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包参赛作品,是教育信仰的缺失

2017-02-18 09:23叶田春
教书育人 2017年22期
关键词:获奖作品信仰绘画

叶田春

调包参赛作品,是教育信仰的缺失

叶田春

前不久听朋友说,她的孩子代表班级参加了以“党是阳光我是苗”为主题的绘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可是让她焦虑的是,获奖作品不是孩子自己画的那一幅,孩子说那是老师画的。

展室设在乒乓球室,朋友把我带到有其孩子名字的作品前,我看到绘画笔法娴熟、线条流畅、主题鲜明。朋友说,孩子很“蒙圈”,这画连颜色都不是他涂的,因此孩子显得失落而困惑。放眼望去,展厅里的作品琳琅满目,可不知道有多少真正出自孩子们之手。这还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吗?

学生非参赛作品的李代桃僵可谓屡见不鲜,教师们认为孩子们不会知道,他们是非常隐秘地做着这一切的。但教育信仰的缺失,对孩子们有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信仰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教师的信仰应当体现在恪尽职守、以生为本上。无论人们价值取向如何变化,“把孩子放在舞台的最中央”“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等教育理念我们不能丢,要付诸于实践。组织比赛、选拔等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探索的兴趣,给孩子们展示的舞台,激励孩子在自己兴趣爱好的道路上坚持下去,成就感或者挫败感的历练,都能让孩子们从中受益并成长。

教师应该秉执一切为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用心策划好教育活动的每个细节,就绘画比赛来说,首先,主题要切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说孩子们听得懂的话”,如果低年级的孩子比赛,就偷梁换柱,带上功利化的色彩,实在荒唐;其次,评比要公开透明,理性认知,对儿童的作品应该用儿童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其三,结果要反馈公示,举行获奖作品展,并让绘画爱好者都去观摩欣赏获奖作品,这样的活动有始有终,注重过程和细节,所有的参与者同时又是监督者、学习者。若能如此,活动的意义,将比只交上作品然后等待获奖通知式的比赛,更可信,更公正,更充满趣味,影响力也更深远。■

(作者单位:安徽含山中学)

猜你喜欢
获奖作品信仰绘画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2018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论信仰
铁的信仰
2018年荷赛奖获奖作品精选
获奖作品选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