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经》名物新词考释

2017-02-20 03:01张慧芳
文化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文道教

龚 灵 张慧芳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 眉山 620860)

【语言与文化】

《度人经》名物新词考释

龚 灵 张慧芳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 眉山 620860)

道教作为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宗教,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而且其宗教典籍也成为研究汉语发展进程的重要语料。《度人经》作为魏晋时期道教古灵宝派的代表作品,其宣扬的教义不仅对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其经文中使用的名物新词,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度人经》;名物;新词

道教作为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宗教,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道教创制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而这些典籍的用语“以一般汉语为基础,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般汉语的面貌。同时,又发展出具有个性的部分,并且反过来影响全民用语”[1]。因此,对这些文献语料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道教思想文化的研究,而且也是全面认识汉语发展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道教古灵宝派经典——《度人经》中的名物新词为研究对象,试对其进行细致的描写分析。

一、《度人经》概述

《度人经》全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是魏晋时期道教古灵宝派早期经典作品之一。主要叙述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昔于始青天中,大浮黎国,宝珠之内受元始天尊传授《度人经》。经文所宣扬的“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思想以及济度不分贵贱,只要人们诚心“修斋”“行香”“诵经”累积功德都可以消灾、登仙的修行方式,革除了早期道教中许多庸俗粗鄙的内容,对道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道士薛幽栖评价曰:“讽诵之篇,则此卷为首。”

现保存于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天字号)之中的《度人经》共61卷,而据学者考证,该61卷中仅第一卷是在大约公元420年前后创制,后60卷皆是宋世道流仿造之作。本文即主要以第一卷中的名物新词为研究对象。

二、《度人经》名物新词考释

据统计,《度人经》中使用的名物新词共14个。涉及道教的宇宙空间、妖魔鬼魅、疾病罪过、经文别称等不同领域。

(一)宇宙空间(8个)

【大浮黎土】道教虚构的仙界国土名。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011)*本文所采用道经引例皆源自台湾新丰出版公司于1977年10月出版发行的《正统道藏》,例文后的数字符号代表该例在《正统道藏》中的册数、页数及栏数。如“(011)”表示该例在《正统道藏》第一册第1页。后例皆同,则不再说明

《度人经四注》:“幽栖曰*按:“幽栖”指唐·薛幽栖。陈景元在《度人经四注》引用前人注解时,以“东曰”“幽栖曰”“少微曰”“玄英曰”的形式来标明该注解的作者。其中“东”指南齐·严东;“幽栖”指唐·薛幽栖;“少微”指唐·李少微;“玄英”指唐·成玄英。后面对此类不再另作说明。:大浮黎土,即浮黎大国名。玄英曰:大浮黎土者,大是广远之名,浮黎是其帝讳,土是国中之地。”(036)“大浮黎土”又称“大浮黎国”或简称为“浮黎”,乃是道教虚构的仙国土地。据道教经文所述,其位于东极之境,地势平坦广阔,碧玉为地,四气朗清,天无浮翳,严丽无比。元始天尊曾在其中讲授灵宝经文。如《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卷九:“善男子,我于往昔大浮黎国坐宝珠中,大如黍米,为诸众生演说法要。”(02202)

后“大浮黎土”成为对仙界国土的泛称。如《洞真太上紫书箓传》:“以朱灵元年,得于始青天中,生于浮黎之乡,精进勇猛,敬信精勤。”(56483)范成大《白玉楼步虚词》:“浮黎路,依约太微间。雪色宝阶千万丈,人间遥作白虹看。”

【大罗】即大罗天。道教指称宇宙中的最高天。

上极无上,大罗玉清。(014)三界之上,眇眇大罗。(017)

“大罗”即“大罗天”的简称。叶贵良:“‘大罗天’,为道教三十六天的最高一层天。”[2]“罗”本义为捕鸟的网,引申为包罗。“大罗天”表面意义即至高、至大包罗一切之天。道教经文中或认为“大罗天”位于三清境之上,是宇宙中的最高天。《度人经四注》:“东曰:大罗之天,在三界之上也。少微曰:三界之上犹有四梵、三清,然后至于大罗。”(0374)《云笈七签》卷三:“最上一天名曰大罗,在玄都玉京之上……三界二十八天,其次四天,其次三境,最上大罗,合三十六天,总是三尊所统。”(37115)或认为“大罗天”为三清境的统称,如《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玄都玉京山在三清之上,无色无尘……山之八方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方各生一株,八株弥满八方,覆盖诸天,包罗三界,为无上大罗天。”(58106)《度人经》对“大罗”具体所指没有明确说明,“然依其文义看,三界之上即全部称为大罗天”[3]。

【寒池】地狱中处所之一。又为地狱刑罚种类之一。

北都寒池,部卫形魂。(014)

《说文·宀部》:“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寒池”为定中结构的偏正词语,表层意义指极冷的水池。道教认为北方属水,主死,是地府所在之地,也是亡灵聚集接受审判之地。其中“寒池”则为地府惩罚有罪亡灵的处所之一。《度人经四注》:“幽栖曰:寒池者,刑罚之池也。”(0339)《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三天正道,六气奔驰。冥惠洗秽,涤荡寒池。”(02457)

“寒池”在经文中又为地狱惩罚的种类之一。《太上洞玄灵宝诚业本行上品妙经》:“法轮开度十苦诸场,一品履刀山苦……六品火车载入寒池苦……”(10485)《太上老君戒经》:“五苦是地狱中寒池、火车、镬汤、刀山、剑树也。”(30519)

“寒池”亦见于后世一般文献中,但不同于道教所指。其多见于古诗之中,一般指月光下的水池等,借以塑造凄凉、清幽的意境。如韦应物《题石桥》:“方愁暮云滑,始照寒池碧。自与幽人期,逍遥竟朝夕。”苏轼《送司勋子才丈赴梓州》:“有如云间鹤,影过落寒池。举头已千里,可见不可追。”张道洽《咏梅杂诗》:“地欠知得花清处,影落寒池水亦香。”

【妙庭】仙界中的宫殿名。

三华离便,大有妙庭。(014)

“妙庭”本是形容庭院的精美。道教常借此称谓上清之境,玉京山中的一处宫殿为“妙庭”。因其为元始天尊之所,也是仙人游宴之所,精妙绝伦,故称之。《无上秘要》卷九五:“变舞天于神州,回七转于妙庭。”(42588)《洞真太上紫书籙传》:“太上道君、元始天王同还大有之宫,游宴妙庭之馆。”(56478)

【泉曲府】地狱的别称。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016)

“泉曲府”全称为“泉曲之府”,又简称“泉曲”。道经中对该词的释义有不同的意见:或认为其指人死后魂魄的聚集地,即地府的别称。《度人经四注》:“幽栖曰:泉曲府即九幽长夜之鬼府。”(0335)《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十:“我将游太上京,宴适华堂,洞观诸天,超度三界,泉曲之府,勿复留我魂。”(56655)或认为其为地府中的处所之一。《度人经四注》:“少微曰:右名丰都宫,置三府,左号开度劫量府,中号通灵大劫府,右号泉曲鬼神府,主考罪福,亦同中元也。”(0335)《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北丰宫置左右中三府。左府号连宛泉曲府,主生,太阳火官考。”(11748)我们认为《度人经》中的“泉曲府”当为道教对地狱的别称之一。

【始青天】道教宇宙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011)

《度人经四注》:“幽栖曰:始青天,即东方九气青天也。在圆罗之上,出东极之表。始者,五方建首之名;青者,东方九气之色。故真文曰东方九气始皇青天。少微曰:始青天者,东北玉隆天也。”(034)张万福《度人经诀音义》:“始青天,东北之天是也。”(03524)

“始青天”为东方九气所成之天,属于道教早期宇宙空间的组成部分。道教认为宇宙是诸天神布散诸“气”而成。最常见的说法即是由老子或元始天尊一气而生始、元、玄三气,而再由此三气化生九气,形成九天。其中,青为始气,白为元气,黄为玄气。后来道教又吸收了先秦的五方天学说,并与佛教的三界二十八天理论相结合,构成了道教独特的宇宙世界。其中东方九气青天,是东方青帝灵威仰之精气所化生;南方三气丹天,是南方赤帝飘弩所化生;西方七气素天,是西方白帝曜魄宝精气所化;北方五气玄天,是北方黑帝隐侯局精气所化生;中央一气黄天,是中央黄帝含枢纽精气所化。[4]三十二天详细名称及各属方位及掌管之神在《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太上灵宝五符序·灵宝五帝官将号》《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等经文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此处不再赘述。

【五户】即五道。

今日欣庆受度,历关诸天,请灭三恶,斩绝地根,飞度五户,名列太玄。(015)

《度人经四注》:“东曰:五户,五道门也……出门由户,故云户耳。幽栖曰:五户者,五道之门户。五道者,以前三恶加以故气、人道,共为五道。”(0349)“五户”即五道。“五道”本源于佛教,指人本真迷乱,死后将经受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道轮回。如后汉安世高译《佛说阿含正行经》:“施行善者,亦有三相追逐,或生天上,或生人中,堕是五道中者,皆坐心不端故。”道教承袭此说,劝人修心守道,以摆脱此五道轮回之苦。如《三洞神符记》:“受炼更生出五户,永离鬼宫仙道成。”(02789)《太上三洞表文》卷中:“飞度五户,斩割三尸;建立法桥,回旋云界。”(33357)

道教又称人身的眼耳口鼻为五户。《道法会元》卷一百一十三:“夜静入室端坐,盘足,闭五户,衮水火交媾,聚气于丹田,对局作用,焚卷水上云符。”(49704)

【萧台】仙界中的七宝台。

郁罗萧台,玉山上京,上极无上,大罗玉清,眇眇劫仞,若亡若存。(014)

《度人经四注》:“少微曰:玉京山在诸境之上,故曰上京。山有玉城,城中有台号曰萧台。”(0325)“萧台”为道教仙境宫阙之一,又称七宝台,共九层,位于玉清境中的玉京山中,为高上玉皇所治之处。《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尔时,元始天尊在玉清圣境清微天宫郁罗萧台之中,森罗净泓之上,现虚无自然有为真圣相。”(02396)《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十三:“瞻见郁罗萧台,天仙众真俱从太上道君亲降,与陛下增寿。”(08780)

“萧台”也见于后世文献中,为仙界的代称。如黄庭坚《中秋》:“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元虞集《画鹤》:“碧虚寥寥积雪高,直过萧台绝栖泊。”

(二)妖魔鬼魅(2个)

【苦爽】鬼;鬼魂。

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013)

“爽”指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的精气,古又称魂魄。《字汇补·爻部》:“爽,神魄也。阳曰神,阴曰爽。”道教认为人死后将会依据在世的功过在地狱受到赏罚。生前为恶的即要经受刀山、剑树、汤池、铜柱等惩罚,这类鬼魂即称为“苦爽”。如《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三:“汝等莫生不信,殃沉九祖,幽魂苦爽,名系鬼官之中,百劫千生,终无出日。”(10301)《太上洞玄灵宝诚业本行上品妙经》:“孤魂苦爽,同登福天,终身欢乐,劫劫长存。”(10481)

【祅尘】害人的鬼怪。

天无氛秽,地无祅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0110)

道经中“祅”(妖)与“尘”连用,指鬼怪或污秽不净的事物,如《太上三洞神咒》卷十一:“妖尘荡灭,人道安宁。”(02767)《无上三元镇宅灵箓》:“吾命神公,普拂妖尘,有善者迁,有逆者槟。”(19529)《广成集》卷十一:“层岩瑞气,但布护于帝车;九陌妖尘,正昏蒙于辇道。”(18817)

“妖尘”亦用于后世一般文献中,引申指作乱之人或奸邪小人,如《宋大诏令集》卷七:“朕生长军戎,勤劳邦国。艰难险阻,实备尝之。定天下妖尘,成域中大业。”《水浒传》第一百十八回:“手握貔貅号令新,睦州谈笑定妖尘。全师大胜势无敌,背水调兵真有神。”

(三)疾病罪过(2个)

【跛痾】瘸腿。也指瘸腿的人。

说经四遍,跛痾积逮,皆能起行。(011)

《说文·足部》:“跛,行不正也。”陆德明《经典释文》:“跛,足跛也。”《资治通鉴·齐纪四》:“魏主至肆州,见道路民有跛眇者,停驾慰劳,给衣食终身。”胡三省注:“跛者,一足偏短。”“跛”,即因腿或脚有疾,导致走路时身体不平衡。

“痾”本指疾病,古文与“疴”同,如《尔雅·释诂一》:“痾,病也。”王念孙疏:“痾与疴同。”又《说文·疒部》:“疴,病也。从疒可声。《五行传》曰:‘时即有口痾。’”叶贵良认为“‘痾’为‘疴’的增繁字”[5]。“跛痾”即瘸腿。道教认为人若不行善事,或毁谤藐视经法等,身体必将遭受各种疾病困扰。如《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卷二:“善男子,若有众生具行十恶,违逆父母,诽谤大乘微妙经典,如是之人,身得恶病、疮痍、六病、聋盲、跛痾,生种种病,受种种苦,以是义故,故名见报。”(02110)

“跛痾”又指瘸腿的人。如《太上大道玉清经》卷十:“跛痾得之,立便飞行。”(56145)

【积逮】历代积累的罪过。

说经四遍,跛痾积逮,皆能起行。(011)

“积”本指谷类的集聚,引申为累积;堆叠。《说文·禾部》:“积,聚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聚之称。”经文中指时间的累积,形容时间的长久。“逮”指相连及。《国语·周语上》:“王从之,使于晉者,道相逮也。”

“积逮”表层意思即累世不断。道教自东汉起即宣扬“承负”的思想,认为世人今生所受的祸福应归结于祖辈所行的善恶。同时,人今世的善恶又会影响其后代的福祸。“积逮”在经文中即指历代累集的罪过。如《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九:“积逮之疾者,世传逮及,积沉不愈是也。”(05633)《无上秘要》卷五十《涂炭斋品》:“断绝流殃积逮,并乞消灭。”(42451)

(四)经文别称(2个)

【洞文】道教经文的泛称。

我界难度,故作洞文。(017)

“洞”本指水流急。《说文·水部》:“洞,疾流也。”引申为通达;明晰。如《淮南子·原道》:“遂兮洞兮,不虚动兮。”高诱注:“洞,达也。道动有所应,故曰不虚动也。”“洞文”本指能通达妙理的文字。道教中常泛指道经。《度人经四注》:“幽栖曰:言此界之难超,非洞章之莫度。故魔王津济而立此文,既荷举保之恩,复赖引援之德也。少微曰:我界群魔,多诸幻惑,为此难度,故作洞文。”(0373)又如《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吾见太灵府中,谣歌洞文,天之所宝,秘莫得闻。”(1919)《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虬兽蛟鲸勇,浩浩守洞文。”(10599)以上“洞文”皆泛指道经。

随着经文的增多,道教又把这些能通玄达妙的经文按照一定标准分为洞真、洞玄、洞神三类,“洞文”是此三洞真文的统称。如甄鸾《笑道论·鸟迹前文》:“臣笑曰:《南极真人问事品》称:‘《灵宝真文》三十六卷,在玉京山玄台玉室文大字满中,天地沦没,万成万坏,真文独明。’此之真文,即三洞文也。”

【至经】最微妙精深的经文,即代指道经。

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阙,游宴玉京也。(013)

《玉篇·至部》:“至,极也。”引申为最好的。道教谓经文乃是上天自然而成,最为微妙精深,因此称之为“至经”。如《真诰》卷五:“故曰《大洞真经》读之万过便仙,此仙道之至经也。”(3547)《太极真人敷灵宝紫戒威仪诸经要诀》:“灵宝经是道家之至经,大乘之玄宗。”(16571)

“至经”又代指所讲经文本身。《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复有凡人行是功德,愿为上学道士,大博至经,后生便为道士。”(41556)《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卷一:“今日欣庆,修行至经,惟愿安镇国家,济度天人。”(17662)

三、结语

通过以上《度人经》中15个名物新词的意义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词语有的表达的是道教的专门概念,有的则是道教对于一般事物的特殊表达,有的仅流传于道教团体内部,有的反而扩散于全民用语之中。因此,对道教文献语料的研究不仅是深入研究道教文化的需要,也是全面认识汉语发展进程的需要。

[1]俞理明,周作明.论道教典籍语料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价值[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4):1-6.

[2]叶贵良.敦煌道经词语考释[M].成都:巴蜀书社,2009.137.

[3]萧登福.汉魏六朝佛道之天堂地狱说[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213.

[4]萧登福.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9-86.

[5]叶贵良.敦煌道经词语考释[M].成都:巴蜀书社,2009.62.

【责任编辑:王 崇】

H131;B958

A

1673-7725(2017)01-0166-05

2016-10-20

龚灵(1987-),男,四川巴中人,助教,主要从事中古汉语研究。

猜你喜欢
经文道教
经文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圣经》经文中国化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空相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羽153V《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中九色鹿王本生故事源流考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源氏物语》文本的道教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