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母猪性能的评定、配种及管理技术

2017-02-28 12:37贺彭飞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况产仔数受胎率

姚 聪, 贺彭飞

(黑龙江省汤原县畜牧兽医局154700)

繁殖母猪性能的评定、配种及管理技术

姚 聪, 贺彭飞

(黑龙江省汤原县畜牧兽医局154700)

1 母猪生产性能的评定

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评定主要是通过母猪的产仔数、泌乳力、哺乳率,以及仔猪出生重和断奶重等繁殖性状成绩进行的。

1.1 产仔数

指母猪一窝所产仔数的多少。它与品种、胎次、配种技术、饲养管理、个体品质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头胎产仔数少,第2胎产仔增加,第4、5胎产仔数最多,以后逐年呈下降趋势,从第8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产仔数是决定母猪淘汰的主要指标。

1.2 泌乳力

评定母猪的泌乳能力,一般是以20日龄时仔猪的窝重(包括寄养的)表示。测定泌乳力有称重法、推算法和观察法3种方法。泌乳力高的母猪其仔猪断奶时成活率高,断奶时窝重也较大。

1.3 哺乳率

指母猪哺乳仔猪的能力,是以断奶时育成仔猪的头数占出生时活仔数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又称育成率。

1.4 出生重

出生重是指仔猪出生后的活重,包括个体重和窝重。出生重的大小主要同母猪的品种有关,妊娠期母猪的营养对仔猪出生重的影响也较大。一般来说,出生重大的仔猪断奶时成活率高,日后的生长速度也快。

由此可见,现代化养猪场中对母猪生产能力的评估日显重要,只有做好母猪生产力的评估才能决定优胜劣汰,从而提高生产力,减少浪费。

2 母猪发情与适时配种

母猪一个繁殖周期需要经历以下过程,即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然后再发情。确保各生理过程,及完成一个繁殖周期到另一个繁殖周期顺利过渡十分重要。

2.1 适配期

后备猪的适配月龄受品种、气候、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较大。在正常的饲养管理下,我国本地品种初配一般在6~8月龄,体重达80~90 kg;引入品种初配一般在8~10月龄,体重在110~120 kg。有的猪群因营养水平差,即使达到初配月龄,但体重未达到配种要求,应以体重为标准进行配种。

2.2 配种方式

基本采用多次重复复配和双重配两种。多次重复复配是在母猪一个情期内,先后用同一头公猪配两次,即在发情母猪第1次接受爬跨后先配种一次,再间隔8~12 h后复配一次。其优点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有资料表明,发情母猪每间隔8~12 h,连配3次,可提高妊娠率3.4%,平均每窝产活仔数提高0.5~1.3头。

在规模化猪场最多采用的是双重配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方法是在母猪发情时,用同一品种的两头公猪或它们的精液(人工授精)进行配种。即当第1次用一头公猪直接配种或人工授精,间隔12 h以后,再用另一头公猪直接配种或人工授精。优点在于,万一第1次配种没掌握好适宜的配种时间,或第1头公猪的精液品质欠佳,引起的损失有所弥补,另外可减轻公猪的负担,保证精子的活力,从而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3 配种母猪的管理技术

3.1 要求所饲养的母猪尽快恢复体况

断奶1周内发情配种,一次情期受胎率85%以上。配种母猪的饲喂要根据母猪的体况而定,配种母猪一般每天喂料2次,时间可定为上午8时,下午5时,日喂量(全价料)2 kg。对体况较差的母猪和后备母猪,应采取短期优饲的方法促进发情排卵,并恢复母猪膘情和为以后的胚胎发育贮备营养。对长得过肥的母猪,则应适当减少饲喂量,采取一定程度的限饲,使母猪体况适中,既不因过肥影响排卵数和胚胎成活率,也不因过瘦造成哺乳期严重掉膘,以至拖长断奶至配种再孕的时间间隔。

3.2 应认真观察母猪发情表现

作到一个情期适时两次以上配种,并及时做好配种记录。经过18~28 d观察,确认母猪是否受孕。对已配种的母猪,在交配后21 d内要注意,如母猪发生应激,则会影响胚胎着床,发生流产;如果饲喂高能高蛋白饲料,也会增加胚胎死亡率。因此,一定要保持猪舍内外环境安静,减少对母猪的干扰和刺激,同时限制饲喂量在2.5 kg以下。另外,要注意检查母猪是否重发情,检查时可把母猪赶进公猪栏试情,如果用超声波妊娠诊断仪,则可简化这一环节。

3.3 配种时要尽量增加对母猪的刺激

可用公猪刺激或人工按摩母猪后腹乳房和阴门,特别是人工授精时,要尽量让公猪在场,与之近距离接触。另外,要根据母猪的体况、大小、四肢的情况来选择交配公猪,确保交配过程稳定,时间尽可能长。

3.4 抓好饲养管理

配种前两分钟,可以给母猪注射20 IU剂量的催产素,可使受胎率提高5%~10%,窝产仔数增加1.5~2.0头。配种期母猪应有适当运动,而且每天应随时供给清洁饮水。注意配种前半小时一般不供给饲料和饮水,配种后最好供给温开水。经常注意母猪采食,排粪情况以及四肢是否有疾患。如果发现母猪患有皮肢病,应在配种前及时治疗,可用1%~2%的敌百虫溶液喷洒猪身。但配种后应谨慎,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否则会造成死胚或流产。定期进行配种母猪清洁消毒,调整舍内温度,特别要注意防暑、防寒、通风,使圈舍始终保持比较干燥和清洁。

3.5 保持适宜的淘汰率

正常情况下,母猪的淘汰率每年为25%~30%,选择产仔数少、泌乳力低、年老体衰、伤病的母猪,或繁殖率低的,或有严重恶癖者予以淘汰。更新的小母猪应来自后备母猪群的优秀个体或来自专业育种场的优异者。

S828.3

B

1005-2739(2017)01-0023-03

2016-09-28

姚聪(1989-),女,本科,畜牧师。

猜你喜欢
体况产仔数受胎率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怀孕母猪如何饲喂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奶牛分娩前体况对泌乳量、脂代谢及氧化状态的影响
提高牛人工授精覆盖面的试验研究
提高母牛受胎率有啥妙方
肉牛人工冻配受胎率试验研究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提高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方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