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镇江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7-03-01 17:08丁国斌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7年3期
关键词:作文题审题中考

丁国斌

[ ]原题回放

请以“又见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命题透视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由于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写作者手中,这就使得选材的自由度大大增强,从而有利于考生写出个性之文。

“又见 ,真好”,虽然只有寥寥四个字,但题目的前半部分“又见”二字提示考生本文理应描写一个特定的情境(场景);题目的后半部分“真好”二字恰是对所见情境(场景)的评价或感受,“真好”也决定了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情感理应是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这应当是所有考生初见这道作文题时的整体感受。

细细辨析这道作文题,考生还应有以下发现:

“又”,表明不是第一次,以前曾经见过,在写作中要有必要的交代;“见”,既可以是现实中真切可见的,也可以是萦绕在脑海中的或梦境中的场景,可实可虚。

横线部分,即考生所要填写的内容,从形式上看,既可以是独字、词语、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从所“见”的对象来看,既可以是景、物、人、事,也可以是场面、情境、现象,还可以是一个神态、动作,甚至是一句标语、口号等。

“真好”是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的内心感受,它是由“又见”这一行为引发的,因此,考生应重点围绕“真好”的原因来写。“又见”的内容与“真好”之间要有内在必然的逻辑联系,写作时要做到不硬贴标签、不做作。

[ ]评卷扫描

一、审题不见“又”

从阅卷情况看,有些文章的确写出了“真好”的情境或事情,但将“又”字丢在了一边,通篇没能交代此情此景、此人此物曾经见过(哪怕是梦中),这样,文章就变成了“见到 ,真好”。比如,有一定比例的考生写的是“遇见某人,真好”,通篇写某人对自己的热情帮助或积极影响,这些作文虽然表达的情感确确实实是“真好”,但对题目中的“又”字视而不见,一字之差,其实就是擅自改动了题目,写作内容必然与本次作文的要求存在出入,自然不能得到好的分数。

二、立意难现“真”

阅卷中,教师们总体感觉本次作文考生上手容易,但出彩难。究其原因,还是作文立意难以较好地体现“真好”:绝大部分作文表现了“好”,但难以让阅卷者感受到“真好”。考生笔下所写只要是“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立意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就能冠以“好”字,但在“好”前加上“真”这一程度副词,表达的情感一下子就变得强烈了许多,这种“真好”情感的抒发就理应是有铺垫的、水到渠成的,而不是硬生生加上去的。这一点,很多考生恰恰忽略了。

三、选材视野窄

太多的考生选择了“又见母爱(父爱),真好”这个题材,内容几乎都和“考试失利”相关,老生常谈,毫无新意。还有不少考生选择了“又见故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故乡的山水,真好”这类题材来写,当然,其中不乏优秀作文,但大多数由于缺乏真切的感受,生搬硬套的痕迹较为明显,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每个人都有个农村老家。我揣测,或许是受到考前复习资料或模拟试卷上一些现代文阅读的影响,这些考生的头脑中装进了太多概念性的东西,因而在考场上一见到作文题,这些内容自然地就“蹦”出来了。

四、描写情境缺

本次作文中,考生在描写生动方面明显好于往年,他们越来越重视场景描绘和心理刻画;同时,语言功底好的文章比例也高于往年。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掩盖较多考生的作文缺少情境(景)描写这一事实。阅卷中我们还发现,许多考生虽然意识到本次作文题需要有一个特定的情境,写作中离不开描写,却不知道该如何描写,不少景物描写与主题无关、与表现人物无关,直接导致文章档次下降。

[ ]迷津指点

一、写对,更要写准

同学们,中考作文在审题上虽然不会刻意为难大家,但还是有限制和要求的,切不可大意。一般来说,即便你的写作能力较弱,但只要不犯粗枝大叶的毛病,“写对”这一最基本的目标就能实现。比如,面对这道作文题,同学们只要不将题目中的“又”漏掉,所写文章能做到结构基本完整、语句基本通畅,评分时就能拿到“切入分”。

当然,对多数同学而言,“写对”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力求“写准”,而要“写准”,就得字斟句酌地审题。以“又见 ,真好”这道题为例,同学们在仔细体悟字词的含义后,一定要认真思考在文章中如何凸显“真好”之“真”这一程度副词,这时,你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对比”“衬托”一类的写作手法在本次写作中应当必不可少,这样,就为“写准”本次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二类卷的作文都必须合乎“写准”的要求。

二、写新,更要写深

中考作文忌讳题材的“撞车”,因为这极易引起阅卷教师的审美疲劳,分数自然上不去。而要想避免“撞车”,同学们就必须在选材的“新”上下功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新”,绝对不是大家都未见过或经历过的“奇”“特”的事情。

要想出“新”,方法有二:

一是写“我”。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我”所经历的事及其带给“我”的真切感受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二是思维的求“异”。看到“又见 ,真好”这个题目,通常情况下,大家会想到以前所见定是美好的场景(情境),現在“又见”,方能发出“真好”之感慨。其实不然。如果以前所见对象不“美好”, 而“又见”之后发现反差极大,比如写一个人的前后变化或写一个地方的前后变化等,也可以由衷地发出“真好”的感慨。

同学们,如果你的写作基础较好,但因为切题的需要而不敢贸然选择“新”的题材来写,那么,就要在立意的“深”(也可说“新”)上下功夫了。比如,同是“又见父爱(母爱),真好”,本次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只是将其放在“考试失利”这一背景下展现,结果无论怎么写,都有雷同之感。而有一位考生(当是农村考生)将此题材放在“外出打工的父母过年回家团聚”这一特定场景下展现,不仅表达的情感真切感人,而且揭示出的“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也令人深思,立意之“深”可见一斑。

三、写清,更要写活

一般来说,阅卷教师给一篇中考作文评分的依据有“三看”:首先看“审题”,其次看“选材立意”,最后看“语言表达”。虽然“语言表达”放在最后,但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因为语言表达如果不好,作文得分就不会高,这就如同一位厨师有好菜好料,却做不出可口的菜肴,食客的评价也绝对不会高是同一个道理。而语言表达最主要的方面是表达是否清晰,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将内容“写清”。

“写清”有两个含义:一是“书写要清楚”,你的字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不清楚,要让阅卷教师看清楚你所写的每一个字,这也是对阅卷教师最起码的尊重;二是“有话好好说”,无论写什么内容,都要想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做到“言而有序”,让人读起来感到通畅或基本通畅。

“写清”是基本要求,也是所有同学应该能够做到的,但作文要得到好的分数,还必须“写活”,就是让文章生动起来。中考作文,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写记叙文,要想让记叙文生动,就必须在表达上“多描写、少叙述”,并尽可能地“少抒情、少议论”。另外,适当改变一下结构安排,比如运用倒叙手法,也可以使文章生动起来。

猜你喜欢
作文题审题中考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中考“三数”大扫描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