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教学,让课堂“生机勃勃”

2017-02-18 09:23许冬生
教书育人 2017年22期
关键词:水解酶概念模型形象化

■许冬生

模型教学,让课堂“生机勃勃”

■许冬生

高中阶段,教师采用模型制作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高中课堂“生机勃勃”。笔者就引导学生们从制作人工模型、概念模型以及理论模型三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采用模型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一、人工模型,抽象知识形象化

当前,许多知识涉及抽象化的概念,学生们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会觉得比较吃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制作相关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用模型直观促进自己理解的同时加深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制作人工模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进理解。

比如,教师先带领学生们了解DNA的相关概念,对于DNA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们还不能直观的认识到信使核糖核酸的具体结构。于是,我鼓励学生们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动手制作出m RNA模型和t RNA的模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过程,并进一步直观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制作模型时,学生们先根据m RNA的碱基顺序将m RNA的模型制作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m RNA的密码子将t RNA的模型也制作了出来。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不同的核糖核苷酸的具体构成以及不同核糖核苷酸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的相关概念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模型制作,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学习知识、钻研知识的兴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思维的活跃程度,为学生们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亲身体验将抽象知识到具体形成的乐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概念模型,过程讲解符号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用文字叙述的方法进行相关内容的概括总结。这样学生们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就会发现要记忆的知识点太过繁复,无法更加直观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而利用概念模型教学,要明确概念主要特点,将具体概念用符号和文字配合表达。

比如,植物发生光合作用时涉及到能量的转换和物质的转换,也会依赖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其过程只用语言表达的话十分费力,也不利于学生们归纳总结,加强记忆。针对这种情况,我先为学生们讲解了光合作用中参与的物质,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制作光合作用的概念模型,捋清光合作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学生们在制作光合作用概念模型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在反应过程和原理,充分理解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又与学生一起巩固学习教材中关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结合教材内容,我与学生们一起制作了光合作用的概念模型,进一步理清了学生们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们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印象。

通过引导学生们在基本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探索其内在联系,而制作概念模型,不仅能使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符号化,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引导学生们自己制作概念模型,促进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

三、理论模型,综合分析预见化

除了制作人工模型和概念模型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制作理论模型的方式,使得课堂的综合分析,变得可预见化,从而引导学生们更好的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

比如,我运用制作酶的理论模型来促进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酶之所以有催化活力是因为它能特异性结合并稳定化学实验的过渡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度。基于酶的这一特点,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制作水解酶的模型,学生们主动探索,进一步明确水解酶的结构。学生们制作了水解酶的模型,对于水解酶的构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后续的教学内容也有了一定的准备,使得综合分析具有可预见性。

采用制作理论模型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使得课堂的综合分析可预见化,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课堂中运用模型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也使得许多难以理解的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促进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水解酶概念模型形象化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的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基于主成分分析优化参数预测水解酶的亚类
基于“认知提升”的体系作战指挥概念模型及装备发展需求
形象化教历史与形象化学历史——从《明清商业革命》微课设计谈起
基于生物加工的PET功能修饰的进展
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间的内在机理分析
某高校团委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重金属Zn对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理化性质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