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2017-03-01 20:26陈畅黄鸣夏刘昭玙
经营者 2016年21期
关键词:财务状况融资方式利益相关者

陈畅+黄鸣夏+刘昭玙

摘 要 随着新经济兴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表外融资这一可以优化企业财务状况的融资方式得以广泛应用。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表外投资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表外融资的基本定义、表现形式,其对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针对不利影响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探讨,并分别针对影响进行進一步的解释说明,加以例证。

关键词 表外融资 融资方式 利益相关者 财务状况

一、表外融资的相关概念

(一)表外融资的内涵

表外融资是指企业在现行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从事的隐性融资行为,其形成的资产与负债既不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表现为某项资产的增加,也不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表现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收益则纳入损益表核算范围,这种方式在客观上可以起到粉饰财务指标、提高收益水平的效果。

(二)表外融资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租赁。租赁由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形式组成。融资租赁在本质上是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要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这种融资方式会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出来,是一种表内融资方式。经营租赁在实质上是,出租人并未转移资产的所有权,只是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转移了资产的使用权,承租人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经营租赁是一种主要的表外融资方式。

第二,销售形式下的表外融资。企业几种特殊形式的销售活动促使表外融资的形成,如售后租回、售后回购等。售后租回是指卖方将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方处租回。一方面,企业租回的设备是自己出售的产品,使得企业同时获得流动资金和长期资本,是一种一举两得的融资方式;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出售方对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并不要求实物资产的转移,只需要订立出售和租赁合同即可。因此,在整个售后租回的过程中,企业并不间断对租赁资产的使用。

售后回购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同意日后再将产品购回的销售方式。售后回购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抵押贷款。企业出售产品使得购买方以拥有所有权的形式获得产品的质押权从而可以获得贷款,这种融资行为也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内披露,从而形成表外融资。

第三,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由原生性金融工具衍生而来的金融产品。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的制定速度完全跟不上它的更新速度。因此,大部分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确认,形成了表外融资。即使能够得到确认,也会由于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性和高杠杆性,无法保证其真实性。

二、表外融资对财务状况的积极影响

企业经营者之所以喜欢采用表外融资的方式,通常来自四个方面的动因: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会计准则也为企业进行表外融资提供了可能,美国的安然公司当时就是利用会计惯例,用特别目的实体(SPE)高估利润、低估负债。

(一)改善财务状况

由于表外融资不在资产和负债中表现出来,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比实际的要低,从而使资产负债率降低,从表面上看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所提高。在短期偿债方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都会有所提高,涉及代销商品、受托加工、应收债权出售等,这些表外融资使公司的短期负债减少,现金增加,从而使偿债能力有所提升。

(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由于表外融资所产生的费用和收入要记录在利润表中,如融资租赁,与资产有关的风险转移,出租人获得了收益,且不用计提折旧费用,利润得以提高,由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可知,在股东权益不变的情况下,净利润的增加会使净资产收益率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当企业采取经营租赁方式来利用租赁到的资产为企业创造利润,也可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另外,企业采用经营租赁的方式获得资产使用权的同时,避免了一次性支付资产的全部买价,采用租金的形式分摊到以后各期,使企业的现金流量趋于平缓,防止短期大量流出,从而使现金流量指标能够吸引潜在投资者的关注。

(三)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常规的表内融资方式,企业筹得资金并不容易。一方面,因为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前,要进行严格的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这会产生很高的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门槛较高,而表外融资相比而言流程并没有那么繁杂,且需要的证明资料也没有表内融资多。例如,售后回购和售后租回,只需要签订出售和租赁合约,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流动资金,较之银行贷款方便很多。

三、表外融资对财务状况的不利影响

(一)粉饰了偿债能力

虽然表外业务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起来令人满意,但是这并不是企业的真实水平。虽然是表外债务,但不能否认的是,表外债务也是债务的一部分,终有偿还的一天。气球吹得越大越容易破,一旦资金出现很大的压力,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二)隐瞒了真实的财务信息

企业在优化其财务状况的同时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者引起股价的上升。而一旦企业表外融资业务的问题暴露于公众视野并引起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就会极大地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进而引起企业股价的急剧降低。投资者最关心的数据——净资产收益率和现金流量指标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表外融资,如售后回购和融资租赁都很好地掩盖了利润和净资产,使利润达到一个虚增的状态,而事实上,售后回购相当于一个抵押的过程,虽然导致了现金流入,但在短期之内还是会购回。这些都不是企业经营所得,不能够显示企业真正的盈利能力。短期来看确实可以让财务状况获得好转,然而从长远来看,投资者很可能会被虚假的报告所迷惑,造成损失。

(三)增加了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风险

由于表外业务粉饰了企业的清偿能力和盈利能力,使投资者和债权人看到的财务状况并不是真实的,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投资和决策。在企业资金链断裂不能偿还债务时,可能会导致破产,而其中受到牵连的会是债权人和投资者。

表外业务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会增加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风险。例如,股票期权、远期合约等有着巨大的杠杆作用,高回报的同时也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企业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增加了财务风险。

四、结语

表外融资作为企业资金流转活动的一个补充性的操作,其存在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大的正面影响,但是也有可能由此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对于企业的表外融资必须实施以内外部结合的管理方式,以立法和会计准则作为规范,同时配备企业的自查来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表外融资筹集资金。对于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学者进行深入的探究。优化和完善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亟需理论和政策指导,本文仅对表外融资对我国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洪达,于珊.浅析表外融资的类型及形成[J].财务与会计,2010(8):31.

[2] 姜旭苗.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4(9):89-91.

[3] 吕炳峙.企业表外融资财务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6):215-

217.

[4] 李飞,黄乐.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2(10):72-73.

猜你喜欢
财务状况融资方式利益相关者
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融资方式的创新探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及风险控制的问题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基于CFaR模型与Logistic回归的财务困境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