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先天性耳瘘管并感染36例分析

2017-02-25 12:46王志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颞肌耳廓瘘管

王志红

河南濮阳油田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濮阳 457000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先天性耳瘘管并感染36例分析

王志红

河南濮阳油田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濮阳 457000

目的 探讨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先天性耳瘘管并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01—2016-06间收治的72例先天性耳瘘管患者。观察组36例合并感染,对照组36例未合并感染。均给予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对比2组的治愈率及复发率。 结果 2组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与未合并感染的患者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改良扩大根治术;感染;先天性耳瘘管;复发

先天性耳前瘘管属于临床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主要是因胚胎时期形成耳廓时第一、二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是由第一腮裂封闭不完全导致。因瘘管开口较小,易发生感染而引起局部疼痛及红肿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形成脓肿及体温升高等。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引起反复感染、长期不愈、瘢痕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既往要求先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择期实施瘘管切除术。2015-01—2016-06间,我们选取36例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患者,给予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并与同期施术的未合并感染的36例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1—2016-06间在我院接受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的72 例先天性耳瘘管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组36例合并感染。男20例,女16例;年龄6~32岁,平均22.85岁。左耳13例,右耳18例,双耳5例。对照组36例未合并感染。男21例,女15例;年龄7~33岁,平均22.91岁。左耳14例,右耳16例,双耳6例。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实施改良扩大根治术,其中儿童为全身麻醉,成人行局部麻醉。于患者瘘管口(合并感染者在其瘘管口及感染灶周围)采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选择钝头弯针将2%的美蓝液推入瘘管内作为标记,但需严格控制推入量,防止美蓝外溢对术野造成影响。于患者瘘管口(及其感染病灶)周围作一梭形切口,分离皮肤及皮下组织。对于分支多、走行长的瘘管,为了防止遗漏其细小分支,可将皮肤、皮下组织及颞肌筋膜彻底分离,充分暴露瘘管、颞肌(合并感染者暴露感染病灶,顺着患者颞肌筋膜逐渐向下对感染病灶组织进行剥离)。沿着瘘管逐渐向深部分离至脓腔。于患者颞肌筋膜前将瘘管(感染者将瘘管及感染灶)切除。最后依次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手术前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避免发生耳廓软骨膜炎,术后1周拆线。

1.3 疗效判断[2]对2组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消失,切口愈合,皮肤恢复至正常形态为治愈。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35例(97.22%),对照组治愈36例(100.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2例(5.56%),对照组复发1例(2.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天性耳瘘管属于常见疾病,可为一侧或双侧。主要是由于在发育过程中第一、二鳃弓原基融合不全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该疾病主要遗传特征。90%瘘管开口于患儿耳廓脚前,仅有少数患者瘘管开口于耳廓三角窝或耳甲腔部[3]。先天性耳瘘管临床分型主要有感染型、单纯型及分泌型。一般情况下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按压时有少量乳白色皮脂腺样物或稀薄黏液从瘘管口流出,局部有不适感。瘘管一般呈弯曲分支状,且深浅程度不同,一般可深入人体耳廓软骨内。继发感染患者局部有明显的疼痛、红肿、溢脓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见周围组织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多个漏孔等。给予患者排脓处理,消退炎症后可短暂性愈合,但反复发作能形成明显瘢痕,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极大影响,严重者甚至可影响患者听力。因此,积极手术切除瘘管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方法[4]。

给予成人实施改良扩大根治术时,可行局部浸润麻醉,小儿则需全麻。术中采用探针进行引导,或在术前将美蓝液、甲紫液注入作为标志。在瘘管口作一梭形切口,对有炎症肉芽组织者将炎症肉芽一并切除。对于皮肤缺损明显者可在将肉芽刮除后进行植皮手术或每天给予换药。

我们选取36例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患者,给予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并与同期施术的未合并感染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为保证手术安全性,对伴有脓肿的患者,可在急性期进行切开排脓,使用庆大霉素对脓腔进行冲洗,并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促进其炎症消退,从而缩短病程。术前还需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术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术后积极给予预防感染治疗,从而有效降低其复发率[5]。

[1] 何志刚,张云高.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的早期手术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30(20):55-55,57.

[2] 李文杰.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 48 例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2):95-96.

[3] 秀峰,冯振山,张彩霞,等.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治疗36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7):799-800.

[4] 冉德军,张丹,宋永欣,等.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50例手术治疗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5(7):992-993.

[5] 邵斌,焦生.4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治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102-103.

(收稿 2017-01-12)

R764.7+1

B

1077-8991(2017)03-0091-02

猜你喜欢
颞肌耳廓瘘管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颞肌外和颞肌下钛网修补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效果对比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搓耳
——护肾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三维钛网行颞肌下或颞肌外颅骨修补的比较分析
颞肌下半剥离颅骨修补术
浅谈耳廓缺损的法医学鉴定
颞肌外与颞肌下颅骨修补方法早期并发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