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中反思教与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017-02-25 21:47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邹雪峰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车队算式交流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 邹雪峰

在小学数学中反思教与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 邹雪峰

小学生学习数学会遇到重重困难,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使下,通过自学逐步提高数学能力。同时,教师应通过多举措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浓厚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兴趣;自学能力

反思就是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后的总结,总结这一节课的经验与不足,使自己的经验更丰富,减少失误,获取更大的成功。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互学的活动场所,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广泛发展思维,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单一性,对思维目标的追求是思维的主要方向,这是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及日常思维习惯所决定的。发散性思维的显著标志是思维联想,联想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就要求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广泛地联系所掌握的知识,多方位地思考。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这就是联想思维训练。

例如在教学“游国家森林公园”时,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方案。如“一车队可运游客216人,二车队可运游客192人,三车队可运游客240人,今天有420人去苏州,有187人去黄山,现在二车队有4辆车,三车队有5辆车,一车队有6辆载客36人的客车,请你设计乘车方案。”这道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可以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分析、解答,既可以安排所有车队的车都出发,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不一定所有的车都出发,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单一的知识传授的环节,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1.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爱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6、7的加减法》一课时,在课前做个调查: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边说边请学生听儿歌《数鸭子》,并提问:大家在这首歌里听到什么有关数学的知识?学生会说有2、4、6、7、8。“我们还学过哪些数字呢?”学生会说还有1、3、5、9、10。“你们会数吗?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好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被吸引到课堂来上来,为这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2.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善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如教学《8加几》的例题“8+9”时,我未作任何暗示,而是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了“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式,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1得10,10再加7得17。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又如这课的“想想做做”第一题,我出示了一张卡片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然后观察异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来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学生们就知道计算8+6时,6要分成2和4,然后我让学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么?通过猜想,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3.交流互评,使学生会学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创新有时是一种群体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当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回答符合要求吗?”“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评价和反馈,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做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写出:(1)6×4+4 ;(2)6×5-2。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个同学却写出了7×4。我立即表扬了他,部分同学马上反对。于是,我马上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许多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评论之中,此时课堂气氛极其高涨,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减轻心理压力,丢弃羞怯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打开思维的大门,相互交流、合作共进,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猜你喜欢
车队算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雷尼亚诺车队Legnano
TCR China R2:黄楚涵揽双冠 捷凯车队夺最佳车队奖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