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奶牛繁殖率的三点措施

2017-02-28 22:42李洪涛刘少华赵康彬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年4期
关键词:繁殖率输精黄体

李洪涛,刘少华,赵康彬

(1.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密山 158300; 2.朝卫奶牛养殖合作社,黑龙江 密山 158322)



繁殖管理

浅谈提高奶牛繁殖率的三点措施

李洪涛1,刘少华2,赵康彬2

(1.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密山 158300; 2.朝卫奶牛养殖合作社,黑龙江 密山 158322)

一个牧场繁殖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奶牛群的数量和品质,而且直接影响牛群的产奶量、利用价值及经济效益。大家都知道,奶牛只有分娩之后才能产奶。虽然,一些处女牛也可以经过催奶让其产奶,但那是不健康的,不宜大面积推广。一个规模化的牧场,要想保持赢利,必须要有稳定的产奶牛。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多篇参考文献谈谈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点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牛群日粮营养浓度

在饲养管理中,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奶牛发情、受胎率、内分泌平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产前产后饲养管理中,蛋白质与能量不足均可导致子宫复旧延迟,继发子宫炎症,可能造成卵巢机能不全[1]。不少营养水平过高,饲养得过于肥胖的牛,都难以配妊。

1.1 长期饲喂单纯的青贮饲料,微量元素严重缺乏。奶牛生产中某些微量元素严重缺乏可引起母牛很多营养代谢性疾病,亦可直接引起奶牛繁殖功能障碍。例如:缺铜可使母牛繁殖力降低、不孕或孕牛发生流产及死胎。缺碘可引起母牛发情周期紊乱,生产期延长,流产、死胎或胎儿被母体吸收,公畜精液品质下降,新生犊牛水肿等。缺硒时母牛则主要表现为胎衣不下、不孕及流产等。

1.2 精饲料品质不高,奶牛所需各种营养物质严重缺乏,尤其是维生素类供给不足。现已查明,至少有15种维生素是家畜生长和生产所必需的。奶牛等反刍动物瘤胃内可以合成B族维生素,一般较少缺乏,但其他类维生素则必须从饲草和饲料中获取。对家畜来说,维生素既不是能源物质,也不是构成组织器官的原料,但它却是机体正常代谢所必不可缺少的物质。若日粮中缺乏维生素就会导致动物机体功能失调,食欲下降、生长停滞、繁殖障碍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动物机体呼吸、消化及生殖系统疾病,使奶牛繁殖力降低。维生素 E 又称生育酚,缺乏时母畜受胎率低下,繁殖功能受到损害。

1.3 日粮中精料比例太高,多汁饲料严重不足,加上奶牛运动不足造成过肥,这些都易造成生殖机能异常,而引发奶牛的繁殖机能障碍。在以上这些因素中虽然都归结为饲养管理方面,其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养殖管理上不去,各种营养配比严重失衡造成奶牛体况逐年下降,使奶牛饲养管理一直不能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而奶牛养殖又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产业,奶牛所需营养严重失衡,势必会造成奶牛繁殖机能下降等功能性障碍,若要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同样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这对养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1.4 饲养者应根据奶牛不同生理特点和生长阶段要求,按照常用饲料营养成分和《中国奶牛饲养标准》配制奶牛日粮,做到精、青、粗合理搭配,实行科学饲养,切忌掠夺式生产而造成奶牛泌乳期间严重能量负平衡。

1.5 加强围产期饲养管理。围产期指产前21天至产后15天。围产期是奶牛生产力和收益的关键控制点。处于围产期的牛喜卧懒动,阴门松弛,产道口处于开张状态,常流出各种性状的黏液,极易受细菌感染,造成子宫炎症。饲养员应每天在运动场缓慢驱赶牛运动2次,每次1 h。围产期奶牛舍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适当而有序的管理手段,以保证奶牛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分娩时严格消毒产房和牛体后躯,以自然分娩为主[2]。

2 正确鉴定奶牛发情、做好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加强产后监控

2.1 对于牛场来说,正确鉴定奶牛发情、适时配种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发情鉴定不及时,检查不适当,会造成受胎率的低下,直接影响牧场经济效益。坚持每天早中晚3次发情观察,每次不少于30 min,冬季时,牛群在牛舍时间较长,可显著提高母牛发情检出率。提高母牛发情检测率的方法主要有人工观察法、尾部涂漆法、直肠检查法等,可几种方法并用,来提高检出率。

2.2 生殖器官疾病是造成奶牛繁殖障碍的三大原因之一。生殖器官疾病包括子宫疾病和卵巢功能异常。

2.2.1 子宫疾病对奶牛繁殖造成的危害最大,也最为常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子宫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许多病菌,以及某些病毒均可造成子宫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临床中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菌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单胞杆菌、衣原体和霉形体。另外,母牛分娩助产时不注意消毒或操作不慎,都可将大量病原微生物直接带入子宫内造成临床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即可由急性子宫内膜炎转化成慢性卡他性或脓性子宫内膜炎。当脓性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积脓无法排出体外时,有的可直接危害输卵管,导致输卵管炎;有的可在某一侧子宫角内长期蓄积形成子宫肌瘤对奶牛繁殖造成极大的危害。

2.2.2 卵巢功能异常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卵巢机能减退或不全。卵巢机能减退是卵巢机能暂时受到扰乱,处于静止状态,不出现周期性活动,若长期衰退则导致卵巢组织萎缩。

卵巢炎。临床上卵巢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按炎症渗出物可分为浆液性、出血性、脓性和纤维蛋白性四种。卵巢炎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多数病牛面临淘汰。

卵巢萎缩。是指卵巢体积缩小,机能减退,常发生在一侧,也有两侧均发生萎缩的,但临床中所占比例不大。

2.2.3 持久黄体和卵巢囊肿

持久黄体是指妊娠黄体或发情周期黄体超过正常时间而不消失,使发情周期停止循环,因而引起不育。此病原发性较为少见,多继发于某些子宫疾病。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卵细胞死亡而卵泡液未被吸收所形成,临床上多表现为慕雄狂。黄体囊肿则是由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细胞黄体化而形成,临床上多表现为长期不发情。

2.3 产后监控

产后15~20 d应进行直肠检查,检查卵巢和子宫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产后应及时观察发情,便于检查卵巢和子宫恢复情况。针对子宫复旧不全的牛只,可进行子宫冲洗,促进奶牛子宫恢复正常。对于产后子宫恢复正常的奶牛可进行配种。

3 提高繁殖技术操作水平

3.1 直肠检查及子宫和卵巢(泡)态势及把握子宫颈输精是规范的配种技术,发情观察结合直肠检查触摸卵泡成熟状态是提高受胎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要排卵或刚刚排过卵时输精,使精子先到达子宫体及输卵管内“获能”后与卵子结合会得到较高受胎率。

3.2 由繁殖技术操作不当引起的奶牛繁殖障碍在临床中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输精不到位,或输精时母牛外生殖器清洗不干净,输精器械消毒不严格,而人为地将某些病原微生物直接带入子宫内引起感染,继发子宫内膜炎。由繁殖技术操作引起的奶牛繁殖障碍,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并做到严格无菌操作,按规定温度和方法解冻精液,正确把握输精部位,是完全可以减少和避免的[3]。

3.3 同期发情技术是人为控制奶牛在某一时段发情的技术,应予以推广。可使繁殖计划更有效地实施,也可弥补漏配牛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之缩短发情周期,又可提高人工授精效率,从而提高奶牛繁殖率。

[1] 张永辉,浅谈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率[J].现代畜牧兽医,2007.6:32-34.

[2] 万兴超,如何提高奶牛繁殖率[J].河南畜牧兽医,2007,4,24-25.

[3] 初红星,对奶牛繁殖障碍因素的初步探讨[J].中国奶牛,2011,1,55-56.

2017-03-21

李洪涛(1981-),男,本科,兽医师。

S823.3

B

1005-2739(2017)04-0008-03

猜你喜欢
繁殖率输精黄体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CT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诊断价值
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循证评价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不同输精器对母猪输精效果对比试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