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共同体视角下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2017-02-24 10:42伍成艳
文教资料 2016年3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伍成艳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教学环节。通过集合人才培养的多方行为主体,建立专业建设共同体,完善校地合作、院校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建设共同体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师范生的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但是作为教师教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实践环节存在形式相对单一、内容相对简单、管理评价相对薄弱等问题。2016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提出增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若干意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自2015年开始全面探索、构建了“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以专业建设共同体为平台,强化了教师培养全过程的教育实践环节。

一、专业建设共同体的内涵

1887年德国现代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共同体”一词,其含义是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在教育领域出现教育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教育共同体等不同说法。专业建设共同体,是指依据人才培养规格和需要,以高校为主,联合人才培养的各个行为主体组成的联盟,其目的是以分享资源、经验、技术、价值观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具体说来,笔者提出的专业建设共同体,是由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小学(幼儿园)本着互助自愿的原则,实施协同育人的伙伴式群体。

二、搭建共同体平台,创建校地合作、院校协同的人才协同共育机制

顺应教师教育一体化、开放化的发展需要,依托眉山职教集团,2015年2月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师范类专业建设共同体,与眉山市区多所小学、幼儿园签订《院校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11月,专业建设共同体共吸纳眉山市48所小学为成员单位,其中主城区7所小学为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1所县镇小学为校外跟岗、顶岗实习基地;同时与眉山东坡区、青神县、洪雅县教体局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从而建立政-行-院-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通校地合作、院校协同共育人才的通道。以专业建设共同体为平台,小学教育专业与小学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共同实施课程改革,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资源共享,人才共用。

三、专业建设共同体平台下的“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构建全程化、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专业建设共同体,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构建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知岗—跟岗—顶岗”三阶段、由校内专业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协同培养的“双导师”实践教学体系。

确保实践教学的全程化。实施“知岗—跟岗—顶岗”三阶段全过程培养,分段设定培养目标,第一、二学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为期各一周的深入小学的知岗实习,通过参观、观摩、体验,初步了解职业岗位,熟悉小学教育教学环境;第三、四学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为期两周的深入小学的跟岗实习,在小学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想状况,自觉地检验、反思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第五学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实习,进一步提高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为下阶段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师岗位上能相对独立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规范化的、递进式的三个实习阶段,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实战实练,迅速成长。

实现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第一,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对三阶段实习分阶段、分层次、分项目提出明确的要求,设计序列化的实践主题,制定项目化的实践内容,涵盖师德体验、班级管理实践、班队活动实践、教学实践等。第二,加强对师范生的实习管理,制订实习方案和计划,印制《实习手册》,明确实习任务和考核要求,实施“高校—小学—指导教师”三方考核制度,由小学指导教师对个人实习成绩进行评定,由小学校方对实习总体情况进行评价,而校内则实施师范生实践活动的档案袋管理制度,将学生的听课记录、评课记录、教案、教育典型案例和实习总结一并纳入实习考核。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在实习前召开动员会,实习期有严格的检查监督,实习后收集小学反馈意见并形成本专业实习总结。第三,实施高校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师范生的“双导师”制。校内在專任教师指导下开展“小学教育基础”、“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等领域的理论学习和实训室模拟教学,校外实习期间由小学一线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从而有效地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互补。同时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开办各类讲座,参与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技能的指导。

(二)继承和创新并举,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教育实践环节是教师职前培养的必要环节。师范生深入行业,真实地体验教育教学工作,对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师范类专业在与行业的实践合作中存在形式单一、流于形式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采取观摩见习、模拟教学、专项技能训练、集中实习等多种形式,丰富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体验,强化教育实践效果”。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知岗—跟岗—顶岗”三阶段实习模式基础上,探索出了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

1.继承传统,开展“对口班”实践活动。

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继承了“老眉师”(原眉山师范学校)的传统,在第一学年开展“对口班”实践活动。所谓“对口班”,是指本专业一个班级与眉山主城区小学一个班级建立的一种对应活动关系,建立活动关系的两个班级叫“对口班”。各班级根据情况,不定期地派出师范生到小学对口班,协助小学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参加班会、中队活动、科技制作、文体比赛等各种课外活动,参与组织,帮助管理,从而增强职业认同感。

从近两届学生的“对口班”活动情况看,大量学生有机会走进小学校园,参与策划和组织各类主题班会、校外班级活动和亲子活动。对口班实践活动一方面与知岗实习形成互补,进一步深入地熟悉小学教育教学环境,使师范生强烈感受到专业知识与能力不强,急需提升,另一方面师范生对小学对口班教师在管理和活动上的协助,也受到小学教师的欢迎。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本专业2015级某班全体学生受眉师附小校方委托,为该校创编全新的充满动感、童趣的健身操舞大课间操,并用课余时间指导全校46个班级全体小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动作,得到校方的高度好评。正是由于“对口班”活动对师范生、对小学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在2016年8月,本专业2016级新生还未进校便受到苏辙小学的邀请,成为“对口班”活动的基地校。

2.开拓创新,实施“跟师学艺”实践活动。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件提出职业院校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现代学徒制是指遵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理念,实行高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行教育实践‘双导师制。师范生教育实践由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所以从本质上看,这是对现代学徒制的倡导。

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立足于“双导师”培养,借鉴现代学徒制,开展“跟师学艺”实践活动。具体实施为:在第四学期选派部分优秀学生,每周一天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子,小学教师担任师范生的师傅,在师傅的指导下听课、备课、上课及参与教研活动等。2016年3-7月本专业进行了第一届“跟师学艺”实践活动,一方面制订活动方案、考核方案和《跟师学艺手册》,开展了初选、面试两轮选拔,挑选出的52名优秀学生签署了活动承诺书,另一方面与眉山主城区合作小学共同挑选出52名一线优秀教师,并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通过一线优秀教师一对一地亲自指导,这部分学生迅速地将理论知识与师傅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相融合,再辅以自己亲自上台授课,从而更高效地提高执教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在本学期全体大二学生跟岗实习期间,安排“跟师学艺”学生上公开课,面向全体师范生以身示范,展现良好的执教能力,以榜样力量激励全体师范生上进好学,追求卓越。

(三)板块对接,构筑双课堂的“双导师”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岗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主要岗位,从事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所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及时了解小学语文、数学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和整体教学动态,对接小学语文、数学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实际,才能使师范毕业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由此,本专业探索并实施“双导师”制的学科教学法课程改革,以教育部《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接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大教学板块和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教学板块,实施校内课堂与小学现场示范教学的“双课堂”、高校专业教师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名师共同执教的“双导师”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邀请眉山市小学语文、数学特级教师到校分别举办《课程标准》解读的专题讲座;对接小学语文、数学几大板块的教学时间安排,先后邀请了一线教学名师为师范生上示范课,课后有授课教师的说课,阐述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有师范生与授课教师的现场互动交流;互动交流后有针对板块教学的专题讲座。自2015年9月至今,先后举办四次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围绕板块教学先后邀请35位一线教学名师为大二学生上公开课,举办讲座。板块对接的双课堂“双导师”教学模式,将师范生学习的课堂搬进了小学真實课堂,把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与一线教师教学课程融合起来,给师范生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真学、真练,习得真本领。

随着社会、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师范生培养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倡导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共进。因此,师范类专业应积极调动、集合人才培养的各个行为主体,建立专业建设共同体模式下的伙伴合作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共同体的作用,用好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互助互惠,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树立职业信念,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项国雄,何小忠,周其国.建设合作共同体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4(2):56-58.

[2]郭平,刘敏.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与实践——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7-29.

基金项目: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科研课题“基于‘双导师制的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为例”(项目编号:GZY16C26);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重点科研项目“农村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KY01)。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