾级而上,有坡度、有层次,为学生提供思维阶梯,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

在练习题《连除的实际问题》中,先出示“四年级有168人,平均分成4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这样的基础题,巩固例题。再出示: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把90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三个班”。这道练习题提高了难度,只给出条件,要求学生根据条件自己提问、自己解答,把“连除的实际问题”和“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最后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大西瓜,需要2只小猴一起抬。3只小猴要把西瓜从离家300米远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只小猴要抬多少米?”这三道习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规律。

3.加强设计,优化方法

教材中的有些习题编排与例题不对应,要用好教材中的练习,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教材中的练习先做一遍。通过做题,明确教材中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如何,解答方法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编排意图,是否需要补充哪些练习等。教师只有清楚上述问题,才能恰当安排练习内容和练习顺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中练习题的功能。在改编、整编、自编练习题时注意整合书本主干知识点,充分发挥题组的对比功能。

如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课时,充分利用题组对比功能:92÷23、90÷23,对比不需要调商和“四舍调商”两种情况;312÷46,322÷46,对比不需要调商和“五入调商”两种情况;358÷52,524÷87,对比“四舍调商”和“五入调商”这两种不同情况的调商方法。在对比练习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计算等活动更易于发现几种不同情况的调商方法之间的差异及相似之处。

可见科学合理的计算练习课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找出相关计算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一道计算题不再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而是一类计算题的代表,以小见大。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小学生年龄小,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很难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在学习生涯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现在小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留给学生充足探索、交流时间。如上练习课时,完成一节课练习后,尽量留有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知识整合与消化,然后在知识不扎实的地方上再加强练习。

如讲解“长青桥小学有一块面积是490平方米的长方形苗圃。苗圃中的长是35米,宽是多少米?”这道习题时,帮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发散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相关知识?学生1:“根据面积想起了三年级学习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学生2:“有面积单位,还有长度单位,我们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学生3:“我们学千米的时候还学习了吨,吨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也是质量单位。”学生的思维被发散。这道练习题不再是单纯的一道题目,而是学生思维的爆发点。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实现新课改预定教学目标,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相关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不断完善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廖创英.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的研究 [J]. 教育导刊,2013,7:75-77.

[2]徐婷.小学数学练习之我见 [J].江苏:科学大众,2009,11:70.

[3]朱祖勇.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的探究 [J].浙江:时代教育,2014,2:220.

猜你喜欢
练习题有效性教材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精读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精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