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中武术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提升探讨

2017-03-05 01:52吴俊淸
商情 2016年44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创新研究健康教育

吴俊淸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将其作为有别于西式体育形式和文化的一种东方形式和内容,提高武术教学的层次,将武术在当代体育教育中重新定位,发挥其身体综合锻炼、技能性、心理品格历练的功能,提升武术文化和理论教学的水准,培养对武术的体育审美和欣赏素养,结合武术人文教育功能扩展,从而扩展和提升体育教育中武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提出了武术要推广普及,必须对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的构想。

【关键词】健康教育 武术教学 创新研究

一、引言

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负载着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展现民族精神、弘扬历史文化、倡导新的道德观念、推动华夏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崭新的社会职责,其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其他体育项目无法取代的。在体育教育领域,武术是否可作为有别于西式体育形式和文化的一种东方体育形式和内容?提高武术教学的层次,在重新认识和品读中国优秀、珍贵的传统体育遗产和文化之后,扩展和提升体育教育中武术教学内容和形式,是有必要的。

二、目前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忽视拳种。武术课的内容泛化和竞技武术翻版化。长期以来,我们在学校武术课程中所教内容称作初级拳术、器械,没有名正言顺的重视所教内容的拳种属性,其结果一是没有了拳种的概念,拳种本身的文化性大打折扣,仅从拳种名称就可见一般,如长拳,寓意了一种中国人比类取象的思维,取“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之意韵,称长拳,如果仅以“初级拳”名之可想而之。其二,武术课程内容泛化,如有的学校武术课内容设置增加了其他项目,或者是几个拳种杂合,教学主题不清楚,严重影响了武术内容逻辑结构,自然会影响健身效果以及学生对武术的喜爱。

2.偏视套路。先是长期套路,后是淡化以至淡出套路。自从武术进学校以来,普通大学的武术课程内容主要是套路,直到现在多数学校的武术课程依然是以套路为主,长期武术课内容只以套路单一形式出现,而且,内容重复陈旧,确实没有得到师生的真正喜爱。

3.弱视应用。中国武术式的技击攻防性长期被视而不见。武术本身具有明显的技击性,而且,颇具中国特色,可是由于各种“唯技击”等思潮影响,武术的这个特性长期被埋没,所以早期在学校武术中几乎看不到攻防练习,随着人们认识和思想的进步,终于意识到了武术的技击功能。

4.轻视文化。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反映。我们常常谈“武术是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事实上武术确实如此,可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以简单的礼仪文化为例;由于缺少了应该的操作规范,使得象贻拳道那样的鞠躬礼仪被众多学生家长接受,显得贻拳道有文化品位,时尚,吸引了大批练习者,甚至对学校武术构成巨大冲击。

三、武术教育的体育化

1.综合的身体素质锻炼。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不同的是,武术套路的练习对身体素质具有综合性的要求,练习者的柔韧性、敏捷性、平衡性和力量均需达到一定的水平,其次再通过武术套路的练习,进一步不断强化练习者的以上身体素质,即武术训练对身体素质、能力具有全方位的要求和提升,这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一般侧重于锻练某一项身体素质和技能不同。当然武术的学习对各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较为全面,即其学习与训练必须根植于学习者较扎实的项目基本功之上,以此适应武术套路的后续训练和提高,因此对练习者具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但可将武术的教育普遍化、体育化,作为面向青少年的基础性体育教育,可以从小予以全面性的开展和教授,作为民族体育项目成为与现代西方体育项目并架齐驱的体育教学补充或组合。

2.对心灵与品格的历练。武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长期性不单指类似于技击体育的“从娃娃抓起”式训练,其长期性伴随于人的成长,尤其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武术的最佳阶段。同时武术不单强调身体力量的提高和展示,更强调学习者精神的修炼和提升,即“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手、眼、身、法”与“精、气、神”同步。它不仅“野蛮学习者的體魄”,同时起到陶冶学习者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作用,适合作为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3.武术特殊的技能性。武术与西方现代体育不同,它来源于技击格斗,融身于中国思想文化,同时扩展为体育项目。其具有技击性、文化功能、体育特性和艺术表演性。因此成功的武术教学和锻练,不仅造就了学习者强健的体魄,学会一种锻练身体的方式,同时使受教育者拥有了一项相伴于身的技能,是一种附加技击、表演和文化传播功能的体育技能。

四、提升武术教学质量的建议

1.提高武术文化和理论教学水平。与对西方现代体育的文化、理论教学相比,我们对武术的文化、理论教学显得过于单薄,这与以往对西方现代体育的热衷,和对民族体育的不自信和忽视有关。武术文化、理论教学的内容,不应只体现其体育性的一面,教材内容应予以丰富和深化,包括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其受传统哲学、中医理论、人文历史和民族思想性格等的影响与如何融合,让学生深切理解武术的内含和表现形式;同时更加丰富、具体的介绍中国武术的地域流派,拳种器械和武术的具体组成等武术基本文化和理论,及武术的科学性及其学习方法等,对于经典的武术套路和代表拳种,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感性的体会和认识;教材应含武术实践部分,将武术的基本功和经典套路作为教材必修内容,如将动作舒展,富全身性锻炼的长拳作为青少年武术教育的基本套路内容。

2.提高武术的体育审美和欣赏教学。中华武术,不单纯是一种体育形式,也不单纯是附庸暴力的工具。其诞生于中华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上下绵续数千年,纵横广纳地域民间技艺,丰富揉合了民族的精神风貌,其不仅体现运行勇武的刚毅,更蕴涵东方哲学思想和传统中医的神秘,在此基础上她同时拥有着艺术的风采和神韵,这在世界其他的传统技击类运动中是少有的。 东西方观众无不为电影《少林寺》中李连杰完美的武术全能表演而倾倒,中国自古有演舞助兴的传统,武术同时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醉拳的洒脱,象形拳的古朴逼真,太极拳种的刚柔相济,各种武术器械的特立独行与唯美等等,武术也就是中国武者的“舞蹈艺术”,体育教学中应开设武术的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学会欣赏武术的艺术之美,让其认识武术特有的附着武术运动之上的各种艺术元素,培养武术及东方式的体育审美风格。

3.武术的人文教育功能扩展。武术是所有体育项目中,人文教育功能最为丰富,最具交叉性的项目。前文提到,在传统的古代中国社会,武术融于普通人的生活当中,相应的在传统的小说、戏曲等艺术文化中,武术均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是一种文化基因。现代社会,武术随商业文化的扩展获得世界范围的成功推广,功夫电影就是个成功范例。武术教育的人文功能扩展,就是利用武术的这种特性,在教育中,让其起到体育与其他人文沟通的作用,以其丰富体育文化,同时扩展武术教育的内含,促进武术教学。

4.培养学生技击意识,回归武术的本质。中国武术经历了武术军事战争而成为技击经验的凝聚,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和渗透,它负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进入大学是为了促进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以及优秀文化的传承。这种脱离武术本质的教学内容,将会让学生对武术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出现偏误。所以,武术的教学内容应回归本质,以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套路为基础,走上一种技击和套路结合的发展方向,逐步培养学生的技击意识,提升技击性在武术教学中的地位。

五、结束语

武术是中国宝贵传统文化的之一。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遵循兴趣、健身性、基础性、实效性、全面性和文化性等原则的前提下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即除必须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外,还应在组织形式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现今的体育教育中,应针对性的提升武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水平,扩展和深化武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其身体素质综合锻炼、技能性、心理品格历练的功能,同时提升武术文化和理论教学水准,培养对武术的体育审美和欣赏素养。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M]. 中国武术协会审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创新研究健康教育
武术教学的第二课堂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