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问题探析

2017-03-06 01:27郑瑞希
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错别字汉字小学生

郑瑞希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可见识字、写字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现实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小学生抓起,预防、减少、甚至消灭错别字,是小学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那么,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何在?应该如何纠正呢?

学生写错别字的类型及原因

学生写错别字有多种类型,见下表。

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错综复杂,从主观方面来看:一是与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有关。心理学认为:“儿童时期的知觉带有笼统的、泛化的特点,知觉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的缺点,常把近似的对象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致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末、未”“已、己”“处、外”等。可以说,写错别字是小学生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现象。二是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无关紧要,再加上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书写时重结果轻过程所造成。

从客观方面分析:一是教师在字词教学中不够重视。有的老师认为错别字是小问题,对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熟视无睹,或者一圈了之,没有布置学生订正,更没有检查。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重视学生的阅读、作文,却忽略了字词教学。其实,老师帮助学生纠正一个错别字,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效果,但纠正的次数多了,错别字就慢慢消失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二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模糊不清。熊开明老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指出:“‘会认的字,就抓认字、读字、记字,对‘会写的字就抓写字,至于‘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的要求,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落空……这是产生同义或近义别字的主要原因。”三是网络媒体的不良影响。目前错别字出现最多最普遍的应该是广告和网络媒体了。许多广告,甚至故意改词来吸引眼球,如“饮以为荣”“食全食美”等。而网上的一些文章,错别字出现的频率更高。四是学生课外阅读量贫乏。学生进行阅读是对所学字词的重新确认和巩固,经常阅读能使所学字词得以强化,从而减少错别字的发生。而现阶段有些学生留恋电视、网络等快餐文化,文字阅读量极少,所学字词得不到及时巩固,致使所用字词时常出错。

纠正写错别字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辨认字形时精神集中,细心观察,认真听讲;写字时姿势正确,“静心习字”,力争写一字,对一字;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并及时纠正。

强化干扰,先入为主 俗话说,先入为主。强化了的信息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则难以清除。因此,在教学新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也到。如在教“稻”字时,因学生首次接触“臼”这个极易和“白”相混的部分,教师便要着力引导学生区分“臼”和“白”的字形及笔顺相异之处,易错、易混的部位或笔画可以用彩笔标出,以强化感知。

利用规律,教给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 音、形、义三位一体是汉字的独特之处,教材在编排中有意识地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在教学生字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教给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比如形声字,在现代汉字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形声字归类,认识形声构字规律。如教学“糊、瑚、湖、蝴、葫、猢、煳、鹕”一组字,其共同点是都有表音的声旁“胡”,加上不同表意的形旁就构成了这些字,便于学生识记。对形近字也同样可以进行归类,方法是抓住一组字中字形相同的部分,突出其不同点来记住生字。如“辩”是能言善语,“辫”是用发丝做的。

辨清字义 学生记不准字形,往往是因为对字义理解含糊不清。有些容易混淆的字,应指导学生从基本意义上加以辨清。如“日暮”的“暮”错为“墓”的,要指出:“暮”指太阳落山的时候,与太阳(日)有关;“墓”指埋死人的地方,与“土”有关。也有的错字易出现在成语里,如“走投无路”的“投”错写成“头”,便可指出:前者当“投奔”解释,成语意思为无路可走,已到绝境;若写成“头”,成语就解释不通了。教师讲清字词的意义,学生用起来就不会弄错。

此外,养成阅读习惯、勤查字典、坚持练字训练,也是减少学生错别字发生的好办法。错别字问题,不仅是学生自身心理、行为、习惯、性格等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及教学方式方法密切相關,与社会环境影响密切相联。因此,根治错别字,不能只就错纠错,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正习惯,养性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消灭错别字。

参考文献

[1]李新.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05.

[2]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1.

猜你喜欢
错别字汉字小学生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我与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