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虫剂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研究

2017-02-25 06:12尚慧艳何恒果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抗药性阿维菌素毒力

尚慧艳,何 香,何恒果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几种杀虫剂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研究

尚慧艳,何 香,何恒果*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禾谷缢管蚜是一种重要的农林业害虫,其抗药性发生极为迅速。采用带叶浸渍法测定4.5%瓢甲敌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等3种杀虫剂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结果表明,这3种药剂对禾谷缢管蚜都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中,以瓢甲敌乳油对禾谷缢管蚜的毒杀作用最强,LC50为2.375 mg·L-1;其次为阿维菌素,LC50为2.472mg·L-1;溴氰菊酯相对较弱,LC50为4.038mg·L-1。就时间效应来看,阿维菌素作用时间较慢,死亡高峰出现在第3、4天,但持效性较好,持效期为7 d;溴氰菊酯发挥药效较快,在第2天禾谷缢管蚜达到死亡高峰期,持效期为5 d;瓢甲敌用药后2~3 d该蚜死亡达到高峰,持效期为6 d。由此可见,瓢甲敌、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对禾谷缢管蚜仍非常有效,均可在推荐浓度下继续使用。

禾谷缢管蚜;瓢甲敌;溴氰菊酯;阿维菌素;毒力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为无翅孤雌蚜,属于同翅目蚜科,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四川、重庆、贵州、山东、福建等地。为害细叶结缕草、野牛草、梅花、绣线菊、美人蕉等花木以及小麦等农作物。以成蚜、若蚜初春为害这些植物的新叶,在叶背吮吸汁液,受害叶片向叶背纵卷,进而枯黄脱落,严重时,被害叶株卷曲率可达90%以上,且排泄蜜露,影响光合和呼吸作用,传播多种病毒病。由于其生活周期短,繁殖量大而快,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其抗药性产生极为迅速[1-2]。因此,寻求对其仍然有效的高效中低毒农药变得十分迫切。

4.5 %瓢甲敌乳油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制、廊坊农药中试厂生产,主要成分为15%马拉硫磷和5%氯戊菊酯,具有胃毒、触杀的双重作用,可通过成虫爬行时跗趾触药致死;渗透力强,杀虫谱广,对多种害虫均有较好效果。敌杀死为2.5%溴氰菊酯乳油,为较强的神经性毒剂,同时兼有较好的胃毒、驱避、拒食和杀卵作用,作用于多种害虫。阿维菌素是由链霉菌中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υerm itilis发酵产生的一种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渗透作用强,一般作为农用兽用杀虫、杀螨剂,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对益虫损伤小,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试验选用了瓢甲敌、溴氰菊酯、阿维菌素这3种常用乳油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以期为禾谷缢管蚜的田间防治和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禾谷缢管蚜采自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梅花上。采回后放在底部垫有湿润脱脂棉的白瓷盘里用梅花叶片培养,用刺有小孔的保鲜膜遮盖,以防止禾谷缢管蚜逃逸。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25± 1)℃,相对湿度75%左右,光周期L:D为16:8。每隔2~3 d更换1次梅花叶片,以保证禾谷缢管蚜正常生长。培养数周后,选择大小一致、活泼健康的成蚜作为本次试验用虫。

1.2 供试药剂

2.5 %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4.5%瓢甲敌乳油(主要成分是15%马拉硫磷和5%氯戊菊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2%阿维菌素乳油(河北益海安格诺农化有限公司)。

1.3 毒力测定方法

药液配制。用微量取液枪将3种药剂分别稀释成1 500、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倍等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溶液。

毒力测定采用带叶浸渍法[3]。将带有禾谷缢管蚜的供试梅花叶片在药液中浸渍5 s,取出用吸水纸轻轻吸取多余的药液,剔除其上的多余蚜虫,保证其大小基本一致、密度适中。放在底部垫有湿润脱脂棉的培养皿里保湿,用刺有小孔的保鲜膜封严培养皿以防蚜虫逃逸。每处理40头,重复3次,以清水作对照。药后8 d,每天记录死亡情况。检查时用毛笔轻触虫体,无任何反应者为死亡。试验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75%左右,光周期L:D为16:8。

1.4 数据分析

测定后每天记录蚜虫死亡率和存活数,计算蚜虫的累积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处理虫口死亡率-对照虫口死亡率)/(100-对照虫口死亡率)×100。

根据校正死亡率得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LC50、95%的置信限和LC90值[4]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杀虫剂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比较

瓢甲敌、溴氰菊酯、阿维菌素3种药剂对禾谷缢管蚜均有一定的毒效。由表1可知,瓢甲敌的杀虫活性最高,LC50为2.375 mg·L-1;其次为阿维菌素,LC50为2.472 mg·L-1;毒力最差的为溴氰菊酯,LC50为4.038 mg·L-1。从毒力回归方程可知,瓢甲敌的截距最高为-0.755,说明其对禾谷缢管蚜的减退率起点最高;其次为阿维菌素,截距为-1.129;溴氰菊酯对禾谷缢管蚜的减退率起点较低。回归方程斜率(x)的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溴氰菊酯>瓢甲敌,根据x值的生物学意义[5]可知,禾谷缢管蚜对阿维菌素最敏感,说明随药剂含量的增加,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增强较为迅速,这也可从LC90值印证这一点。

表1 3种杀虫剂对禾谷缢管蚜室内毒力测定相关参数

2.2 不同药剂对禾谷缢管蚜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

阿维菌素、瓢甲敌、溴氰菊酯对禾谷缢管蚜均有一定的毒效,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累计死亡率逐渐增大。图1显示,在高浓度(稀释倍数为1 500倍)下,8 d后累积死亡率高达100%,100%和92%;在中浓度(稀释倍数为6 000倍)时,3种药剂对禾谷缢管蚜8 d后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2.6%,82.4%,57.8%;在低浓度(稀释倍数为24 000倍)下,累积死亡率较小,8 d后其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7%,37.2%和10.5%。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种药剂浓度使用范围在3 000~6 000倍较好。

图1 3种药剂对禾谷缢管蚜的毒杀作用

从时间效应来看,3种药剂发挥毒效的时间快慢不同,持效性也不同。溴氰菊酯速效性较好,在用药后第2天毒效达到高峰期;其次是瓢甲敌,发挥毒效最好的时间是在药后的第2和3天;速效性较差的是阿维菌素,其药剂发挥毒效的高峰期是在药后第3和4天。就持效性来看,阿维菌素持效时间较长,在第7天后毒效逐渐消失;瓢甲敌在6 d后毒效消失;溴氰菊酯5 d后累积死亡率则不再增加,说明5 d后不再具有毒效。

3 讨论

近几年蚜虫大爆发对农作物和园林观赏植物造成巨大为害,由于大量化学药品的使用,蚜虫抗药性也日益变强,使得防治变得越来越难。苏建昆等[2]发现,禾谷缢管蚜对常用农药的敏感度表现为溴氰菊酯>久效磷>氧化乐果>对硫磷>马拉硫磷>氰戊菊酯>敌百虫。2009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麦蚜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所测据点区域内禾谷缢管蚜则对吡虫啉、氧化乐果都处于敏感至敏感性降低状态,对啶虫脒、抗蚜威也表现为低水平抗药性状态[6]。针对这种现状,如何安全、有效、快捷防治蚜虫成为当前研究虫害防治的重点。为能更有效地防治禾谷缢管蚜,本试验从当前市场情况出发,发现瓢甲敌、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对南充市城区禾谷缢管蚜仍有较好毒杀作用。

试验中所用农药之一的瓢甲敌具有触杀兼胃毒作用,杀虫谱广,且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药效迅速,对光、热稳定。从试验结果可知,4.5%瓢甲敌乳油的室内毒力较高,不同稀释浓度处理后,禾谷缢管蚜出现不同的死亡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表明该药剂对禾谷缢管蚜还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可在大田继续使用来防治该蚜虫,且建议选用6 000~12 000倍稀释浓度,在进行田间防治时参照此浓度配置药剂。

溴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力最高的一种[7-8],是防治禾谷缢管蚜的理想药剂。本试验结果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稀释液浓度对禾谷缢管蚜均有一定活性,药后1 d达到死亡高峰期,药效见效较快。该推荐稀释倍数为2 500~5 000倍,为降低使用农药后残留过多药物在植物上,以及降低农药对昆虫的抗药性作用,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推荐使用3 000~6 000倍稀释液作为大田防治。

阿维菌素是经链霉菌发酵提取的混合天然产物,是当前农业害虫综合防治中理想的生物源农药,在药效和防治上均具有重大可持续性研究价值[9-11]。在本试验中采用2%阿维菌素乳油处理7 d后,3 000倍稀释倍数校正死亡率为83.3%,结合使用药品和对环境的影响,在本地区阿维菌素对禾谷缢管蚜仍有一定毒杀能力。考虑到实际田间使用时为喷雾法,与试验中的浸渍法相比后者在叶片上的接触量更高,所以本药品市面上的推荐使用量有效(稀释1 660~3 350倍)可继续推广。此外,阿维菌素单独使用时对玉米螟、小菜蛾、苹果螨、枸杞蚜虫、棉蚜等具有一定防效,但与其他药剂(如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鱼藤酮、绿农宝等)混合使用时效果更佳[12-14]。可考虑研究阿维菌素与其他药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对禾谷缢管蚜的杀虫效果。

在农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但涉及到农药药效、害虫抗药性风险评估等,还要考虑由于外界条件造成农药被稀释或降解,毒力下降造成的亚致死效应[15],以及害虫受到低剂量农药影响可能产生的Hormesis效应[16-17],在一定程度上对害虫的繁殖、抗药性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为达到农药的长久性防效,合理选择药剂,掌控农药使用浓度,在实现农药品种与剂型多样化的同时,最好以剂量范围下限为宜,采用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相结合的综合用药措施[18-19]。在本试验中,瓢甲敌、溴氰菊酯、阿维菌素3种药剂都对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好毒杀作用,在实际防治中建议最好采用推荐的较低浓度;考虑到单一长期使用一种药剂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生产中则建议采取不同药剂间的轮用,以减缓禾谷缢管蚜抗药性的产生。

虽然本试验只是室内生物测定结果,与田间实际环境还有一定的差异,但对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有效防治禾谷缢管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曹雅忠,李世功.麦蚜及其综合治理[M]//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316-339.

[2] 张乃芹,于凌春,王明友,等.小麦蚜虫抗药性现状及综合治理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50-52.

[3] 王秀梅,侯志广,李天昊,等.阿维菌素对异色瓢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J].农药,2011,50(10):737-739.

[4] 张志祥,徐汉虹,程东美.EXCEL在毒力回归计算中的应用[J].昆虫知识,2002,39(1):67-70.

[5] 慕立义.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6] 张帅,李永平,邵振润.2010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1(4):33-34.

[7] 王继英,傅承光.羊组织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997,3(2):98-102.

[8] 曹辉.家蝇的抗性与相对适合度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9] PUTTER I,MAC CONNELL J G,PREISER F A,et al. Avermectins:novel insecticides,acaricides and nematicides from a soil microorganism[J].Experientia,1981,37(9):963-964.

[10] WRIGHT D J,IQHAL M,VERKERK R H J.Resistance to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abamectin in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a major problem for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J].Mededelingen Faculteit Landbouwkundige en Toegepaste Biologische Westenschappen Universlteit Gent,1995,60(3):927-933.

[11] 吴永汉,张纯胄,许方程,等.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和抑太保的抗性监测及治理对策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5,18(2):37-41.

[12] 刘新.小菜蛾防治药剂的种类与特点分析[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8):24-26.

[13] 杜玉宁,邓景丽,张宗山,等.生物药剂混配对枸杞蚜虫的联合毒力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98-12599.

[14] 王成菊,李学锋,邱立红,等.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几种农业害虫的毒力测定[J].河南农业科学,2004,16(12):39-43.

[15] 段辛乐,乔宪凤,陈茂华.亚致死浓度毒死蜱和异丙威对禾谷缢管蚜试验种群的影响[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15,23(3):329-336.

[16] Yu Y S,SHEN G Q,ZHU H L,et al.Imidacloprid-induced hormesis on the fecundity and juvenile hormone levels of the green peach aphid Myzus persicae(Sulzer)[J].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10,98(2):238-242.

[17] 余月书,王斌,薛晚烟,等.低剂量农药对禾谷缢管蚜生殖能力的Hormesis效应及机理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2):71-74.

[18] 魏会廷,李俊,汤永禄,等.不同种类药剂对小麦禾谷缢管蚜的防治效果研究[J].农学学报,2014,4(2):43-46.

[19] 刘爱芝,李素娟,武予清,等.三种杀虫剂对麦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2,29(1):83-87.

(责任编辑:张瑞麟)

S489+.1

A

0528-9017(2017)01-0106-04

文献著录格式:尚慧艳,何香,何恒果.几种杀虫剂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06-109.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135

2016-06-29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1ZA293);西华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0B029)

尚慧艳(1989-),女,四川剑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病虫害,E-mail:973857108@qq.com。

何恒果(1978-),女,四川宜宾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农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工作,E-mail:hengguohe@163.com。

猜你喜欢
抗药性阿维菌素毒力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避免植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常见方法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全国农药减量控害与抗药性监测治理技术培训班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pLVPK毒力质粒的分布及与耐药的关系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配方施药,为什么配制阿维菌素
29种毒力基因在91株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