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2017-02-27 09:39程自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黏度缺血性血液

程自平

河南夏邑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夏邑 476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程自平

河南夏邑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夏邑 4764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4-06—2016-02我院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76.1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等特点,受多种因素(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不良生活习惯、膳食结构转变)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1-2]。传统多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治疗等措施予以治疗,但均难以取得理想疗效[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且会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因此,必须寻找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本研究选取我院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首次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48 h。(2)排除标准: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合并颅脑外伤、脑肿瘤者;合并全身性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抽取2014-06—2016-02我院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研究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58~79(68.58±8.09)岁。对照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59~78(68.60±8.11)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控血糖血压、营养神经细胞、保护胃黏膜、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降颅内压等,并根据病情采用抗凝等药物。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治疗:(1)中药治疗,250 mL生理盐水与10 mL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1次/d;(2)针灸治疗:①醒脑开窍针刺法:以三阴交、印堂或人中、内关作主穴,以患侧合谷、凤池、委中、尺泽、极泉作配穴;②头针治疗:分别选脑梗死病灶顶颞后、顶颞前、顶旁、侧顶部进针1寸左右,留针4 h;③常规针刺法:以解溪、昆仑、足三里、阳陵泉、合谷、环跳、手三里、外关、曲池、肩髃作主穴,以阴市、风市、悬钟、后溪、阳池作配穴,每次施针选4~8处穴位,上述针刺方法均1次/d,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临床疗效,依据Barthel指数增长率进行评定,增长率在85%~100%为治愈;增长率45%~85%为显效;增长率15%~45%为有效;评分增长率<15%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2)对比治疗前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3)对比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n(%)]

2.2 治疗前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比 治疗前2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2.3 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对比 治疗前2组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对比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因多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或供血不足,进而致使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的脑血管疾病类型[6]。脑组织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此病理变化的基础,主要是因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黏度增加、凝聚性增高及血管管腔发生痉挛和狭窄,引发脑组织缺氧、缺血,并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7-8]。传统多采用缓解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和溶栓等实施治疗,但疗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银杏达莫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双嘧达莫和银杏叶提取物,其中双嘧达莫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而银杏叶提取物主要包括白果内酯、银杏黄酮苷、银杏内酯等,白果内酯具有显著神经保护功效;银杏黄酮苷可将自由基有效清除,抑制细胞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并实现血管扩张,恢复动脉顺应性,提高静脉张力,减小脑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进而增大脑血流量;银杏内酯可防止血小板聚集,阻止血小板生成TXA2,进而避免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证实了中西医结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主要原因是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稀释血液黏度、防止血小板聚集、增大脑部血流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脑细胞产生保护作用。此外,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针刺可对缺血区域微循环状态予以改善,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其原理是针灸可改善缺血区断流状态,从而增加开放血管,使缺血初期微血管痉挛现象得以解决,提高血管代偿能力,增大脑血流量。针刺还可对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及其向缺血半暗区浸润发挥阻止效果,以此缓解其引起的炎性反应,因此,采用针灸治疗的研究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1] 王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8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3,28(6):44-45.

[2] 王艳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3):101.

[3] 郑宏忠,陈锦泳,何玉琴.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54-255.

[4] 王凯华,黄龙坚,黄建民,等.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2):145-148.

[5] 张云云,刘婷婷,甄晓敏,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历史性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399-402.

[6] 张成新,其满古丽·斯地克.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对维吾尔、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及其血流变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11): 1 380-1 384.

[7] 尚桂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8):61-62.

[8] 吕志宇,李作孝.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5,21(8):51-53.

(收稿2016-08-06)

R743.33

B

1673-5110(2017)03-0101-03

猜你喜欢
黏度缺血性血液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黏度高怎么办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