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鲜胺锰盐对贡柑果实保鲜作用

2017-02-25 06:12郑福庆徐呈祥马艳萍刘浩彬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咪鲜胺盐溶液防腐

郑福庆,徐呈祥,马艳萍,刘浩彬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咪鲜胺锰盐对贡柑果实保鲜作用

郑福庆,徐呈祥*,马艳萍,刘浩彬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贡柑是广东西江流域的名优特产柑橘品种,但采后病害重、不耐贮藏。基于前期试验结果,选用咪鲜胺锰盐为杀菌剂,制备成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了浸果处理防腐保鲜试验研究。对采后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腐烂率变化的测试分析以及对施药安全性的观察与感官鉴评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对贡柑果实采后防腐保鲜作用显著,适宜的施用浓度为2.0~3.0 g·L-1,室温下贮藏30 d的果实腐烂率在5%以下,贮藏60 d的果实腐烂率低于10%,贮藏90 d的果实腐烂率低于15%。平板接种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贡柑致病菌对咪鲜胺锰盐响应敏感,1.0 g·L-1即可起到显著抑菌作用。讨论了与贡柑采后咪鲜胺锰盐保鲜相关的其他技术环节。

贡柑;咪鲜胺锰盐;贮藏病害;防腐保鲜

贡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Gonggan)是广东肇庆的名优特产柑橘品种,集中了橙类外形美和宽皮柑橘的双重优点,被誉为“中国柑王”,目前在广东西江两岸大量栽培,是这些地方重要的农业产业[1-2]。然而,贡柑成熟上市期集中,采后病害重,不耐贮藏,对贡柑果实采后病害防控鲜见研究报道[3-4]。咪鲜胺(prochloraz)属咪唑类广谱型杀菌剂[5],咪鲜胺锰盐(prochloraz-manganese chloride complex)是咪鲜胺与氯化锰形成的络合物,进口产品商品名为施保功(Sporgon,50%可湿性粉剂)/施保克(Sportak,25%乳油),既能保持咪鲜胺药剂原有的优良特性,又能增强咪鲜胺药剂对植物和果蔬的安全性,应用更广[6-8]。咪鲜胺锰盐应用于柑橘果实采后病害防控虽已多年,但近年的研究报道仍相当有限[9-10]。2010年以来,作者在多轮试验中发现,贡柑采后贮藏中主要的致病菌是青绿霉病菌,咪鲜胺锰盐处理的防腐保鲜效应明显优于相同质量浓度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及壳聚糖涂膜处理。鉴于咪鲜胺锰盐的优异特性,对贡柑采后不同浓度咪鲜胺锰盐浸果处理的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腐烂率差异进行了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砂糖橘在广东省内于12月中旬大量上市,成熟期为盛花后270~280 d。试验于12月18日赴预先选好的肇庆市知名德庆果园,选择受光良好、未发生黄龙病、树体大小及长势相当的成年砂糖橘树(9年生),选取树冠中部、果形端正、大小均匀、基本已完全转黄的果实,放进塑料周转箱中带回试验室,在室温下放置64 h(至采后3 d)进行控水处理,然后选择无扎伤、挤压伤等明显机械伤害的果实进行试验处理。

1.2 试验方法

咪鲜胺锰盐(50%可湿性粉剂,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使用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溶液。设计的咪鲜胺锰盐处理浓度为0(清水)、1.0、2.0、3.0、4.0 g·L-1,以及控水结束后直接分装进保鲜袋(记为不处理),共6种处理。果实在药液(含清水处理)中浸蘸时间为60 s(模拟流水线上清洗与杀菌工艺),晾干后分装进试制的18孔塑料薄膜保鲜袋中,每袋100个果实,扎住袋口。每处理重复3次。

各袋分别编号,置于普通试验室中贮藏。每天通风换气30 min。贮藏期间,室内日平均温度(8:00 am)为(12.8±2.5)℃,12月下旬至3月中旬各旬平均温度分别是(12.7±0.5)℃,(11.6± 0.4)℃、(14.4±1.3)℃、(10.8±1.4)℃,(12.2± 1.4)℃、(13.9±0.4)℃、(15.7±0.7)℃,(17.3± 0.9)℃、(18.7±3.3)℃。定期测定果实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型物含量,逐日统计果实腐烂个数。

失重率测定方法。入贮前,每袋随机标记10个果实,用精度为0.001 g的电子天平定期测定健康果实的单果重量,计算重量损失及其百分率。从各袋非标记果实中,随机选择3个,用WYA-2S数显阿贝折射仪测定可溶性固型物含量。药剂安全性于处理后当日至60 d时定期进行,用肉眼观察果实表面是否出现药害。果实风味用舌尖尝、鼻子嗅。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培养基上接种贡柑绿霉病菌,按前述设计的咪鲜胺锰盐溶液浓度处理平板,在28℃恒温箱中培养5 d,逐日观察、记载菌落数量,以评判药剂对致病菌杀灭或抑制效果。试验数据用SPS 11.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贡柑贮藏中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与2种对照(不处理和清水浸果)相比,不同浓度咪鲜胺锰盐处理的贡柑入贮后果实失重率均有所降低,且随贮藏时间延长差异进一步扩大。

由表1可见,在为期90 d的室温下装入薄膜保鲜袋(18孔)贮藏中,以直接入贮、不作其他处理的果实失重率最大,其次为清水浸果处理,经咪鲜胺锰盐溶液处理的果实失重率均减小,但不同浓度处理间的差异总体上不大,浓度达到2.0 g· L-1以上的各处理果实失重率趋向更低。

表1 采后咪鲜胺锰盐处理对贡柑贮藏中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2.2 对贡柑贮藏期腐烂率的影响

表2显示,室温下贮藏的前15 d,未观察到有贡柑发生腐烂;贮藏至30 d时,不同处理间果实腐烂率差异显著:未经其他处理直接贮藏的果实及清水浸果处理的果实开始大量腐烂,腐烂率显著高于咪鲜胺锰盐浸果的4种处理,差别很大;贮藏至60、90 d,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进一步显著扩大,经不同浓度咪鲜胺锰盐处理的果实腐烂率显著低于2种对照,但不施药的清水浸果处理果实腐烂率总是低于直接贮藏的,说明保持贡柑果实清洁卫生是其防腐保鲜的基本措施,同时,不同浓度咪鲜胺锰盐浸果处理的腐烂率因贮藏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贮藏期30 d以内,1.0 g·L-1处理的果实腐烂率在5%以下;贮藏60 d,果实腐烂率低于15%的处理液浓度为2.0 g·L-1,果实腐烂率低于10%的处理液浓度为2.0 g·L-1以上;贮藏90 d,果实腐烂率保持在15%以下,处理液浓度应达到3.0 g·L-1。

表2 采后咪鲜胺锰盐处理对贡柑贮藏期腐烂率的影响

2.3 对接种致病菌的PDA培养基上菌落数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咪鲜胺锰盐处理对贡柑果实表面致病菌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处理后的平板菌落普遍生长减缓,且成熟相对缓慢。其中,2.0 g·L-1溶液的作用效果即相当明显,表现出比1.0 g·L-1溶液浸果处理更加敏感的特性,而蒸馏水处理的平板上菌落数量明显较多,成熟也较快,差异相当明显。

表3 咪鲜胺锰盐处理对接种贡柑绿霉病菌的PDA培养基上菌落数量的影响

2.4 对贡柑采后贮藏中果实可溶性固型物含量的影响

室温下贮藏,贡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贮藏日数增多下降幅度大。表4显示,贮藏30、60、90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贮藏开始时的下降幅度,不处理直接贮藏的分别为(5.51±2.99)%、(15.75±9.68)%、(26.00±7.87)%;清水浸果的次之,分别下降(3.70±2.58)%、(9.18±6.53)%、(21.60±9.80)%。不同浓度咪鲜胺锰盐溶液浸果处理的贡柑果实,在贮藏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2种对照,且处理浓度越高,随贮藏时期延长而降低的幅度越小。贮藏至30、60 d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咪鲜胺锰盐处理浓度为4.0 g·L-1;贮藏至90 d时,3.0 g·L-1的浓度即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但贮藏30、60、90 d中,3.0 g·L-1的处理浓度与2.0、1.0 g·L-1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型物含量无显著差异。

表4 采后咪鲜胺锰盐处理对贡柑果实贮藏中可溶性固型物含量的影响

2.5 对果实新鲜度和风味的影响

咪鲜胺锰盐溶液浸果处理后15 d内逐日连续视觉观察表明,各施药处理的贡柑果实表面均未出现明显药斑,如褐斑、黄斑、黑斑、网斑、凹斑,也未见萎蔫、焦枯、浮皮及裂果症状;对果肉进行舌尖尝、鼻子嗅等,未发现异味。此后各时期的观察和品味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的果实除日渐失重、风味变淡、腐烂严重外,在味道和气味上未出现特异变化;但贮藏至90 d(试验结束)时,6种处理的贡柑外观仍保持健康的果实,气味与口感有较大差异,只有咪鲜胺锰盐浓度大于2.0 g·L-1的3种处理,可有效保持贡柑的新鲜风味,作用效果明显;其次是3.0 g·L-1的处理,其余各处理特别是2种对照,有明显的恶臭气味,味道淡,异味强。

3 讨论

通过对果实采后品质降低的3个重要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不处理直接装袋贮藏及清水浸果处理相比,经咪鲜胺锰盐溶液浸果处理的贡柑果实,均具有良好的防腐保鲜作用,尤其能有效抑制贡柑果实在采后贮藏中的腐烂。贮藏期30 d内,1.0 g· L-1处理的果实腐烂率在5%以下;贮藏60 d,2.0 g· L-1处理可使果实腐烂率低于15%;处理浓度达2.0 g·L-1以上,可使烂果率低于10%;贮藏90 d,处理浓度高于2.0 g·L-1,可保持果实腐烂率低于15%。综合考虑不同浓度处理果实的新鲜度、风味及在培养基上接种培养的试验结果认为,贮藏前防腐处理的咪鲜胺锰盐溶液浓度以2.0 g· L-1为宜。

咪鲜胺及其锰盐属咪唑类杀菌剂,作用机制是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破坏菌体细胞膜功能。本试验在PDA培养基上接种分离出优势菌株,并喷施不同浓度咪鲜胺锰盐溶液,结果表明,2.0~3.0 g·L-1咪鲜胺锰盐处理的平板,菌落较小较且稀疏,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成熟明显较慢;而对照(喷蒸馏水)菌落多,且扩展迅速,分生孢子成熟很快。咪鲜胺锰盐处理贡柑果实产生防腐保鲜效应的机制应在于减少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发育。本试验在室温下进行,是基于进度安排及更快获得效果。华南冬季温度不利果品贮藏保鲜,所获咪鲜胺锰盐处理的适宜浓度若在冷藏条件下施用效果应会更优。可湿性粉剂较乳油具有贮存、运输、配制方便的特点,咪鲜胺及其锰盐可湿性粉剂在柑橘果实贮藏中的应用鲜见报道,本文的试验可资借鉴。

还值得关注的是贡柑贮藏前的清洗处理。良好的清洗方式,可有效预防果蔬的病理性病害,延长货架期,已为大量试验研究所证实。本文清水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贡柑果实贮藏前清水清洗比不处理而直接装袋入贮的果实腐烂率明显降低,表明贡柑果实栽培及采后贮藏中保持果实及环境卫生、进行有效的清洁处理应成为重要的防腐保鲜理念与路径,特别是30 d以内的短期保鲜和贮运。但在本试验中,包括咪鲜胺锰盐溶液浸果处理在内,只研究了单一的清洗方式。为有效延长货架期或贮藏保鲜时期,可考虑清水清洗之后再进行咪鲜胺锰盐溶液浸果处理,或与其他清洗技术联合使用,如与臭氧水、超声波杀菌技术联合使用的保鲜效果。

[1] 吴文,黄永敬,马培恰,等.柑橘新品种:“无籽贡柑”的选育[J].果树学报,2013,30(5):898-899.

[2] 秦永华,叶自行,胡桂兵,等.柑橘新品种‘华蜜无核贡柑’[J].园艺学报,2014,41(6):1267-1268.

[3] 徐呈祥.基于CNKI的贡柑研究进展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25(23):86-90.

[4] 吴文.广东地方特色柑橘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3):35-36.

[5] 季胤,项本平.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的合成[J].高师理科学刊,2001,21(3):43-45.

[6] 赵杰,陈宣明,遇露,等.唑胺菌酯与咪鲜胺混剂对柑橘炭疽病的药效试验[J].农药,2016,55(4):290-292.

[7] 顾卫华,范启松.40%咪鲜胺水乳剂防治柑橘炭疽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9):134-135.

[8] 高苏娟,谭文兴,陈俊卫,等.施保功、扑海因和热处理对紫金春甜桔采后贮藏效果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2,22(19):87-89.

[9] 罗逢健,楼正云,汤富彬,等.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柑橘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动态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0,29(7):730-734.

[10] 谢莉,罗焘,许让伟,等.柑橘果实贮藏期咪鲜胺和抑霉唑残留量的动态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35(1):17-23.

(责任编辑:张瑞麟)

S666

A

0528-9017(2017)01-0103-03

文献著录格式:郑福庆,徐呈祥,马艳萍,等.咪鲜胺锰盐对贡柑果实保鲜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03-106.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134

2016-10-1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0814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5195);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2013KJCX0192);广东省高等学校引进人才专项资金项目(2010)

郑福庆,助理研究员,学士,从事果蔬病理及防控研究工作,E-mail:zfq@zqu.edu.cn。

徐呈祥,E-mail:xucx2013@163.com。

猜你喜欢
咪鲜胺盐溶液防腐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基于现场埋片的3PE防腐层剥离规律研究
基于防腐层电阻率的埋地管道防腐层退化规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三类题型探究
巧妙规划盐溶液 灵活智解微粒题
水的温度对盐的溶解度有影响吗?
事故车维修中的车身防腐(三)
申嗪霉素和咪鲜胺复配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增效作用
金属雕塑的保护与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