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4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分析

2017-02-25 12:46梁文丽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瘤体电切术宫腔

梁文丽

河南濮阳市中医院 濮阳 457000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4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分析

梁文丽

河南濮阳市中医院 濮阳 457000

目的 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阴道流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0型、Ⅰ型肌瘤均一次切净;1例Ⅱ型黏膜下肌瘤由于瘤体较大,未能全部切除。本组手术时间12~53 min,术中出血量17~38 mL,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21~47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6~27 h。未发生子宫穿孔、肠管损伤、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随访8~12个月,其间患者贫血、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其中2例有妊娠要求的患者成功受孕。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肯定。

宫腔镜;电切术;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常见于育龄期妇女。2012-12—2016-01间,我们对4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均经盆腔超声检查及宫腔镜等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超声扫描确定肌瘤大小及部位。取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排除宫腔内膜恶性病变。年龄28~46岁,病程6~26个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流血、痛经等症状。合并贫血11例,其中轻度贫血6例、中度贫血3例、重度贫血2例。有妊娠要求患者4例。根据荷兰Hearl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子宫黏膜下肌瘤分类标准[1]:0型(有蒂黏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26例,Ⅰ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13例,Ⅱ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3例。其中单发肌瘤38例,多发肌瘤4例。子宫<10周妊娠大小,肌瘤直径为1.80~4.70 cm。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

1.2 手术方法[2-3]手术在月经干净后3~7d 内进行。术前3 d常规口服米非司酮25 mg,2次/d。 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积极纠正贫血,将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至80~100 g/L 。手术当日晨间应用温肥皂水灌肠1次,术中超声全程监视。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全麻,充盈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扩张宫颈管至10~12号,以5%葡萄糖溶液或25%甘露醇液作为膨宫液实施连续灌流宫腔,膨宫压力设定为80~120 mmHg(1 mmHg=0.1333 kPa)。置入电镜(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探查肌瘤大小、形态、位置、与宫腔壁的关系。选择电切环的种类,设置切割功率80 W,电凝功率40 W。 0型黏膜下肌瘤定位后由瘤蒂根部完整切除后,再用卵圆钳钳夹取出。Ⅰ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从瘤体最突出部位切开瘤体表面的黏膜层、肌层。电切环自宫底向宫颈方向逐条分次切割瘤体至完全切净。注意控制切除深度(肌瘤边缘与子宫浆膜面的距离严格控制在5~6 mm),避免发生出血、子宫穿孔等。将游离于宫腔内的肌瘤碎片钳夹取出。宫腔镜配合超声检查子宫外轮廓是否完整、连续、对称, 子宫各壁肌层厚度是否均匀,取出组织均送病检。术后抗生素治疗2 d,缩宫素静滴3 d。预防宫腔感染及术后出血。对有生育要求者,常规于术后4周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恢复情况,防止宫腔粘连。术后随访8~12个月,其间定期行妇科、超声、血常规等检查。了解患者子宫形态、月经周期、痛经、贫血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0型、Ⅰ型肌瘤均一次切净。 1例Ⅱ型黏膜下肌瘤由于瘤体较大(4.7 cm),未能全部切除(切除范围≥70.00%),残余肌瘤经二次宫腔镜手术切除治愈。本组手术时间12~53 min,平均24.52 min。术中出血量17~38 mL,平均16.50 mL。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21~47 mL,平均30.29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6~27 h,平均19.72 h。未发生子宫穿孔、肠管损伤、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随访8~12个月,其间患者贫血、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其中5例术前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稳定在80~100 g/L。4例有妊娠要求患者中2例成功受孕。

3 讨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常向宫腔内生长,对子宫收缩和受精卵着床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导致患者月经过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痛经及不同程度的贫血等,也是不孕的常见病因之一。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剔除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且对患者内分泌系统、性生活质量和生育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妇科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技术不仅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数目及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的程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从而对病变做出明确诊断,同时宫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生育功能干扰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宫腔镜手术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并实施血常规、妇科及宫腔镜联合超声等检查,排除宫腔内膜恶性病变、急性生殖道炎症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2)手术当日清晨可应用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术中应用缩宫剂使子宫收缩,瘤体更突向宫腔,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有利于获得满意手术视野。(3)宜从肌瘤体积较小、个数较少、0型的肌瘤开始切除,先易后难,逐步提高操作技能。(4)术中严格控制膨宫液的用量和膨宫压力,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全程进行超声监护。对Ⅰ型、Ⅱ型黏膜下肌瘤中体积较大的患者,不应勉强追求一次性完全切除。对肌瘤较深的患者,适时给予缩宫素促使子宫收缩,利于将埋入肌层的肌瘤挤向宫腔。避免强行牵拉组织而造成大出血或子宫损伤等[3-4]。

[1]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

[2] 成艳, 尹香花. 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80例报告[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4):251-253.

[3] 王晓雷, 秦玉静, 于景荣,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9):545-547.

[4] 王桂青. B超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 2015, 17(9):1 402-1 403.

(收稿 2016-12-09)

R737.33

B

1077-8991(2017)03-0044-02

猜你喜欢
瘤体电切术宫腔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