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02-23 21:53张娇娇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阻碍因素小学美术培养策略

张娇娇

摘    要: 创新是促进人们思维发散、增长知识和增强综合能力十分关键的因素。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目的是通过艺术性教学培养学生品质、陶冶情操及审美鉴赏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小学美术中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能力    阻碍因素    培养策略

以生为本一直是素质教育重点强调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课堂教学体会美术的艺术美、观赏价值,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操的陶冶、思想境界的提升。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创造潜能巨大的重要时期,在这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积极研究有效的策略提升课堂质量,在高效高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概念及美术教学中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在汉语词典中,创新的概念是“革新”、“创造新的”[2]。具体来说,创新指的是在原有思维基础或者打破传统思维上建立新型的思维模式,并以此为条件采用新的实践方法创造新的事物,即人们常说的发明。在拉丁语中,创新还代表改变,思想、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改变均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创新是整个人类社会得以生存、进步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是个人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教学理念陈旧,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认为,同语文、数学等主科相比,美術课程的重要程度不高,只是用于调节学生学习压力、心情,培养兴趣的一门学科,因此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一陈旧错误的教学理念促使各美术教师没有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更不会积极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创新等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且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如在作品创作上习惯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如树叶应该是绿色的,天空应该是蓝色的等,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2.教学手段落后,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小学美术课堂以老师展示、讲解为主,既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又没有注意挖掘新颖的美工材料,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课堂效率低且质量不高。大部分教学模式是讲解完课本,留给学生一道绘画任务,待学生完成作业即结束课堂,完全没有理会学生学到什么内容,是否能学以致用,学生自然没有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枯燥,打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不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也没有添加知识扩展环节,只是单纯地照着教材讲解,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容易打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美术课程失去兴趣,自然不会有创新的动力。

4.评价方式单一,使学生自信心不足。

在教学中,教师仍然存在“偏心”行为,即对智力水平高、知识吸收快、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和耐心,而对智力水平较低、课堂表现不积极、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缺乏耐心。评价学生时仅单纯以作品好坏、成绩为标准,打击某些学生的自信心。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

1.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无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内心世界和思维方式同成人相比差异较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而始终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正确”地绘画、赏析,不仅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发散,还会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对此,教师必须改变这一教学习惯,在美术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并尊重每位学生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想法。低年级的小学生思想是不成熟的,其内心世界十分单纯、充满想象[3]。把蜻蜓当成飞机,太阳就是一个红红的圆;中高年级学生对客观事物已有了初步的认知,有一定判断能力,因此大部分会在现实基础上展开想象。每个教师都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主动询问孩子的想法。以小学二年级“变化无穷的线条”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学要求是指导学生以棍子、线条、绳子等为材料,以自己的想象和喜好摆出各种造型、图案。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给予学生过多的提示,更不能按照参考书硬性规定学生摆放某种造型或图案,而是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性、造型特点等,如有的学生兴致很高,摆出很多造型,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有的学生觉得不好又重新摆放,有的学生则兴致缺缺。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由学生向全班同学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创作思路、创作意图。

2.采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单一,老师只是向学生简要介绍教材的内容,剩下的时间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而且很多美术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未有正确的认识,认为美术便是绘画,每次课堂任务均是完成相应主题的绘画。这样单调的课堂模式会让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美术枯燥无趣而失去创造的兴趣。对此,教师应该认真总结以往课堂模式存在的不足,并积极研究丰富的,新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以此作为学生创新的驱动力。第一,可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增加游戏教学,以三年级第一课“魔幻的颜色”这一课教学为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对色彩三原色及其调和变换有更好的认识,增加变色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游戏比赛,使用红、蓝、黄三种颜色,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其随意混合搭配,在规定时间内谁搭配出的颜色最多得到红花奖励。也可以由教师展示多种颜色面板,由学生猜每种颜色是由什么颜色混合调配而成的。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黑板上板书,让学生在绘画册上作画,教学和学习活动均以平面类型用具为主,这种方式极易让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对此,教师可以从教学用具入手,采用多媒体、三维模型等辅助教学,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用具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三,善于使用具有创意的美工材料,如学生最为熟悉的绘画,可以不局限于在白色的绘画纸上涂鸦作画,还可在蛋壳、栗子、废弃包装盒、布头、瓶子、瓶盖、木板等材料上进行艺术创作,如可以把栗子当成小动物,为其添上眼睛、嘴巴、鼻子,在鸡蛋上画笑脸,或为鸡蛋画一身衣服等。丰富的美工材料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并不需要每一节课均为学生提供十分复杂、种类繁多的美工材料,而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时保证所选材料对学生审美、情志、道德和智力等方面无负面的影响。如应避免使用新鲜鸡蛋或完整的布料为材料,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以“团包手工”这一课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旧报刊、杂志等废纸为材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团包”造型。

3.打造活跃的美术课堂,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传统教学虽然留给“绘画”这一实践环节较为充足的时间,却并未真正达到理论同实际的相结合,反而是一种变相的理论式教学,课堂氛围较沉闷。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很难有效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打造轻松活跃的美术课堂,为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营造良好氛围。第一,适当调整课堂座位形式,改变传统课堂矩形排列的座位布局方式,根据课堂内容提前对座位布局做出调整。以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水墨游戏”这一课教学为例,该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中国画所需的工具材料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既能清楚地观看到各种材料,相互之间又能进行讨论分享,可将教室座椅围成一个大的半圆,老师讲课则从讲台转到半圆的开口处。这样的座位布局不仅可以使老师和学生面对面教学,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每一次交流都是各种思维的相互碰撞。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显著活跃课堂氛围,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又如在第二课“重重复复”这一内容教学中,因为教学中会设计一个学生相互分享图形排列感受的环节,因此展开教学之前,可将座位布置成多个小方块,即以小组形式展开教学。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排列图形,同时经过相互分享增加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而多个方块式的座位布局可以更加方便各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合作,有利于活跃课堂讨论氛围。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适当加强课堂互动,包括老师同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第三课“曲曲直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愿为原则,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画直线、画曲线的互动,每次学生画完线条,及时询问全班同学分辨两种线条的特点。当学生能够准确分辨曲线和直线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说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曲线、直线,这时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讨论,有的说“头发丝、电线、绳子有的时候是直线,有的时候是曲线”、“长方形桌子的边是直线,圆形桌子的边是曲线”、“学校田径跑道一半是直线,一半是曲线”……这样热烈的课堂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进而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如有的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如果是绳子、软尺等可变性的事物,可以随意变换直线、曲线,而不可变形的如硬直尺、铁棍等则一种形态,制作手工艺品时,可以选用可变性的材料制作各种造型。

4.课堂内容善于联系生活,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只包含教材中的内容,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而小学美术教材考虑到学生的精力、理解能力,每一节课涉及的内容、素材是相对较少的,若教师仅以教材所给的素材进行讲解,课堂内容会较为乏味。尤其对能够自行阅读并理解教材内容的中高级学生而言,经过自主阅读,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单纯讲解课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对此,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积极收集相关课外素材,最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该册教材共有16课,每一课内容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同生活十分贴近,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收集素材。如在第三课“美丽的纹样”这一内容教学中,因为教材版面有限,教材中列举的纹样素材是有限的,这时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纹样图片为素材,如毛衣上的图案、商标图案、陶瓷花纹等,通过各种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是创新的关键要素。当学生欣赏生活常见的各种纹样后,会产生感叹、震撼等多种心理,进而生出“创作”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良好的铺垫。如在下一节课“礼物的外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上一节课所学的纹样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自主设计各种新颖美丽的包装样式。如在包装盒外形上,有的学生没有沿用传统的方形包装,而是制作成糖果、五角星、花朵、叶子、水果等各种可爱的形状,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喜好特点。在纹样设计上,有的学生使用简单的多边形设计出或简约大方,或纷繁复杂的图案,有的学生以生活中的小动物、建筑物、白云、卡通人物等为图案,还有的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各种图案。艺术是源自于生活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内容,既可以降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又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动力。

5.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除了有效联系生活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各类名家的经典作品,扩宽学生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这是创新的重要前提。教师可根据每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在网上收集相关经典名著,如学习“比对色”这一内容后,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指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结合自己所学的比对色知识,体会《向日葵》这幅作品浓烈的色彩对比特点,并试图体会作者的创作心情、思路等,通过观摩欣赏、自主思考,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思维。在学习“水墨画动物”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齐白石虾图》、《徐悲鸿奔马图》,这是水墨画动物的经典名作,两位名家用笔墨生动形象地描画出了动物的神态、外形和神韵,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国画的美、特点,感悟水墨画技巧。在每次欣赏完名作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挑选喜欢的作品进行临摹,自主练习写生,在临摹过程中不断思考水墨画的精髓、名作特点,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提升水墨技巧,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6.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心理、行为有十分深远的影响[4]。因为学生和教师的接触时间较多,而处于人生发展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对教师有崇拜、敬畏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六年级上册“形体开挖”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布置了一道作业,即使用橘子、肥皂、胡萝卜、橡皮泥、土豆等材料,通过自主设计、镂刻等一系列步骤切挖一份艺术作品。而学生受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天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品从技巧、艺术层面评价会存在优劣之分,但是每一位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均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避免对学生作品进行贬低,而是耐心询问学生的创作思路,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创作过程,给予技巧方面的点拨和建议,同时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增强其自信心。积极乐观的心态、自信心均是促进学生积极创新的推动力量,因此教师需注意从多元化评价入手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三、结语

美术是一种源自生活的艺术,是人类文化、社会发展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擴宽思维,使学生更热爱生活,身心健康成长。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改进以往教学上的不足,积极通过教学模式、课堂内容、评价方式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鹏.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6,

36:212-213.

[2]王建锋.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114.

[3]李亚丽.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6,24:211-212.

[4]龙小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5,78:156-157.

猜你喜欢
阻碍因素小学美术培养策略
河北省村支书履职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