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癌症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7-02-28 05:01,,,
护理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癌症病人疗法病人

,,,

运动疗法对癌症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

高岚,刘太芳,张爱华,张营

综述运动疗法对人体的作用、运动对癌症病人康复指标的影响,总结多样化的运动处方,提出了对运动疗法的展望,为运动疗法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

运动疗法;癌症;运动处方;疲乏;失眠;生活质量;康复

癌症作为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给人类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世界癌症负担正在不断加重,预计截至2035年,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将由1 400万人增至2 200万人,而死亡病例则从每年820万人增至1 300万人;且新发病例一半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这不仅是癌痛病人及其家庭将要面临的巨大负担,也是对整个公共卫生领域的严峻挑战[1]。运动是一种具有竞争属性的、涉及体力和技巧的活动,通常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2]。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适当、合理的运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身体不适症状,提高癌症病人的免疫力,改善疲乏、失眠,还能疏导病人的心理问题和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3-6]。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癌症病人的生存率大大提高[7-8],其预后护理受到广泛关注。前期研究发现:传统的静养方式已遭到质疑,运动疗法和临床运动处方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逐渐被引入癌症护理。相关资料显示,国内关于癌症病人运动疗法的研究不多,尚未形成专门针对癌症病人的标准运动指南。本研究致力于综述运动疗法对癌症病人的影响,旨在为此研究方向提供依据,开拓新的视角。

1 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1.1 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适量的运动对人体肌肉和骨骼都有积极的作用,运动刺激对骨骼肌肥大具有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以下2个途径实现:①作用于原有骨骼肌细胞,促使其质量和体积增大;②刺激骨骼肌细胞周围卫星细胞,促使其参与形成新的骨骼肌。王静等[9]在负重爬梯实验中发现,负重爬梯可以促使受伤大鼠骨骼肌作用因子表达上调,且因子分泌量与骨骼肌受损程度呈正相关,从而加速骨骼肌的生长。目前运动对骨骼的作用仍有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运动对骨的影响可以有益(即可以增加骨量),但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这取决于运动强度。Nikander等在对乳腺癌病人的研究中发现,适当运动是提高病人放疗、化疗后身体机能行之有效的办法[10]。在有氧运动过程中,病人身体可以承受其体重6倍的反作用力,提示有氧训练可以增加骨密度,影响骨质代谢。目前,此方向的研究局限于体育和运动医学专业,研究对象也以学生和实验动物为主,针对病人的研究较少。

1.2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研究发现,运动是一种神经生物学过程,对情绪、认知和动机均有一定影响;运动发挥对神经内分泌机能的调控作用,可有效地调节免疫系统[11]。运动免疫学研究显示:运动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适量的运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过量不合理的运动则会抑制免疫功能。有益的运动对免疫系统发挥积极的影响是通过人体对运动刺激的生理性适应来实现的,其机制有可能是这种长期有效的运动应激使得淋巴细胞等反复暴露于一种激素环境中,这些激素对免疫起抑制作用,长此以往淋巴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敏感性下降,从而使淋巴细胞对激素的抑制作用减弱,表现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与此相反,短时间剧烈的运动和长期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则会促进体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激素释放,从而起到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1.3 运动对神经心理的影响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国外早期研究发现,合理、规律的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在激素作用下,人体可以缓解原有紧张,排遣内心的压力和不愉悦的感受,从而提升情绪的整体生理基础条件,有利于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12]。随后,有研究者对抑郁症进行6个月分组运动干预后发现,单纯进行运动治疗的抑郁病人复发率仅8%,单纯药物治疗和结合运动、药物治疗的病人的复发率分别是38%和31%,研究还发现有氧和无氧运动都有利于人体健康,而有氧运动效果更甚,但是运动时间不宜太长,运动过量不仅不利于内啡肽的分泌反而使人情绪低落的程度加剧而危害健康。近年来,大量研究瘦素假说的研究也证实人体内瘦素的分泌与体脂的含量呈正相关,适量而规律的习惯性运动有利于体脂的分解,而瘦素的受体对抑郁具有对抗作用,即瘦素对抑郁具有拮抗作用[13]。

2 运动对癌症病人的积极影响

2.1 运动有助于缓解癌症病人的疲乏和失眠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由于癌症本身及相关治疗因素引起一系列虚弱、活动无耐力等主观感觉,且不能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往往不会引起医护人员和病人的重视,或者误认为静卧休息就可缓解,进而呈愈演愈烈之势。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出,运动是经一级证据所证实的唯一对癌因性疲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国内也有Meta分析显示运动疗法能有效缓解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14-15]。与长期卧床静养相比,适度运动在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方面效果更佳,且能使疲乏病人跳出疲乏-休息-疲乏的恶性循环,同时提高病人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吴晓琴等[16]对结直肠癌病人癌因性疲乏进行多维度纵向研究发现,疲乏在癌症病程中呈进展性,临床医护工作者对围术期以及化疗早期的病人及时开展运动干预对缓解其疲乏具有积极的意义。常利等[17]创造性地将有氧运动与音乐疗法相结合应用于乳腺癌病人结果发现,病人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入睡时间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干预后病人的睡眠障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可以认为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还有利于改善癌症病人睡眠障碍。

2.2 运动有助于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癌症病人5年及10年存活率大大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QOL)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疾病本身以及常规放疗、化疗的影响,病人出现免疫系统受损、自我形象紊乱等身心问题,导致其QOL指数受限,病人很难参与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去。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缓解癌症病人的症状,增加疾病耐受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国外做了一项针对青少年癌症存活者的运动干预调查,并追踪5年,发现经过专门运动指导的病人比未进行运动干预的病人在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明显提高,并且发现参与研究者中85%的病人希望在疾病诊断后得到相应的运动指导,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病人并未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18]。张雅琳等[19]对144例乳腺癌病人进行有氧运动干预6周,发现病人在生理功能、情感状况等5个维度都得到不同水平的提高,如果配合放松训练效果更佳,说明适当运动确实能够改善癌症病人的身心失衡状态,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2.3 运动有助于促进癌症病人术后恢复以及减少复发 癌症病人术后恢复期往往面临一系列的身心问题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困扰,早期翻身、局部按摩以及尽早下床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国内有研究对胃癌病人进行早期运动干预,发现经过运动干预的病人术后胃肠蠕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未进行运动干预的病人,而在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则较未干预病人提前[20]。临床对癌症病人的跟踪研究也发现,与未进行运动干预的癌症病人相比,干预组在体前屈距离、握力和肺活量方面明显提高,而病人不合理的体重问题得到纠正。另外,干预组病人的肿瘤标记物癌抗原15-3(CA15-3,在反映乳腺癌转移方面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和雌二醇(E2)水平也显著降低,癌胚抗原(CEA)水平无显著变化,说明运动疗法能提升癌症病人的体质,有利于降低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

3 针对癌症病人多样化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指依据个人状况所制定的运动程序,包括运动种类、时间、频率及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实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根据美国肿瘤学会2012年发布的运动指南推荐的标准[21]和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癌症病人的运动现状,制定了以下适合临床以及居家的运动处方。

3.1 运动前评估 运动前进行积极的评估和准备工作是安全且有效地实施运动疗法的重要保障,并且对于个体是否适合采取运动疗法的判别和运动疗法效果的评定也大有益处。充分了解病人的情况后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运动爱好、运动耐受力、病情及心、肺、胰岛等重要脏器功能,为其提供符合病人生理和心理状况的个体化运动方案。

3.2 运动方式 癌症病人适宜的运动多样化,可以根据病人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案。术后早期病人在不能下床前可进行床上活动,病情稳定后应及早下床活动,采取以下锻炼形式。①呼吸锻炼:深呼吸法对呼吸功能的锻炼十分有效。让病人保持坐位或者卧位,放松全身的肌肉,慢慢深吸气达最大肺容量后屏气(开始屏气时间可为2 s~5 s,以后逐渐增加至10 s左右),然后缓慢呼出,如此循环;此锻炼一般在术后6 h进行,配合腹部环形按摩可促进胃肠道蠕动的恢复;②预防性肢体活动:对卧床病人的肢体肌肉进行环形加压式按摩,由远心端至近心端、由下向上按压,同时协助病人做足趾背屈运动,一般2 h 1次,每次15 min~20 min。③6 min步行实验: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病人,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可以先沿着床边缓慢挪步,之后可以在病房或走廊进行6 min步行实验,既可以为病人提供计数功能,又有利于病人评估自身的运动能力。恢复期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医疗体操、有氧训练和民族形式的体疗。医疗体操是常见的运动形式,包括全身运动、局部运动及二者结合的形式,分为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如抗阻力训练、肌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耐力训练、放松训练等;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瑜伽、骑自行车、游泳、保健操、跳舞、小型球类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等,尤其是快走,因简单易行而应用最为广泛。我国传统的体疗运动,如武术、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气功等往往寓3种运动方式为一体,刚柔并济,动作舒缓,比较适合老年病人练习。

3.3 运动时间和频率 运动时间以餐后30 min至1 h为宜,以免影响胃肠消化、吸收或出现低血糖反应。每天推荐的运动量应保持在30 min左右,可1次或分次完成,但有效运动的持续时间应保持在15 min以上,每周不少于3次,体力较好的病人或肥胖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及运动频率,并坚持6个月以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4 运动强度 癌症病人应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一般用耗氧量的绝对值(VO2)或相对值(%VO2max)来表示运动强度的大小,西方国家有的用梅脱数(METS)表示,因为测量方法较复杂不适合居家使用,国内较多使用的靶心率法和自感劳累分级法。Karvoner法即心率贮备法,具体是采用靶心率(THR)作为评价指标[靶心率=(最大心率-休息心率)×运动强度+休息心率],病人可根据运动时的靶心率及时调整运动强度,以防危险发生。自感劳累分级法(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相对较简便和容易控制,通常用“稍累”(大约相当于 60% VO2max)到“累”(80% VO2max)进行分级[22]。一般大多数健康成人的推荐运动强度在稍累到累之间,癌症病人由于体质较弱,应在健康成人的标准基础上适度降低运动强度,以中低强度的运动为主,并遵循循序渐进、安全、有效的原则。

3.5 与运动相结合的其他形式 单纯枯燥的运动处方往往会使病人产生厌倦情绪并难以坚持下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将运动处方与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干预手段相结合并取得初步的成效。如将运动疗法与中医疗法结合,分别用耳穴指压、针刺法、循经按摩与运动疗法配合实施;与康复疗法结合,使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松弛疗法;与心理治疗结合,配合音乐疗法;与家属共同运动和参加集体运动等形式。这些多样化的运动处方提高了病人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4 小结

中等强度、规律、长期的运动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癌因性疲乏,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癌症病人生理及心理的痛苦。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逐渐得到科研人员、医护人员和癌症病人及家属的关注,目前国内尚无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支持运动的作用,仍需不断探索。另外,临床工作者在应用运动疗法(特别是运动处方)的过程中,采用建议病人多活动等口头叮嘱,并未形成规范的程序,运动疗效受病人及家属自觉性和认识程度的影响,临床医生既无评估,又无追踪及法律责任。在中国现有的医疗环境下,社区医院将是未来人们就医的主要场所,护士在运动疗法的应用和推广上任重而道远。

[1] WHO News.The world cannot defate cancer only by treatments[EB /OL].[2015-01-10].http://www.who.int/mdkicentre/news/releases/2014/cancer-20140203/zh.

[2] 庄淑梅.运动疗法对女性海洛因戒毒者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4:1.

[3] 刘海迪,毛语诗.浅析体育运动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J].网络财富,2008(12):270-271.

[4] Speck RM,Courneya KS,Masse LC,etal.An update of controlled physical activity trials in cancer survivo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Cancer Surviv,2010,4(2):87-100.

[5] Gunhild MG,Sophie DM,Kerry SC,etal.Exercise behavior in cancer survivo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J].J Cancer Surviv,2011,5(1):35-43.

[6] Kerry SC.Physical activity in survivors:a field in motion[J].Psychooncology,2009,18(4):337-342.

[7] Cancer Registry of Norway.Cancer in Norway 2008-cancer incidence,mortality,survival.And prevalence in Norway 2009[M].Oslo:Cancer Registry of Norway,2013:1.

[8] Horner MJ,Ries LAG,Krapcho M,etal.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1975—2006[J].J Pancreas(Online),2010,11(2):153-156.

[9] 王静,苏有存,卢健.负重爬梯训练对大鼠腓肠肌IGF-1、IGF-IEa、MGF MsTN基因表达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55-58.

[10] Herrero F.Combined aerobic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es:a randomized,controlled pilot trial[J].Int J sport Med,2006,27(7):573-580.

[11] 罗贝贝,陈佩杰.运动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生理科学进展,2014,45(4):271-275.

[12] Thoren P,Floras JS,Hoffmann P,etal.Endorphins and exercise: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Med Sci Sports Exere,1990,22(4):417-428.

[13] 刘微娜,季浏.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的运动干预机制——瘦素抵抗假说[J].体育科学,2015,12(35):89-93.

[14] Johns SA,Brown LF,Beck-Coon K,etal.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for persistently fatigued cancer survivors[J].Psychooncology,2015,24(8):885-893.

[15] 邹凌云,杨柳,何晓玲,等.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3):1524 -1528.

[16] 吴晓琴,夏海鸥,孔振芳,等.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多维度纵向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4):21-25.

[17] 常利,张洁,王雁,等.音乐疗法联合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7):989-993.

[18] Murnane A,Gough K,Thompson K,etal.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exercise habits,quality of life and physical activity preferences[J].Support Care Cancer,2014,10(8):446-452.

[19] 张雅琳,张静.有氧运动结合松弛疗法对乳腺癌化疗病人症状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8A):2764-2767.

[20] 岳莺,张红娟,仲霞,等.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792-793.

[21] Rock CL,Doyle C,Gansler T,etal.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cancer survivors[J].Ca Cancer J Clin,2012,62(4):242-274.

[22] 步斌,侯乐荣,周学兰,等.运动处方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2):1359-1366.

Researchprogressoneffectofkinesiotherapyoncancerpatients

GaoLan,LiuTaifang,ZhangAihua,etal
(Nursing College of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271016 China)

R473.7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6.008

1009-6493(2017)36-4616-03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5YJAZH105;泰山医学院2014年高层次课题培育计划项目,编号:泰医科字[2014]13号。

高岚,护士,硕士研究生,单位:271016,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刘太芳、张爱华(通讯作者)、张营单位:271016,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

信息高岚,刘太芳,张爱华,等.运动疗法对癌症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6):4616-4618.

2017-01-04;

2017-11-21)

(本文编辑 张建华)

猜你喜欢
癌症病人疗法病人
癌症病人配偶预期性悲伤的研究进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谁是病人
癌症晚期患者临床关怀与护理手段探讨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