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一定有捷径 成功才能有办法

2017-03-06 01:17郭立勇
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想工作教育

郭立勇

随着社会信息全球化、知识更新化和技术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互联网可以看到,有关谈论学校办学、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新闻报道不可胜数。作为教师,如何适应形势、把握方向、准确定位、保持状态、提升能力,努力实现自我升级,而不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淘汰呢?笔者愿与同仁探讨助推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五项修炼。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叶澜教授曾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首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如能这样,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莲花、游刃有余,教学时才能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这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

“要做先生,先做书生”。新形势下教师的工作不再是拼体力,而是拼智慧、拼人格、拼魅力。如果你的教学资源仅仅停留在自己学习时的老本,或只来自于碎片式的刷屏阅读,那你的资源是很有限的。只有当你读了很多书储存在你头脑里面,才能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那种对生活、对世界的真情感悟和对教育视野的新发现。

“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史,一个人不能决定自己的身高,而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厚度和广度。作为教师,要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尝试深度阅读,要读得精,读得透,能很好地内化于心,这比读得多更重要。教师的家庭里,必须要有“厨房”与“书房”,以满足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为此,学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把阅读确立为学校发展的引擎之一,使之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成长的一个支点,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

让积累成为一种快乐体验

日常工作中,教师基本都在做同样的工作,如备课、上课、辅导、测试、评价等。学校领导也同样完成制订计划、动员布置、组织指导、总结反馈、考核评价。但为什么教师之间、干部之间、学校之间会有不一样的发展效果呢?笔者认为:除了计划的合理性、过程的精品性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善于“积累提炼”。

大家为什么要写总结,总结是写给谁?不少老师认为是写完上交了事,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任务。而笔者认为:总结一定是写给自己的,因为阅读者并不了解你在工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体会不到你在这过程中的思考。对于你投入的激情,深切的体验,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总结写得好,一定是对自己负责。同时,做好及时梳理与提炼,更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工作服务,为他人的成功奠基。

一个人,不写总结就理解不深刻,认识也会没有体系的;写得好,才能读得好,说得好,做得好。教师的实践行为是离我们脚步最近的经验,只有不断总结提炼,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更成熟。一个乐于写作的人,能更敏感地去面对新的世界,形成开放、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从2009年起,笔者就以“我手写我行”的形式,日积月累地记录自己的阅读摘录、学习体会、工作室活动日志、个人总结,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教育工作中的所思、所说、所为,做属于自己的“学问”。当然,我们不可能像大学教授与学者那样用一种理性的方式来表达,而是想到一点儿就记下一点儿,看到一点儿就写下一点儿,做了一点儿就写下一点儿,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捕捉有价值的资源,表达个人的教育思想,留下真情实意的“财富”。通过积累,教师一定能体验到幸福,有了幸福感,就有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实现教师的滚动向上发展。

让反思成为一种专业技术

一个人的行为一般是不会超越他的思想领域,所作所为都是思想在引导。当前,大家都会说忙。笔者认为:忙是好事,要找事做,讨事做,抢事做。忙就是一种修炼,逼出能力,压宽肩膀,忙不过来就要学会思考。反思就是一种再学习,查找原因,优化策略,修正方向,力争最优化的过程。

反思是一种自我修复,要像给电脑安装一个“补丁”,修补漏洞,实现系统升级。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有自我分析与反思问题的意识,更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教师任务多时,压力大了,头绪多了,节奏快了,往往会忙不过来,累了,烦了,甚至病了;在工作舒服时,往往会思想松懈,工作倦怠,方法简单,认识也会盲目。而学会自我反思,保持正常的工作节奏与状态,是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要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成功永远只是小概率现象,工作失败也在所难免。有问题,就要主动分析,反思某些特定事件、情景或状况,通过反思及时补救。有问题不研究如何解决,才是最大的问题。面对自己的岗位,教师应保持清醒头脑,辩证看待问题,学会系统思考,促进专业成长。

让更新成为一种关键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于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家校沟通的新途径、“互联网+”变革教学方式等,你如何看待?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自己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否则,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涌出来;而选择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技术更新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教师的技术更新就如“导航”,首先整理地图地形,再为他人预设路线,并引导他人安全达到目的地,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带错路,造成迷失方向。教师一定要确定自己在哪里,并及时更新导航“地图”,也就是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既可以安于现状,也可以随波逐流,但这样的教师并不会因此而轻松,反而会在安于现状中,工作压力更大。

对教师而言,技术更新首先是思想与理念的更新,这是第一步。教师要学会借力借脑,借梯登高,借智筹谋,实现教育的理念与思想的先进。其次是教育手段的技术更新,学会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操作与应用,会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高效与教学有效。同时,还要了解来自不同路径的教育信息与先进教育技术,发挥专业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教师的技术水平。

让情怀成为一种职业品格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深入心灵的艺术,是撞击人的心灵的艺术。作为教师,首先要修好自己的心,心的位置不同,人的發展轨迹也不同,到达的高度更不一样。“心的色彩”决定眼中的色彩,影响教育的色彩。这颗心就是教育情怀。新教师在刚踏上讲台时,差别并不大,但几年以后就会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并不是教育能力的高低,而是对教育的激情与责任心的不同。教师成长不在于自己的起点在哪里,而在于自己“心”的位置;起点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心”。

“为师最当有情怀”。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就要有奉献精神。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无德不能为师。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口碑。正直的品格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个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诚实,则足以败事。人生就像一条激流,在激流中一定要有激情,否则就会被冲跨;人生更像一场演出,只有准备好了,思考好了,坚持住了,才会精彩。教师的成长要在教育教学上潜心涵咏,要在工作细节中细腻思考,要在生活品质上提高情趣,保持激情,永葆童心,做一名拥有教育情怀的教师。

教师的成长,可以停留,这种停留应该是修整期、潜伏期,但不能进入漫长的冬眠期。不可能人人成功,但都要为自己的成长做主。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成长规划能及时更新,知识与技术能自动升级,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能自我修炼。当储备足够的能量,达到某一个时点,个人成长一定会爆发,从而实现新的超越。

猜你喜欢
思想工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