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奶牛繁殖机能障碍的病因及防治

2017-02-28 22:42陈丽梅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年4期
关键词:黄体卵巢囊肿发情

陈丽梅

(黑龙江省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不孕门诊

浅析奶牛繁殖机能障碍的病因及防治

陈丽梅

(黑龙江省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繁殖机能障碍是奶牛业中长期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奶牛繁殖障碍发生率高于黄牛,其中能够导致出现临床症状、需要治疗的生殖道疾病以子宫内膜炎占不孕奶牛的比例最高,达51%;其次是卵巢疾病,占不孕奶牛的41%。在奶牛生产中,由于繁殖障碍使奶牛的空怀天数延长,单产降低,奶牛利用年限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1 病因

母牛发情间隔正常在20~21 d之间,由于产后感染、牛舍、季节、产奶量、营养、遗传、激素应用不当等原因都可能造成不发情或发情不规则,从而延误配种时机,甚至引起不孕。

1.1 隐性发情

在不发情奶牛中隐性发情的约占80%,子宫正常复原的牛产后第1次排卵通常在13~15 d,这种排卵一般不会有可察觉的发情表现;间隔不到21 d出现第2次排卵,这次排卵通常发生在产后30~35 d。第2次排卵也大约有50%观测不到。从这一次发情排卵后奶牛间隔20~21 d有规律的发情,但发情鉴定不当是造成隐性发情的主要原因。

1.2 卵巢静止

卵巢静止是一种卵巢缺乏活力的繁殖障碍,多见于高产奶牛、营养不良的第一胎青年牛。有些牛在体况不良时产犊或在泌乳前5~8周体况下降超过允许量,引起产后能量负平衡,造成卵巢恢复不良。这样的奶牛就会出现发情周期停止,卵巢功能不活跃,有的即使发情也要反复配种。

1.3 持久黄体

持久黄体是卵巢机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由于黄体持续分泌孕酮,抑制卵泡发育,奶牛久无发情表现,造成难孕。奶牛饲养过程中营养缺乏、全身性疾病、产科疾病、过肥、过瘦或产奶量高都是卵巢机能紊乱的诱因。

1.4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在奶牛不孕症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病理性卵巢囊肿可能是卵泡性的或黄体性的。目前对奶牛滥用激素、高蛋白饲料的投入、缺乏运动,以及奶牛抗应激能力的下降都是奶牛卵巢囊肿的主要病因。其中以营养和激素的影响多见,含高雌激素的饲料如三叶草、白菜、甜菜有时含有大量的植物性雌激素,可引起卵巢囊肿。另外,在周期卵泡阶段服用雌激素也可导致卵巢囊肿,这可能是雌激素在卵泡还未发育成熟就刺激垂体释放促黄体素,造成不排卵。

1.5 子宫炎

产后2周子宫受细菌污染极为常见,在围产后期子宫细菌性感染率在90%以上,但奶牛产后对于子宫有自净能力,在产后40~60 d,这一时期的感染率降到了39%。产房卫生不良、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弛缓和医源性阴道感染增加了子宫炎发生的可能性。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2.1 隐性发情

母牛发情外表征候不明显、发情时间短、缺乏性欲表现,很易漏情失配。只有通过直检或其它物理、化学手段才能做出准确发情鉴定。

2.2 卵巢静止

2.2.1 卵巢机能减退

这类奶牛多表现为分娩后偶尔可见一两次发情,以后长期不再发情,或发情表现不明显。直肠查检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直检可见卵巢很小并无卵泡发育,当卵巢组织长期衰退时,可引起卵巢的萎缩和退化。当卵巢机能长久衰退时,可引起组织萎缩和硬化。

2.2.2 卵巢组织萎缩

卵巢组织萎缩时,母牛不发情,卵巢变硬,体积缩小,仅有豌豆一样大,卵巢中既无卵泡又无黄体,子宫体积也会缩小。如果间隔1周左右,经过几次检查,卵巢仍无变化,即可做出诊断。

2.3 持久黄体

母牛发情周期停止,长时间不发情,直肠检查时可触到一侧卵巢增大,比卵巢实质稍硬。超过了应当发情的时间而不发情,需间隔 5~7 d,进行 2~3 次直肠检查。若黄体位置、大小、形状及硬度均无变化,即可确诊为持久黄体。但为了与妊娠黄体加以区别,必须仔细检查子宫。

2.4 卵巢囊肿

2.4.1 卵泡囊肿

卵泡囊肿一般发情时比较明显,在卵泡发育前期发情周期变短,发情持续时间延长。发展到严重时,长时间持续发情,神情紧张不安和频频吼叫,极少数牛性情凶猛,爬跨其他母牛,呈现“慕雄狂”状。如果卵泡萎缩,即停止发情。

直肠检查:通过直肠检查能触摸到一侧或两侧卵巢有一个或数个直径为 2.5~6.5 cm 的囊肿,呈圆柱形,壁薄容易破裂,几天后复诊时仍不排卵,大的囊肿继续存在。

2.4.2 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主要症状是不发情,直肠检查可发现囊肿多为一个,大小与卵泡囊肿相似,但壁较厚、较软,而波动感明显。存在时间比卵泡囊肿长,如超过一个发情周期,经数次检查结果相同,而母牛仍不发情,即可做出诊断。

2.5 子宫炎

2.5.1 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一般在分娩后胎衣不下、难产、死胎时,由于子宫收缩无力,不能排出恶露,子宫恢复很慢,造成大量细菌繁殖。病牛表现为拱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奶量明显降低,反刍减弱甚至停止。

2.5.2 隐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临床不表现异常,发情期正常,但屡配不孕,发情时的黏液中稍有混浊。由于子宫的轻度感染,所以往往成为受精卵和胚胎发生死亡的原因。

2.5.3 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可见到病牛阴门中排出脓性分泌物,病牛有时伴有贫血和消瘦,且精神沉郁。

3 防治

奶牛场对于奶牛繁殖障碍问题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病因减少其发生,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繁殖监测程序,对于患产科疾病的奶牛应早发现早治疗,将其对生产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3.1 提高发情鉴定准确率

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性激素分泌水平偏低,隐性发情现象较多,奶牛场配种人员应采取多种措施对奶牛发情综合鉴定,从而提高发情鉴定准确率。牛场应尽可能采用大耳标,统一编号,使每一头母牛都有明显的标记,便于观察;在尾根部贴附发情检测试纸,一旦母牛被其他牛爬跨,可留下染色的明显印记,方便识别;增加观察母牛发情的次数,有条件的牛场可采用视频设备,这样可以提高发情检出效率。据笔者统计,对产后的前3次发情,目视观察到的概率大约是20%、44%和64%,而摄像机可记录到大约50%、94%和100%;利用计步器检测:发情牛活动频繁,走步增多,利用记录其走动步数的计步器作为铺助方法,间接进行发情鉴定。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根据产犊日期结合直肠检查,触摸卵巢,如卵泡壁变薄、卵泡有明显波动,即将排卵,是最佳输精时机。

3.2 认真抓好奶牛干奶、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3.2.1 对干奶期奶牛做好看膘饲养

将干奶牛及产前60 d的青年母牛集中于干奶牛舍内饲养。在TMR日粮组成上以优质干草和青贮为主,及时更换干奶牛预混料,以满足胎儿发育及母体对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需要,饲喂精料量要根据干奶期牛的膘情区别对待。对于中等膘情的大多数干奶牛,TMR基础精料量给4 kg/头;对膘情好的牛少投TMR日粮,优质干草自由采食,避免由于胎儿过大引起难产和胎衣不下;对膘情较差的高产奶牛,可适当补充精料,以防止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的发生。

3.2.2 加强奶牛分娩期护理

一般在产前8~12 h,即可转入产房。为了防止母牛躺卧、运动迟缓、分娩努责不利及胎衣不下等情况的发生,要对进入产房的临产牛由饲养员每天上、下午在运动场驱赶运动各1 h最佳。

舒适的环境卫生和正确的接产技术,对母牛护理和犊牛的健康极为重要。为减少病菌感染,产房用2%的火碱水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铺上干燥清洁的干草,并建立起定期的消毒制度。母牛后躯和外阴部用2%~3%来苏儿溶液洗刷,然后用毛巾擦干。母牛分娩必须保持安静,对于出现临产症状的分娩牛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及周围,并尽量使其自然分娩。一般从阵痛开始约需1~4 h,犊牛即可顺利产出,如果努责无力或发现异常,进行人工助产。

在产房管理中,要求饲养员根据产犊记录,观察牛分娩时努责状态,胎儿产出难度、胎衣排出时间、胎儿排出完整程度以及排出恶露的数量和颜色变化等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这样既可让兽医快速、全面、准确掌握母牛分娩前后的一系例情况,也可为今后的奶牛配种和产科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3.2.3 加强泌乳早期的营养供给

乳牛泌乳高峰期出现在分娩后第6~8周,而日粮干物质摄取量高峰期是在分娩后10~12周,由于营养的入不敷出,造成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不仅是体脂的消耗,泌乳早期体重过度减低与其繁殖力是正相关的。根据奶牛泌乳高峰期的生理特点和营养特点此期牛只食欲刚刚恢复,为了保证采食足够的干物质,必须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日粮,让母牛尽可能多采食干物质。此期应在日粮中的精、粗料干物质比不超过60∶40、粗纤维含量不低于15%的前提下积极投放精料。

3.3 建立繁殖监测治疗程序

熟悉产后母牛正常子宫复原和恶露的变化,为使子宫尽快复原、净化,防止感染,对每头产后母牛注射催产素50 IU;在产后每头牛排出胎衣24 h内向子宫内投入宫炎康50 mL或其他同类药剂,以后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3.1 产后1~7 d

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通常在产后头7 d内发病。这一类患牛通常全身症状明显,需要全身性抗生素治疗,静脉注射头孢噻呋2.2 mg/kg每天1次,或氨苄青霉素20 mg/kg每天1次。连续使用,直至体温降至正常,同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和盐水、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为了促进子宫内聚集的渗出物迅速排出,可肌注50 IU催产素或氯前列醇500 μg。根据病情还可以应用强心、钙剂,在治疗本病过程中都取得良好效果。

3.3.2 产后10~30 d

隐性子宫内膜炎在这一时期多发。该病一般不表现全身症状,但在产后10 d仍有大量粘稠、黄色脓性分泌物。对于这一类患牛,在其产后11 d和14 d分别肌注氯前列醇500 μg,同时配合子宫内投药治疗效果很好。可向宫腔内投抗生素如土霉素2~4 g,还可采用一些中药乳膏剂。

3.3.3 产后30 d后注意观察周期发情

对于产后30~40 d未见发情的奶牛进行子宫复原检查,发现卵巢功能异常及时治疗。

1)卵巢静止及萎缩。首先改善饲养管理,消除致病因素,以促进奶牛体况的恢复,同时结合激素的治疗,应用促排3号(LRH-A3)200 μg一次深部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次静脉注射5 000 IU,必要时可隔1~2 d重复注射1次,经激素处理后,第1次发情不宜配种,应等下一情期再配。

2)持久黄体。根据具体情况改进饲养管理或首先治疗子宫疾病。为了使持久黄体迅速退缩,应用氯前列烯醇500 μg一次肌肉注射,一般可在 1 周内见效,如无效时可间隔 7~10 d 重复一次。黄体囊肿治疗也可采用持久黄体治疗办法。

3)卵泡囊肿 。方法1,人工挤破囊肿:以前是发现此病时,才通过直肠挤破囊肿,但治愈率比较低,还可能并发炎症、出血粘连。产后 20~40 d常发现直径在 4~5 cm 的大卵泡囊肿,检查过程中较易挤破,但进行此操作必须要谨慎,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方法2,应用激素: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5 000 IU或应用促黄体生成素1次肌肉注射 400 IU ,隔日1次,一般2~4次即可正常发情;应用促排3号(LRH-A3),每天肌注1次,每次200 μg,连用5 d,配合肌肉注射黄体酮100 mg,疗效都很好。

4 体会

奶牛养殖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传统的、粗放的奶牛饲养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养牛业的发展,会造成许多繁殖、健康的问题,治疗这些疾病又要支出一笔不小的费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通过实现奶牛场标准化养殖,从环境设施、饲料供应到饲养管理、监控体系全方位走上标准化养殖之路是解决奶牛场繁殖问题的根本。

2017-05-07

陈丽梅(1975-),女,蒙古族,本科,畜牧师。

S858.23

B

1005-2739(2017)04-0016-04

猜你喜欢
黄体卵巢囊肿发情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卵巢囊肿:悄无声息的杀手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卵巢囊肿:悄无声息的杀手
CT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诊断价值
母驴配种注意啥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奶牛发情“四观察”
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循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