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探索

2017-02-13 00:51马秀梅
考试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三角形稳定性教材

马秀梅

高效数学课受主客观多元因素的影响,从自然因素到授课教师特点及学生生理、心理条件,都会对教学有效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做了初步探索。

1.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搜集材料,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得更活。

教师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直觉表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尽量利用网络搜集图片、动画等视听资料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尽量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尽一切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如学习六年级“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放在圆的中心?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没有可以比较的对象,很难探究这些问题。于是我就把这些问题做成动画,把车轮做成三角形或四边形,把车轴放在圆的一侧,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探讨。学生看到车歪歪斜斜地前进,笑得前俯后仰。就这样,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2.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学生都有发展空间。

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具体差异布置分层次、有梯度作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和标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掌握书本内容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开发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数学品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兴趣。为此,作业设计中,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作业中“千篇一律”的做法,设计出难易不同、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作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基础训练、巩固提高和拓展应用”三类作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能完成的作业。

3.细心发掘教材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风格及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前提是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与挖掘。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材安排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实生活感受并体验三角形具有这种“稳定”的特性。教材安排是让学生“用力拉一拉制作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不会改变,从而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一教师教学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制作的三角形用的是较硬的木条,有的用的是较软的塑料吸管;固定角时,有的用线绳绑住,有的用皮筋扎住,有的用钉子钉,等等。由于制作材料和三个角的固定方式千差万别,学生“拉动”时出现了边被拉弯(教材情景提示:拉不动),角被拉开,所得到的“稳定性”大打折扣。最后教师只能结合自己的教具把“不易变形”当做“稳定性”强加给学生。有一学生马上提出:“如果我们用钢管焊一个四边形,用力拉这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形状不易变形。”反思这一过程,学生的质疑合情合理,问题出在哪里呢?仔细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指的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便固定不变。三角形的稳定性更多地表现为“确定性”,不易变形只是稳定性的其中一种表现和应用。有了对“为什么不易变形”的挖掘,改进教学时完全可以从稳定性本质入手,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围成不同的三角形。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只能围成唯一一个三角形,最后让学生再拉一拉从而体验稳定性。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稳定性有“所以然”的认识,教学效果肯定不差。

4.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使学生心动。

新课程强调情境学习的重要性,即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相互作用和真实体验环境,尽可能地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提出好的数学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究。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故事情境:“‘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一天,天气炎热,唐僧把一个大西瓜分给徒弟们吃,说悟空和沙僧每人分得1/4,八戒分得1/2。八戒听后非常不高兴,而悟空却骂八戒是个呆子。八戒为什么不高兴?悟空为什么骂八戒?”学生听后议论纷纷,然后教师出示投影,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4和1/2哪个分数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学生的思考。

5.针对学生的差异,教学目标设计要有梯度。

在当今开放性教学中,我们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选择余地较大。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一般不笼统地说提高学生什么能力,而采用形象描述性语句,如“根据你的能力,想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用多种方法解答,看谁的方法巧妙”,“这个同学是这么认为的,你有什么不同意见”等。这就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照顾到学生能力差异的开放性教学的主要体现形式。教学关键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通过教学,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体现出不同的梯度。

6.捕捉生活素材,学习内容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贴近,学生接纳知识的自觉程度越高,所以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学“认识百分数”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本地各类酒的酒精度,并列出常见几种白酒、啤酒的酒精度,让学生根据人的不同酒量选择合适的酒。当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体会到百分数的作用时,教师再追问:为什么这样选?酒精度实际上就是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三角形稳定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