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中美价值观的对比研究

2017-03-04 22:39唐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微观宏观跨文化交际

唐瑞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的今天,跨文化的交际日益频繁,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每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很容易造成交流双方的误解。研究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价值观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能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减少冲突与误解。本文以中美价值观为对象,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进行对比研究,以更深入了解中国价值观和美国价值观,促进中美乃至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美价值观;宏观;微观

一、引言

在当今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国家之间进行着越来越密切的交流与联系。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当进行交流时易引发文化冲突。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由于在历史发展的道路、地理条件和哲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两国的价值观在本质上存在着极大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与价值观

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价值观占据着最为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国际间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更是搭建起国与国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桥梁。正是各国文化体现出的多样性、多元性、差异性和变动性造就了文化的复杂性。文化的复杂内涵决定了各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并构成了道德的基础。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即是各国文化及其交际习惯。在交际中,文化与价值观念息息相关,因为在各国的文化中能极大地体现各国不同的价值观。在实际的生活中,跨文化交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来自不同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常常会导致交际活动受阻。因此,了解和熟悉中美两国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能够极大地帮助两国进行更好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有利于增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三、跨文化交际下中美价值观宏观比较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中国崇尚集体主义。受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人人遵从社会界定的规矩,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符合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在中国的古语中,就有“克己守道”,“贵有自知之明”,“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等希望人们遵从规矩的成语,而古训希望人们避免“锋芒毕露”,因为中国有“枪打出头鸟”, “出头的椽子先烂 ”等教训。在中国,个人主义违背了长幼之分,很难处理与上级和朋友的关系,需要严加防范。在公众场合,由于自古以来的中庸思想,极少部分的人能有勇气发表不同的意见,都希望保持融洽的大环境,减少分歧。此外,中国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信息在各种朋友聚会或是同事间茶余饭后的闲聊中会有意无意地询问及提起,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对别人的关心行为。而在美国,打听个人隐私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甚至会引发他人的憎恨。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在每个美国人的生活中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他们强调“自我意识”,当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美国人中往往表现出对自我的强烈的肯定。如:self-control,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self-reliance, self-dependence, self-respect…每一个美国人都是一个自主独立的实体,他們可以被看成是一部机器,一个小宇宙,完全不依赖别人,包括他们的父母。美国人强调个性的体现,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喜欢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从而在别具一格中出奇制胜。在生活中,美国人追求个人享受、释放个性,自由发展自己的思想。他们自由地追求物质生活与享受,自由地抒发自我意志,追求个性自由,进行自我实现。这些区别是与中美两国的文化价值取向息息相关的。因为在中国,在公众场合自由地抒发自我的观点,很容易让别人认为是“对人”的产物,引发不必要的误会。而在美国,当双方进行争论时,都清楚争论是对事不对人的,即使刚才争论得面红耳赤,在争论结束后也可能成为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二)“和”与“争”、“稳”与“变”

由于受到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里的人本主义以及五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以和为贵,追求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中国人在外常常表现出温和、安之若素的性情,形成一种谦恭温顺的形象。在知足常乐的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即使在恶劣与危难的环境也能不怨天尤人,在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难时刻,这种民族特质得以最大化的体现。当然,这种安于现状的思想让中国人缺乏竞争意识,晚清时期闭关锁国所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中国人非常看重“和”字,“以和为贵”。在追求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的熏陶下,大部分中国人对外表现出温顺的性格,而“知足常乐”则教会了中国人在艰难困苦中能苦中作乐,不怨天尤人。但是,平稳的心态以及不主动争斗的思想使得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竞争意识,容易产生满足的心理。因此,中国人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民族,大部分人不愿冒险,喜欢从事稳定和固定的职业。

美国作为一个历史仅两百多年却已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国家,美国人重视竞争,喜欢较量的特质对其国家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美国人很难满足于现状,希望通过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确立新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美国著名的“西进运动”就能极大地折射出美国人这一性格。他们宁肯放弃现有的安逸生活,也要冒着极大地风险去条件更为恶劣的地方实现人生更高的价值。美国人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积极的心态与中国的知足常乐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也造就了美国人喜欢冒险,愿意尝试新事物的特点。

四、跨文化交际下中美价值观微观比较

(一)时间价值观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因此中国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在时间观的价值取向上上,中国是一个重视过去的国家。每当准备做一件新的事情,中国人往往要考虑此前是否做过这件事情,如何做事,以及做事的标准又是怎样。在中国,年老的人,老师,以及有着丰富经验的人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因为他们意味着资历的丰富,这些都与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的过去有关。前无古人、前所未有、前车之鉴等成语都能让我们体验到中国自古以来对过去的推崇。而作为年轻的美国,则一直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憧憬与把控,是美国人最重要的时间价值观。但美国人着眼的并不是遥不可及或者理想中的将来,而是可以让他们快速到达及实现的未来。在美国梦的影响下,美国人向往着美好的未来,有着极大地渴望及诉求,因而美国人做事时很少向过去看。年龄与经验在美国人的眼中不一定值得敬仰,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美国企业家正印证着这种观点的正确性。未来,对于美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坚信未来是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的,过去则是不重要的。因而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人对历史与传统的尊重,而中国人也同样不理解美国人对于传统的漠视。

(二)消费价值观

在“无债一身轻”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一直以高储蓄、低消费的消费习惯而让世人所知。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消费,中国的银行多次降低存款利率,然而都很难降低中国庞大的储蓄量带动消费。大部分中国人宁肯花费大半辈子的储蓄也要购房,而美国人则以租房为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有节约的美德,大部分家庭都有着储蓄习惯。老一辈的中国人在消费时一般都不会选择提前消费的方式,只有少部分年轻人会选择刷信用卡的消费方式。而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人都有着超前消费的观念,希望能通过透支的方式提前实现明天的梦想。美国随处可见贷款消费,人们通过刷信用卡或者银行贷款购买房屋,汽车,支付服装或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在对美国梦的追逐中,美国人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由于对未来抱有极大地乐观态度,很少的人会选择去银行贷款,而是去选择透支消费去实现自己的需求,极大程度上地实现生活水准的提高。

(三) 工作价值观

对于激进的具有强烈西方特征的美国和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国来说,两个国家的工作价值观也截然不同。中国人固有的集体主义观念让中国人有着较高的集体意识,很多人将工作单位看作一个大家庭,每个职员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在传统的中国人的思想中,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找一个铁饭碗才是一个稳定的工作,才能在其中寻求个人的发展。“寻求一份稳定的好工作”是大部分中国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如何评价一份工作为好工作也通常以传统的大众标准为个人的标准,大部分人将工作视作赚钱谋生、养家糊口的手段,极少人有机会将自己的兴趣与工作联系起来。而大部分激进的美国人倾向于在改变之中寻求发展,追寻变化的工作环境,在变化中求发展,求进步。因此,美国人频繁地变换工作。他们希望在不断变化的工作中挑战自我,发挥自我最大的潛能,由此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找寻人生的终极意义;当他们在工作中充分的挖掘自我潜能并积极表现出来,成为自己心目中期待的形象时,内心才能得到满足。

中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中国比较固化的人际关系模式,人际关系一般呈纵向分布,上司和下属、领导和员工的上下级关系相对比较分明。与之相反,美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职场中,纵使上下级关系也往往出于大致平等的地位,因此美国的人际关系通常呈横向分布。

五、结语

了解中美价值观差异,有助于解决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意识和差异思维方式带来的不便,帮助我们在不同文化交际中预测对方的交际行为,从而提高交际效率。中美差异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面对中美方价值观的差异时,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中美的价值观差异也不例外,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只有不断探索中美差异,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完善我们的知识构成,中美才能更好进行跨文化交际,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 李庆民.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3] 李洋.中美价值观的不同特征与成因探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104-107.

[4] 吴泽琼.跨文化交际的中美时间观差异[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2):50-54.

[5] 吴艳华.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工作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33):50-51.

[6] 杨文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美婚姻家庭价值观比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3):45-46.

猜你喜欢
微观宏观跨文化交际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和“微观处理”——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为例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微观看世界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