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新论(下)

2017-03-01 18:00陈钢
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耐克顶层常态

陈钢

笔者将通过三个方面探讨新常态下微观经济组织的价值创新问题。

第一,价值至上。2004年,美国学者罗杰·麦克纳米提出“新常态”概念,并以此与二战以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常态”相对应。“新常态”和“常态”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提供某种使用价值,以利润为终极目标;前者则要求将附加价值作为终极目标,是高于利润的。

耐克诞生于1972年,汇聚了一批生物、化工、心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家,根据运动员的脚型和体态类型,以及所从事的不同运动项目,研发出不同的系列产品。大约10年后,耐克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体育界第一品牌。进入21世纪,耐克发展乏力,开始谋求转型。

转型的基本理念是由“耐克”转向“耐克+”。“耐克+”加什么?首先是加数字技术,如推出耐克运动腕表,支持脉搏、心率监控和蓝牙4.0等功能;其次是加“跑步”,竭力把“跑步运动”塑造成大众健康的项目。耐克产品因其高附加价值(强身健体+促进社交+愉悦身心)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有效是改变了社会民众的生活运动方式,耐克公司也成为21世纪最具创意、最具价值、利润颇丰的业界先锋之一。

第二,转型真义。对当下庞杂的企业转型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加以梳理。广义转型是指企业涉及长期战略、经营方向、运营模式、组织体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整体或局部转变,以期重现辉煌或达到更佳的状态。例如,星巴克、必胜客等传统餐饮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无明显的改变,但后台的运营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利用网络展开线上品牌推广,促进线下消费转化;建立网上社区,鼓励线上反馈,改善线下服务;提供免费网络服务,吸引线下消费;采用微信公众号、支付宝、APP或官网等方式,让服务变得更便利、更及时;狭义转型是指企业由于自身缺陷或外界压力等原因,在所处行业中竞争力衰退,竞争优势微弱,或者所处行业整体衰败,不得已选择产业转移的战略,目的是寻求新出路、获取新生机。松下、夏普和索尼等日本企业,由大众电子市场转向上游核心部件和其他全新领域,实现了从B2C(商对客)向B2B(商對商)的转型。

其实,转型的真义是由“追逐经营效率”转向“讲求社会效能”。社会效能指企业运营带来的最终成效,例如涵养环境、造福民众、提升信任、促进公平等,这才是企业转型和创新的第一要义。

第三,顶层设计。围绕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创新,必须依循“顶层设计”的策略思路。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最初是一个工程学概念,后来被决策科学借用。它要求从项目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一层层地完成设计,而非单指对最高层的设计,还包括对中层、基层和地基的细节设计。全球数以万千计的游乐园,为什么唯有迪士尼乐园赚得盆满钵满?最要紧的并不是过山车和米老鼠,秘密就是它的“顶层设计”。1975年,迪士尼确立了“销售欢乐”的愿景,并逐级向下,将这一愿景细化为管理层要令下属欢乐,二线员工确保一线员工欢乐,一线员工则负责将欢乐传达至游客。过山车是一种使用价值,“销售欢乐”才形成附加价值,正是这种价值让迪斯尼拥有超高的溢价能力,更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和顶层设计相反的策略思路是“摸着石头过河”或者“倒逼”,在未来的市场上,这种策略几乎必败无疑。

猜你喜欢
耐克顶层常态
披头士乐队的一首《革命》如何帮助耐克成为价值亿万美元的品牌
北京耐克活动展厅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加快顶层设计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