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一个67岁的人

2017-02-27 02:41舒为
党员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腰板造作质地

舒为

老先生给我写邮件的当天,我就将这封邮件发给全团队了。

啧啧:1949年生,和共和国同龄;1991年就有专利了,这一年我一半的团队成员刚出生;1981年,我出生那一年,他就是厂长了。

我面试过1998年生的,也面试过1959年生的。我常常为这种两极化的团队和“驾驭得住感”而骄傲。造作(国内家具品牌)是个长链条团队,横跨制造业和互联网业。这两个行业,一个古老,一个年轻。所以,我们团队成员的年龄差从5年、10年,最后变成25年。

老先生来以前,我大抵是这样骄傲和自信着。

然后老先生就来了。他提着小小的商务行李箱,大约为了显得气色好,穿着一件干净整洁的红色polo衫。他花白的头发,略略稀疏了,但梳得一丝不苟。

我的办公室里,上百个年轻人都穿着人字拖和短裤,当然也包括没洗头和穿着拖鞋的我。

老先生走进办公室里,是那么格格不入。不是银发与黑发的格格不入,是一丝不苟和随意的格格不入。

落座,腰板挺直,手机调静音,双肩放平,老先生开始讲。上山下乡,知青支边,10年学艺。1980年回城,从工人干到厂长。1990年去沿海,外贸兴起……老先生一板一眼,讲江湖事,认认真真,好像一个老师,数据细节一清二楚。

没有一句“想当年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从嘻嘻哈哈坐着,变成了端端正正坐着,像20年前那个大学教室里的女学生。

江湖事说了不到30分钟,老先生开始进入“我也不想再聊这些了,我们快点聊技术”的沉默中。我打开自家官网,一个产品一个产品问他,怎么能更好地优化细节,老先生有问有答,两眼放光。

“为什么我觉得团队这么笨?”

答:“那都是你的问题,你没有规划整理好。组建流水线最重要的法则是:一、设计流程到只要是个劳动力就能做最好的产品;二、手一直动,脚不能动;三、中等体力的人坐下来20分钟后背要汗湿才是好设计。”

“为什么研发周期这么长?”

答: “关键位置流程设计完整,关键岗位技術过关。”

“为什么年轻人不能一专多能?”

答:“不爱学习……”

时间过去两小时,老先生喝了一杯水,没上厕所,没有接过电话,没有转移过话题,没有闲聊一句。

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专注。

老先生打開电脑。“来以前,我用了两个晚上整理这些资料,这是我第一次出来面试,我这一辈子,凭技术好,从来都是人找我,我没有找过工作。”电脑里是四十几个文件夹,一项一项,有编号、项目名称、时间。第一个文件夹里,是专利文件扫描件、产品3D图、动画示意、实物图、流水线图。文件一个一个标注,序列与简历一致,没有一个错别字。

然后又是两个小时。办公室里已经聚了一排年轻人,大约每一个人都可以叫他爷爷。过30分钟,鼓一次掌。再过30分钟,再鼓一次掌。一群年轻人,站得笔直,听一个老先生,慢慢地讲。

到了第五个小时,我问老先生:“我请您做什么呢?”

他说:“你们看着办。什么事我能帮到的,我都可以做。”

我坐得笔直,开始称他为“您”,以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尊敬。

这是我职场17年面试过的、年龄最大的求职者。最初我以为是场面试,最后我认为是一场对我的教育。

我开始反思。造作所处的实体行业,哪一样不是由传统的精工细作,一分一分成本、一点一滴运营组成?这30年来,这个行业的一切都是由一毫米的优化、一分钱的效率、一点一滴实打实、一个公司一个公司死亡淘汰,最后优化的成果。我们团队的、人的质地,不是一瞬间就能到达彼岸的。

攻击是容易的,宽容是难的;谄媚是容易的,理解是难的;话语是容易的,实现是难的;泡沫是容易的,兑现是难的;少年得意是容易的,十年一剑是难的。而我所身处的行业,又是完全由难的一切组成的。

老先生在这里的这个下午,我觉得我穿过时光,看到了人的质地。

一切眼前的巨大事物,都会烟消云散,唯一留下的是人的质地。

若我67岁,是否还能这样:发型一丝不苟,带着一箱子专利,腰板笔直,言语平和,寻找传承的人?

(摘自《意林》2016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腰板造作质地
凝眸的时钟
造作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从语义演变看网络用语“造作”的出现
跟踪导练(四)4
1988:我们家有了两个粮本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天然印花与飘逸质地抒发海滩度假风的魅力
不造作的法式风情
匀质地下管线大变形的控制微分方程及其近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