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财富分配

2017-02-21 01:24巴曙松
中国品牌 2017年2期
关键词:凯蒂资本论托马斯

重新审视财富分配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从危机中逐步喘定之际,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托马斯•皮凯蒂在伦敦等地的公开演讲,其现场气氛的热烈程度,堪比热门摇滚歌手的演出。

对于这一现象,不同人士有不同的解读。有研究传播的学者认为这是网络和媒体全球化的产物,有研究政治的学者认为这是有关国家(如美国)大选在即、即将展开角逐的双方都在寻找理论支持的结果,更多的则是从经济金融角度的分析,认为《21世纪资本论》的流行,揭示了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收入差距拉大等不平等问题的高度关注。

托马斯•皮凯蒂,1971年生于法国,算是经济学界的70后新锐。他18岁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大学学习数学与经济学,22岁那年以一篇关于财富分配的毕业论文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2009年,皮凯蒂将原先的研究问题拓展到了目前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探讨了这两个国家在1986-2015年的收入不平等和累进收入税问题。

《21世纪资本论》的热销表明财富分配以及与此相关的公平与效率的古老话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事实上,纵观全球经济学界,皮凯蒂并不是第一个或者说唯一一个指出欧美以及全球财富不平等正在加剧的研究人员,但他的言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产生如此大的冲击,一方面是由于目前金融危机过后大多数欧美国家增长陷入停滞或者缓慢增长,在反思金融危机的根源、希望对经济金融体系进行改进时,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不平等与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以十分简洁的分析框架挑战流行于欧美的主流认知,提出这种不平等深植于西方社会所仰赖的资本主义体制,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同时告诫如果不加限制,这种不平等在未来只会进一步恶化而非得到缓解。

不过,也有专家学者指出,皮凯蒂的论证过程中忽视了政府对穷人转移支付的部分,忽略了金融体系在整个逻辑链条中所起到的作用。另外,皮凯蒂关于实施全球累进资本税的政策主张更是被斥为“难以操作的空洞政策”。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者强调,在全球化的今天,仅仅单独考察欧美国家而不对应地将新兴经济体结合起来考察,也不能反映资本收益率等变动的主要因素,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制造业向新兴经济体的转移,极大地改变了这些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回报水平等。还有批评者认为,法国目前实施的许多收入分配政策,实际上就带有皮凯蒂的经济分析的影子,但是实际效果有目共睹,法国的经济增长依然疲弱不堪。

尽管中国有着与欧美不一样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但是在继续强调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如何公平地分配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样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同时,这本书引发的许多争议在中国同样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例如,根据皮凯蒂的分析,任由资本不断再投入可能确实会导致社会群体间收入与财富差距的扩大,但如果政府(特别是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政府)限制资本投入,这种差距是不是就一定能得到缓和?有没有可能资本管制对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正面作用事实上明显不及经济增长因此受到打击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因此,我更愿意强调的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应当是在新的全球环境下重新提出了关于财富分配以及与此相关的公平与效率的重要课题,但是对于这一课题的回答,则需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历史传统等进行具体的研究,就如同皮凯蒂研究法国等国家的历史经济数据一样。

猜你喜欢
凯蒂资本论托马斯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画与理
凯蒂的画中历险——第一次美术馆之旅
反转人生 伊塞亚·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