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乡土沉水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生境分析

2017-02-25 06:12周金波金树权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黑藻底质沉水植物

周金波,金树权,陈 君,李 洋,罗 艳

(1.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040;2.宁波伊玛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33;3.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浙江宁波 315012)

宁波地区乡土沉水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生境分析

周金波1,金树权1,陈 君2,李 洋1,罗 艳3

(1.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040;2.宁波伊玛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33;3.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浙江宁波 315012)

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宁波地区的山区和平原25处样地水体进行乡土沉水植物调查,结果共发现轮叶黑藻、苦草、穗状狐尾藻、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小眼子菜、菹草、小茨藻、金鱼藻等5科6属10种乡土沉水植物;乡土沉水植物所处区域的水质变化范围较大,水质类别从II类至劣V类均有,沉水植物所处的山区水体水质明显优于平原水体;沉水植物分布区域的底质以砂泥质最多,底质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平均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泥质>砂泥质>砂质。

沉水植物;种质资源;生境;宁波

沉水植物是指植株沉水生活、根生于底质的高等水生植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初级生产者,为形成复杂的食物链提供食物来源、栖息场所和其他必要条件,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1-3]。然而,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沉水植物衰退和消失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4-7],宁波地区同样面临这一问题。进行乡土沉水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将为宁波地区乡土沉水植物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宁波市的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鄞州区、镇海区和北仑区无人为种植和无外来入侵沉水植物物种的区域开展乡土沉水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调查的内容有乡土沉水植物的分布、种类、群落组成等,并开展水质、底质等生境条件的监测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布、种类和群落组成

调查共收集到5科6属10种(表1)乡土沉水植物,包括水鳖科黑藻属的轮叶黑藻(Hydrilla υerticillata);水鳖科苦草属的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小二仙科狐尾藻属的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眼子菜科眼子菜属的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茨藻科茨藻属的小茨藻(Najasminor);金鱼藻科金鱼藻属的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从25处样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沉水植物以单一群落和共生群落2种形式出现,单一群落和共生群落占比分别为32%和68%。单一群落主要是轮叶黑藻,共生群落中种类最多的达6种。25处样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沉水植物为轮叶黑藻、菹草和金鱼藻,分别为72%、40%和28%,最低的为小茨藻,仅为8%。

表1 宁波地区乡土沉水植物调查结果

2.2 生境条件

根据25处样地调查结果表明,乡土沉水植物分布区域最大水深1.5 m,最小水深0.2 m,平均深度0.85 m,平均透明度0.68 m。

从表2可以看出,乡土沉水植物所处区域的水质变化较大,其中-N浓度变化范围为0.07~4.46 mg·L-1,TP浓度变化范围为0.06~0.83 mg· L-1,CODMn变化范围为1.05~18.64 mg·L-1,水质从II类至劣V类均有,乡土沉水植物所处的山区水体水质明显优于平原水体。结合表1进一步分析,平原水体主要出现菹草、轮叶黑藻、微齿眼子菜等物种的1种或2种,而山区水体较多出现3种及以上的沉水植物群落。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宁波地区发现的乡土沉水植物种类在山区水体均能生长,而平原水体则以菹草、轮叶黑藻、微齿眼子菜等种类为主,这反映出这些种类的沉水植物抗逆性较好。

表2 宁波乡土沉水植物所处生境水质监测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沉水植物分布区域的底质以砂泥质最多,占60.0%,砂质和泥质分别占16.0%和24.0%,且砂质全部出现在山区水体,泥质全部出现在平原水体。根据底质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含量分析,三者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泥质>泥砂质>砂质。从底质分析可以看出,沉水植物较适宜生长于泥砂质底质,可能因为砂质底质不利于沉水植物扎根固定,而泥质底质对水体透明度和植物的耐污能力有影响[10-12]。

3 小结与讨论

调查发现宁波地区共有乡土沉水植物5科7属10种,轮叶黑藻、苦草、穗状狐尾藻、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小眼子菜、菹草、小茨藻、金鱼藻等;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轮叶黑藻,其次为菹草和金鱼藻,最低的为小茨藻;沉水植物以单一或共生群落2种形式出现,单一群落种类主要是轮叶黑藻。

宁波地区乡土沉水植物分布区域最大水深1.5 m,最小水深0.2 m,平均深度0.85 m,平均透明度0.68 m。乡土沉水植物所处区域的水质变化较大,其中-N、TP、CODMn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7~4.46 mg·L-1、0.06~0.83 mg·L-1、1.05~18.64 mg·L-1,水质从II类至劣V类均有,沉水植物所处的山区水体水质明显优于平原水体。沉水植物分布区域的底质以泥砂质最多,占60.0%,砂质和泥质分别占16.0%和24.0%,且砂质全部出现在山区水体、泥质全部出现在平原水体。根据底质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含量分析,三者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泥质>泥砂质>砂质。

表3 宁波乡土沉水植物所处生境底质分析结果

[1] 苏胜齐,姚维志.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评价[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6):570-573.

[2] 倪乐意,李纯厚,黄祥飞.在富营养型水体中重建沉水植被的研究[G]//刘健康.东湖生态学研究(2).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02-310.

[3] 庞清江.东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1(2):38-41.

[4] 邱东茹,吴振斌.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水水生植被的衰退与恢复[J].湖泊科学,1997,9(1):83-88.

[5] 吴振斌,邱东茹,贺锋,等.沉水植物重建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51-1353.

[6] 沈耀良,王美敬,李勇.沉水植物修复受污水体净化效能的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18(4):1-4.

[7] 邱东茹.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的恢复试验研究[J].湖泊科学,1997,9(2):168-174.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9]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0] 王斌,周莉苹,李伟.不同水质条件下菹草的净化作用及其生理反应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2):150-152.

[11] 刘伟龙,胡维平.水深对马来眼子菜生长及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11-16.

[12] 刘伟龙,胡维平,陈桥.不同底质和透明度下马来眼子菜的表形可塑性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07,16(2):363-368

(责任编辑:张才德)

S682.32

A

0528-9017(2017)01-0095-03

文献著录格式:周金波,金树权,陈君,等.宁波地区乡土沉水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生境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95-97.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131

2016-08-22

宁波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重大专项(2015C11002)

周金波(1979-),女,浙江慈溪人,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工作,E-mail:jelly19791112 @163.com。

猜你喜欢
黑藻底质沉水植物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抚仙湖近60年来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趋势分析*
洱海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最大生物量估算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秋冬季精养小龙虾,为什么非轮叶黑藻不可?还有哪些技术要点?看这位汉川金牌经销商的专业意见
沉水植物种植工程实施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以武汉紫阳湖为例
开放,活化英语资源应有“底质”
黑藻—中学生物实验的好材料
关于“观察细胞质流功”实验的几点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