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活动 促进高效课堂

2017-02-18 09:23■张
教书育人 2017年22期
关键词:卡通美术创作

■张 锋

设计教学活动 促进高效课堂

■张 锋

教师将活动引入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还能让课堂更有活力,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往的课堂,教师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引进教学活动,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一、导入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导入阶段,教师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激趣,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复习或者直接切入的方式导入,没有新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改革导入设计,引进游戏活动方式,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激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

如,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知中国的传统节日,并利用美术方式表现节日。每一个节日的场景都不一样,为此,教师提前在网上搜寻中国不同节日的热闹情景图片,将其制作成PPT形式,从而促进“看图片,猜节日名称”游戏活动的展开。在导入时,教师播放一张节日的场景图片,学生根据图片信息进行竞猜。这一活动引发了学生的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图片上有划龙舟比赛,学生根据这一信息,猜出端午节;图片上有贴对联、舞狮子,学生猜出是春节等。教师利用这一方式引出中国的传统佳节,学生在竞猜活动中美术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讨论不同节日的民俗活动,深化学生对节日的认知。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美术形式表现节日。

教师以竞猜游戏活动激趣,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讨论民俗活动,最后过渡到如何以美术形式将节日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环环相扣,学生主体得到有效突出。

二、教学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讲解灌输,压抑学生的个性。在实施活动教学时,教师不妨设计探究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主动发现,促进自我发展与提高。

如,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来表现的性格特点。众所周知,性格是一抽象的名词,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有不同,与一个人的生长环境有关。虽然人与人的性格不同,但性格有一定的稳定性,它是长期形成的。为了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师设计探究活动:什么是性格?不同的色块、点、线、面所表达的感情特点有什么不同?色块象征着怎么样的性格?点、线、面呢?假如让你利用色块、点、线、面等表达一个人温和、开朗、乐观的性格特点,你会如何表达?

探究活动从“性格”的理解开始,再过渡到色块、点、线、面的具体探究学习,最后到美术创作表现,从而检查学生的探究学习情况。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指导。如果学生在自主思考基础上仍然不能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美术学习氛围被营造起来,学生也能“探”有所得。

三、结尾设计创作活动,提升学生美术水平

创作活动是活动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之一。教师应大胆设计一定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无压力的前提下发挥潜能,尽情创作。

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都喜欢卡通,可以说卡通已经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如学生看的卡通书、卡通生活用品、卡通学习用品等,由此可知,卡通能够带给学生快乐和幸福。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了基本的卡通知识和设计过程后,教师设计了卡通创作活动,即让学生自己设计具有个性、具有创意的卡通形象。为了激发学生创作,教师设计一定的奖项,包括最佳创意奖、最具个性奖、最萌卡通奖等。由于在创作要求中并没有过多的束缚,学生可以自由创作卡通形象,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非常高,也都能在创作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创作出比较满意的卡通作品。

可见,教师设计的创作活动尽量不要追求“标准”,而应追求个性化,让学生尽情释放。

总之,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助力课堂,让其与教学有机融合,自然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共建高效课堂。在设计活动时,也要考虑不同环节活动的设计,以及时间控制等。■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

猜你喜欢
卡通美术创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鸡鸣狗盗皮皮猪卡通
创作随笔
趣味的卡通穿上身
找不同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