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2017-03-02 00:15刘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6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数学

刘威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重视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便成为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的教学实践研究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转化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困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数学成绩差异明显。数学“学困生”急剧增多,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就必须把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学困生”及时转化,方可达到目的。

一、改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面对“学困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这是做好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结论。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2.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学的生动、有趣

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意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他们往往上课时经常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语言讲授听不进耳,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更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利用竞赛、抢答、小游戏、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困生”融入其中。例如:在上习题课时,我把一些典型的题目写在一张纸条上,纸条反面画上一幅精心准备的图画或写一句激励的语言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抽取题目,答对后,就奖励给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又使学生明白了一道典型的题目。这样,每位学生都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使“学困生”也产生兴趣。

3.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线段的黄金分割”时,先介绍人体中黄金分割的例子: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再让学生测量课本、教室窗户等物体的长宽,并求出比值,使学生亲身感知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从而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在数学的课堂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能唤起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一些数学上比较抽象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可以迅速吸引数学学困生,提高其求知欲,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恰当的学习方法

美國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造成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自然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力量。首先要养成认真的习惯,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各种作业,从而改变平时的不良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随意讲话、做作业马虎或边做边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等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多提出“为什么”,并思考试着解决“为什么”,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数学必须善于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样才可以不断解开学习上的疑团,开启心智,真正地领悟和掌握数学

知识。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首先是课前要认真预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其次是带着问题进课堂,认真听老师讲析,并作好笔记,课后先复习,后作业。最后进行总结,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学习中,要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定理、法则,之后要做相应的习题加以巩固,准确掌握其实质和内在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了。”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结语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核心部分,需要全体数学教师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学困生”转化的关键在教师。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开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为初中“学困生”的转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数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