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救设备保障中心医疗设备租赁式使用集中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7-02-14 08:39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1期
关键词:监护仪呼吸机科室

医院急救设备保障中心医疗设备租赁式使用集中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王晴①吴志坚①种银保①

目的:建立医院急救设备保障中心,减少医院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实现设备资源共享,节省设备维修费用,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方法:建立急救设备保障中心,采用租赁式使用集中管理模式,由医学工程科统一管理,并以租赁方式保障各临床科室使用。结果:急救设备保障中心成立以来,优化了医院资源配置,明显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可靠的服务。结论:通过急救设备保障中心的建立,可改变传统医疗设备管理方式,为医院设备的综合管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

急救设备;租赁中心;集中管理;专管共用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Xinqiao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37, China.

现代化的医疗仪器设备在医院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院不仅需要加大仪器设备引进的力度,同时更应该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工作,合理利用现有医疗设备资源,使其安全有效地为医疗诊治服务。设备租赁是近年来出现的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社会商业融资渠道和建立医院内部租赁中心[1-3]。商业租赁出现后,其因安全、法规等多种因素而受到限制;而在医院内建立通用设备租赁中心则是医疗设备调配管理的新思路[4]。

近年来,国内许多大中型医院相继建立了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尤其是对于呼吸机、监护仪这类通用的急救设备[5-10]。为了避免急救设备临时拆借的工作困境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采取医疗设备租赁式使用、集中管理和专管共用的模式,建立设备租赁中心,通过数年来的运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并体现出显著的管理效果[11-19]。

1 急救设备保障中心的建立

根据医院医疗设备的装备情况、设备的使用率和需求现状以及现有医学工程人员数量,建立急救设备保障中心,实施医疗设备租赁的管理。

1.1管理范围

急救设备保障中心管理范围除了急诊、ICU及手术室外,还包括各临床科室配置的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以及注射泵等通用性强的医疗设备。进入急救设备保障中心管理的设备必须是各临床科室通用的、价值较高的设备,且为小型和可移动的设备,既可以发挥设备的最大利用价值,也可以方便借还。

1.2运行模式

为了方便急救设备保障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由医院医教部医疗科领导,医学工程科对中心所属设备进行全程管理和技术保障。中心设置在临床病房楼,设有专门存放设备和用于常规维修、检测和日常事务处理的房间。中心采用租赁制,24 h全程值班,各临床科室可随时向中心租用急救设备。中心负责指导科室对机器的正确操作,填写机器使用登记表。临床科室使用完毕后通知工作人员,清点检验后收回。每月结算科室消耗报表上报至卫生经济科进行成本核算。

1.3工作流程

(1)使用科室向急救设备保障中心预约申请租借急救设备,中心值班工作人员根据设备在位情况及设备状态给予答复。在紧急情况下,由医教部业务值班领导直接与中心工作人员联系,对中心设备进行统一调配。

(2)中心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15 min内将急救设备送达科室,并与科室人员当面共同试机,双方认可后签字借出。

(3)科室使用完通知中心人员撤机,中心工作人员对科室已停用设备进行检查,清点设备及附件,填写设备租用交接单,租用结束。

(4)收回的设备按照要求进行打包消毒、试机检测,维护完毕挂“正常”指示牌,供其他科室下次借用。

1.4租赁制度

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制定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科室。①“医疗急救设备保障中心管理办法”,包括总则、运行管理、收费核算及附则,是科室申请租用“中心”设备的具体范筹和方法以及租借设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②“急救设备保障中心管理规定”,是“中心”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范筹;③“设备维护制度”是“中心”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测检定工作要求;④“设备租用登记表”是记录各科室租用“中心”设备的时间及附件情况;⑤“保障中心值班人员交接班登记表”是“中心”值班人员日交接工作记录单;⑥“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登记本”是中心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记录本。

2 急救设备保障中心运行结果

(1)急救设备保障中心自2009年开始投入运行以来,4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6台呼吸机、10台监护仪,到2013年保障中心已增至18台呼吸机、30台监护仪、3台输液泵以及3台注射泵,设备使用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特殊时期高达100%。2009-2015年设备租赁情况见表1。

(2)急救设备保障中心自成立至今,呼吸机租借次数从2009年的103台次增长为2015年的627台次,监护仪从2009年的88台次增长为2016年的1618台次,从临床科室对设备租借次数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表明,临床科室由认识急救设备保障中心到对设备租赁工作的认可和依赖程度也不断上升,如图1所示。

图1 2009-2015年急救设备保障中心呼吸机及监护仪租借次数趋势图

表1 2009-2015年急救设备保障中心设备租赁情况表

3 医疗设备租赁式管理模式的优势

急救设备保障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有效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减少设备的闲置时间,做到了物尽其用。统计数据表明,急救设备保障中心运营以来监护仪每台每日闲置时间平均≤2 h。医疗设备租赁式管理模式具有下述优势。

(1)有效盘活设备存量,实现资源配置优化。采用设备租赁的方法,可减少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减轻机关领导和职能科室协调设备使用的精力,使医院的医疗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2)减少科室支出,增加医院收益。采用设备租赁前,设备无论是否使用,科室都要全部负担设备的折旧费,采用设备租赁后,科室只负担租赁时间内的设备折旧费,成本支出大幅减少,再加上设备使用率的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增加了医院的收益。

(3)租赁中心由专职工程师全面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对设备的结构、性能熟悉,设备使用正确、规范,势必会降低机器故障率,减少设备损耗,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4)急救设备保障中心的成立既可提高急救设备的使用率,又可使医院避免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 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大量投入以及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广,不仅综合医院需要实现医疗设备资源共享,各基层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上同样需要采取设备租赁调配集中管理模式,加强对设备的定期动态评估并做及时调配,以期最大程度的节约医院成本,获取设备使用效率最大化[20]。急救设备保障中心急救设备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操作应用培训、资源配置以及消毒维护等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21-23]。妥善解决医疗设备租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大限度地整合医院资源,以达到安全有效地发挥急救设备的利用效能,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服务。

[1]胡月静,辛显涛.军队中小医院融资租赁医疗设备的实践与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99-100.

[2]陈静.医疗设备的租赁管理[J].医疗装备,2012,25(9): 37-39.

[3]杨军.我院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和医院内部设备租赁[J].中国医学装备,2005,2(5):37-38.

[4]闫伟,许敏光,侯羿,等.建立医院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和租赁市场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1):127-129.

[5]张晴.医院内呼吸机租赁式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37-138.

[6]赵会杰.呼吸机设备租赁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04-305.

[7]蒋忠伟,方梅华.我院科室间监护仪有偿调配管理模式[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9):98-99.

[8]帅万钧,晁勇,李玉鑫,等.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37(6):460-463.

[9]周理治,姜天,邱伟.急救类设备专管共用的实施和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02-103.

[10]张昆峰.探讨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2):102-104.

[11]王文芳,李旭.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6):126-127,128.

[12]郑飞龙,张鹏,张巍,等.浅析建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对医院发展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74-75.

[13]孔令峰,洪范宗,薛长波.简谈医院租赁中心运营现状及发展策略[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22-124.

[14]韩峰,万剑锋.我院实行内部医疗设备租赁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90-91.

[15]王伟,苏秋玲,洪范宗,等.基于RFID的医疗设备租赁与质量控制管理系统[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25-29,58.

[16]韩峰,万剑锋.我院实行内部医疗设备租赁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90-91.

[17]赵芬,王志康,娄海芳.浅谈我院医疗设备租赁中心[J].医疗装备,2014,(6):41-42.

[18]郑月琼,洪范宗,吴雪英,等.我院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建立[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4):88-89.

[19]牛巧灵,邵继凤,张恩科.建立院内通用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0,7(8):32-34.

[20]蒋忠伟,张骏,吴浙君.急救设备动态调配评估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3):96-97.

[21]余进,种银保,赵鹏,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急救设备租赁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9):75-78,79.

[22]米永巍,李怡勇,陈培昕.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急救设备专管共用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1,32(11):50-53.

[23]苏秋玲,洪范宗,董少良.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租赁设备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29(5):3665-3667.

A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centralized lease management mode using for medical equipment in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service center of hospital/

WANG Qing, WU Zhi-jian, CHONG Yin-bao//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7,14(1):98-100.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rental center,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repeated purchase for medical equipment, but also can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reduce equipment maintenance cost, and impro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Methods: To establish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rental center, which adopted lease mode an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mode to use equipment.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managed this center and this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to ensure every clinical department can use equipment by lease method. Results: The center has optimized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hospital, obviously reduced equipment input cost, improved utilization rate of medical facility since it were established. This mode provided reliable service for clinical departments.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rental center of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to a new feasible mode which can improv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for medical devices, reduce waste for medical resource and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Emergency equipment; Rental center;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haring use

10.3969/J.ISSN.1672-8270.2017.01.030

1672-8270(2017)01-0098-03

R197.39

A

2016-07-20

①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学工程科 重庆 400037

王晴,女,(1983- ),硕士,工程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学工程科,从事失血性休克院前检测和脑灌注磁感应相移检测等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监护仪呼吸机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