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言语训练落到实处

2017-02-15 16:56陈叶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树坑嘴巴桂花

陈叶芳

言语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要从关注文本言语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方法,将言语训练与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习得、体味与运用言语的场所。

一、动作体验,字字入心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学生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思维的发展。动作思维是学生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在低年段的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结合动作进行学习,理解字词、体味句子将会事半功倍。

以《三个小伙伴》一课为例,教师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师:同学们,来,两手交叉平放,现在它就是小猪的嘴巴。往前一伸,再一掀,这就是“拱”。好,请你来“拱一拱”。

(生做动作)

师:累不累啊?

生:不累。

师:你也来拱一拱。累不累呀?

生:很轻松。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有硬硬的嘴巴。

师:难怪文中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呢!请大家一起读读这两个词组——“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

师:好,再来读一读小猪的话——“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读出“拱”得轻松、欢快的感觉。

(生读得有滋有味)

如此趣味盎然的教学,就是源于教师对“拱”字进行动作演示的巧妙处理,它不仅让学生在脑海里对“拱”建立起一种形象,同时有效地增强了对“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等词的理解和感悟,为朗读设置了一个恰当的语言情境,因而学生把句子读出了情味。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一句中的“飞、穿、越”等表示动作的字,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花丛、树林、小溪等图片,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拿着蝴蝶卡片,在图片上做“飞”“穿”“越”的动作。这样的动作参与、直观演示,有画面感也有体验感,学生就能领悟到不同动词恰当运用的美妙。

二、情感体验,句句有味

情感体验,能够通过激发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反应,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获得言语的新意义生成,提升学生感悟言语的能力。

以《桂花雨》一课为例,教师出示:“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里”是指哪里?

生:文中有“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

生:不是的,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其实没有杭州的香,但家乡的桂花是母亲亲手种的。

生:她看到桂花,就想起家乡的美好。

师:原来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淡,而是自己的感情。作者写这篇散文时已60多岁,她再也吃不到母亲做的桂花糕饼,感受不到“摇花乐”,看不到那阵阵“桂花雨”,作者此时脸上一定写满了——

生:思念、感伤、忧愁。

师:思念、感伤、忧愁是什么滋味?你在生活中体验过吗?生: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生:鼻子酸酸的,很想哭。生:很想再看一次家乡。

师:对啊,母亲比的不是花香的浓淡,而是自己的感情。谁能把这种浓浓的乡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课文中,从而读出了句子的言外之意,学生感悟言语的能力也就在对词句的涵泳咀嚼中得到了提升。

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又要懂得围绕语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猜你喜欢
树坑嘴巴桂花
桂花
做桂花糕
嘴巴嘟嘟
拐角
嘴巴不见了
树坑要圆的?还是方的?
树坑真空式吸水器专利技术介绍
桂花蒸
好好的嘴巴
打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