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通:手中无卡 心中有卡

2017-03-03 01:52王左利
中国教育网络 2017年1期
关键词:校园卡一卡通身份

文/本刊记者 王左利

一卡通:手中无卡 心中有卡

文/本刊记者 王左利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去卡化”之后的校园一卡通不再只关注支付,而是开始收集业务过程数据,这正是智慧校园所提倡的。

在过去一年中,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备受关注。不少学校将一卡通改造和升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强烈需求。一是支付需求,二是自助服务需求。

但这还不是革命性的。2016年5月份,本刊做了一组关于校园一卡通的专题,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办王玉平老师当时判断:高校一卡通“去卡化”将为时不远。

那时候,“去卡化”这个陌生概念,正在悄然兴起。王玉平认为,“去卡化”给终端投入和服务模式带来巨大改变,智能手机代替了卡片,自助服务由手机的APP提供,人们开始更多依赖线上服务而非线下活动,因此它能有效地降低校园一卡通运营资金的持续投入。“去卡化”也给高校信息化发展带来活力,智能手机成为信息应用的重要平台,交易过程(计算与存储)由后端承担,使得系统可承载更多的数据。

从技术上讲,“去卡化”就是弱化了各类业务对前端(卡片与卡终端)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的依赖,借助于良好的网络环境,前端计算与存储被后台所取代。

相对于前面提到的升级和改造一卡通的各种功能,“去卡化”确实更加“革命性”。其优点是:各类业务从线下到线上,解决了业务办理受制于时间、空间的问题;用户可及时获取业务数据,并反馈自身数据,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支付更为便捷,可与社会支付高度融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校园一卡通不再只关注支付,而是开始收集业务过程数据。这正是智慧校园所提倡的。一卡通的这种变革正所谓:“手中无卡,心中有卡”。

几个月后,华东师范大学成功将一卡通去卡化。他们以手机代替卡,尝试将校园卡放入微信卡包,解决了校园卡使用排队、遗失忘带等高频问题,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帮助学校节约人力管理成本和制卡成本,提高信息化程度。

从华东师大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机一卡通具备如下功能:一是线下身份确认,取代实体卡;他们将校园卡放入卡包,通过动态二维码做身份识别。二维码每五分钟自动更新,安全等级很高。所有和身份识别相关的场景,都可以使用电子校园卡完成。二是线上充值校园卡,线下支付自动识别身份;三是信息综合平台。如提供招聘宣讲会信息、四六级报名入口、期末考试时间地点,甚至可以查询分数、课表等个人信息,节省学校运营管理成本,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华东师范大学,“去卡化”进程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在短短4天内,就超过了2万的学生领取电子卡包。

相关人士表示,一卡通的“去卡化”前景越来越明朗。 “去卡化”将会进一步推动整个一卡通行业的变革,自助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校园卡一卡通身份
移动支付在校园卡自助补换卡业务中的实现——以潍坊学院为例
高校中冒用他人校园卡法律定性问题研究
卡没了,小美文召回它
浅谈拾卡后盗刷校园卡的行为定性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基于“一卡通”开发的员工信息识别系统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
一卡通为新农合基金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