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岳霖《知识论》中的命题真理论

2017-03-07 17:45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知识论金岳霖真假

景 豪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哲学与文史

浅析金岳霖《知识论》中的命题真理论

景 豪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金岳霖受融贯论和实用论的影响,对传统符合论进行了改造。金岳霖以符合为真的本质,认为真有三项标准,融洽、有效和一致。只有满足这三项标准,命题才能为真。金岳霖的真理论结合了三种真理论的特点,但同样容纳了其内在的理论困难。

金岳霖;真;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

一、命题的三种真理论

在命题的真假理论中,一共有三种命题的真理论对金岳霖命题真的思想的产生起到了重要影响,分别是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金岳霖坚持符合真理论,并结合融贯论和实用主义真理论的观点,对传统符合论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合真理论观点。

1.真之符合论

符合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命题的真在于该命题与其所断定的对象的符合关系。最早提出符合论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形而上学》一书中说:“在对立的陈述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居间者,而对一事物必须要么肯定要么否定其某一方面。这对于定义什么是真和假的人来说十分清楚。因为一方面,说存在者不存在或不存在者存在的人为假;另一方面,说存在者存在或不存在者不存在的人则为真。”[1]106-107此外,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和多数支持逻辑经验主义的学者也支持符合说。

后来的学者虽然也都对符合论进行了各种探讨,但符合论的基本思想在亚里士多德提出时就已经形成并确定。符合论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预设。在本体论上,符合论认为外部世界独立于人的内心,并且不依赖于人的内心。知识或命题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和描述。在认识论上,符合论认为命题的真假与人的认识无关,完全由外部世界所决定。[2]238

金岳霖赞同符合论的真理论,但他认为,传统符合论虽然更符合人的常识,但仍具有两个困难。一方面,传统的符合是照相式的符合。但事实和命题都不是象,照相式的符合不能是命题与事实之间的符合。另一方面,命题和事实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即命题在人的思想之内,事实在外部世界,命题与事实无法符合。

陈波教授将这两种困难总结为对两个概念的理解问题,即对事实理解的问题和对符合关系理解的问题。罗素和早期的维特根斯坦试图用逻辑原子主义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后来如奥斯汀、皮切尔(G.Pitcher)和怀特(A.R.White)等试图用约定、关联、和谐、相配、相应等概念去解释“符合”。但这些都未获得成功。

2.真之融贯论

融贯论对命题真假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命题的真在于该命题与其所从属命题集团的融贯。融贯论最早来自于哲学中的唯理论传统。莱布尼茨、迪卡儿、斯宾诺莎、黑格尔、布拉德雷和一些逻辑实证主义如纽拉特(O.Neurath)、亨普尔(G.C.Hempel)等都持有融贯论思想。

在本体论方面,融贯论者布拉德雷认为:“实在本身就是一个统一且融贯的整体,他称之为‘绝对’;只有作为整体的绝对本身才是真实的;如果我们只考虑绝对的某个部分、某个侧面或某种表现,则我们只能获得部分的真实性或某种程度的真实性。”[3]胡军教授从认识真理的角度来看待布拉德雷的融贯论, “绝对是一个系统,它是由无数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的部分融洽相处、相互依赖。对部分的认识并不能代替对整体的认识。对部分的认识只能获得局部的真理,只有对整理的认识才能把握绝对的真理。绝对的真理不能在经验中获得。”[4]在认识论方面,融贯论者纽拉特认为:我们无法脱离语言和思想来认识客观实在。我们所认识的“世界”都带有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因此,命题与“客观实在”的融洽实质上是系统内的一些命题与另一些命题的融洽。[2]240

陈波教授认为,融贯论的理论基础是矛盾论和“系统”概念。融贯性在于系统内部命题之间的融洽度、关联性和系统的丰富程度。

融贯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自身融贯的命题集团未必是真,另一方面,两个同为真且各自融贯的命题集团可能相互并不融贯。但融贯论也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一方面,尽管不能成为真的充分条件,融贯却是真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融贯论对真的总体性和全面性的重视让我们深受启发。

许多学者,如胡伟希、王中江和胡军等,都认为金岳霖在《知识论》中提到的命题真假的“融洽说”来自于布拉德雷,这种看法有比较充分的合理性,因为金岳霖早年的博士论文题目是《T.H.格林的政治学说》,“金岳霖由格林的政治学思想接触到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的哲学思想,而布拉德雷就是关于真的融洽说的倡导者之一。”[5]329

而陈波教授则认为金岳霖所提出的命题真假的“一致说”是对于命题真之融贯论的讨论。[2]264陈波教授认为,融贯论者对于命题的态度是“谈论作为一个命题系统的元素的单个命题的真假是有意义的,但谈论它所从属的整个命题系统的真假则是无意义的。”[2]240这种说法显然是金岳霖所提到的一致说的观点。

本文认为,融贯论对金岳霖的影响极大。金岳霖所提到的命题真假的融洽说和一致说都来自于命题真之融贯论。同时,融洽说和一致说又各有不同于融贯论的地方。

金岳霖认为,融洽说“以真为综合的或经验上的融洽”。融洽说要求真要全体和完整,片面和不完整的真是不够的。这正是融贯论在本体论上的主张。融洽说认为“真就是彼此融洽的全体的命题集团,……部分似乎靠全体之为全体。就真假说,要合真才能分真。”[6]651这正是融贯论所赞同的主张。金岳霖认为一致说以真为命题与命题的一致,而不是命题与事实或实在的符合。这显然就是融贯论对于命题真的主张。

但金岳霖所提的融洽说和一致说又都有不同于融贯论的地方。金岳霖认为融洽说中的融洽不仅仅是一个命题与一个事实的融洽,它是许多不同成分的融洽。这融洽是经验上的融洽,这里的经验表示感觉者在他感觉中的综合。这是融贯论观点中所未提及的。一致说的一致有形上与形下的区别,形上的一致的对象是宇宙的全,所有的命题联合起来的一致。“宇宙底全总是它本身,说它是心或说它是物没有分别;所有的可能的命题底全总的一致和它底总的真也没有分别。这是形上的说法。”[6]655而这则是融贯论所没有提及的。

3.真之实用论

真之实用论又被称为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实用论看重命题在实际生活中的效用。它们将命题是否有效用当做命题真的条件,或甚至根本不说命题的真假,只说有效或无效,强的或弱的,相关或不相关。

金岳霖认为,实验主义大致以自我或人类为中心,注重生活的要求和它们的满足。注重尝试,注重实验。这实验求之于相当于要求的有效或无效。其所注重或要求的真也是在时间上有效的真。有效说特别注重用,它把真和用联系起来,有用的就真,真的就有用。它也注重对于将来的预测或假设。有效说认为真有与时间地点相对待的问题,一时真的,另一时不必真。

陈波教授认为金岳霖所提的有效说源自于实用论。[2]264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士(WilliamJames)有一句代表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名言“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7]饶娣清认为这句话十分容易被人误解,从而把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当做唯心主义真理观。金岳霖似乎就有这样的误解,认为“重用也免不了以人类为中心或以自我为中心;以这二者为中心,免不了特别地注重意志。”[6]652金岳霖对实用论的描述并不全面。在詹姆士看来,真理是就观念而言的。作为真理的观念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要与实在相符合,一方面是观念的适用性。[7]真理首先是指与实在相符合的观念,在这一点上,实用论与符合论并无冲突。但实用论强调的是真理要具有适用性,即在符合论的基础上,对我们的行为有指导作用的才是真理。由此我们知道,金岳霖在提到有效说时,只提到了后一方面,而忽略了前一方面。

二、金岳霖论真的性质

金岳霖对命题的真假坚持符合说,金岳霖认为,符合不是求真的方式,而是对真的理解。以真为符合,真是命题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所赋予命题的关系质,不是命题本身的性质。

1.真的本质

金岳霖以符合为真,真的本质就是符合。符合说的基本思想是:命题的真假在于它与其所断定的对象(事实或普遍规律)的关系,在于它与其所断定的对象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况的符合与对应,命题的真假与其他命题无关。并且,符合说承诺“二值原则”:任何命题都是真的或假的,二者必居其一且只居其一。

金岳霖认为,符合说最接近常识,即使是主张别的真理论的人,无形之中仍然持有符合说。但符合说在理论上遇到了许多困难。陈波教授认为,符合说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事实”的理解,什么是事实?其性质和特点是什么?事实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事实能否个体化?如果能,如何个体化?事实有特殊和普遍、肯定和否定、真和假之分吗?等等;二是对命题与事实之间的复合关系的理解,什么是符合关系?如何确证这种符合关系?[2]238金岳霖在论述符合说时对上述困难逐一进行了解答。

首先,符合说中命题与事实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金岳霖认为,传统反对符合说的人以事实为客观情形,而命题则在人的思维之中,二者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即事实在客在外,命题在主在内,因而二者无法符合。而在金岳霖看来,事实意念接受了的所与,可以在经验之内客观存在,而命题就样型来说,与外界客观事实同样在外,就命题显现来说,与作为意念接受了的所与的事实同样在内。二者之间不存在鸿沟。

其次,以符合为真,这符合表示一一相应。金岳霖认为,传统的符合说往往是照相式符合,而符合不必是照相式的符合,同样可以是而不必是地图式、目录式、衣服合身或音节合拍式的符合。但符合一定是一一相应的符合,而且这一一相应不必是性质的,可以只是关系的。

第三,真理论不能离开符合是因为常识不能彻底推翻。金岳霖认为,常识在许多地方都靠不住,但我们对常识的批评也是以另一部分常识为基础的,若常识完全推翻,则我们根本无法认识命题和事实。而在常识中,符合说根基深厚,很难推翻。

最后,真不是命题的性质,而是命题与事实的关系所赋予命题的关系质。一方面,真不是命题的性质,金岳霖认为,真并不随着命题与生俱来,若是如此,我们不需要借助其他如事实、环境和语言等任何东西,只需要通过命题就可以得到真。另一方面,真不是命题与事实的关系,因为关系是同时对命题和事实两者来说的,而真不对事实来说,事实没有真假的说法,命题才有真假。因而,真是命题与事实的关系所赋予命题的关系质。

2.真的属性

虽然真是一种关系质,而非命题本身的性质,但在金岳霖看来,真有一些特殊的属性。

首先,真没有程度问题。前面已经说过,真是命题与事实的关系所赋予命题的关系质,金岳霖认为,命题是否具有这种关系质,要由某种条件是否满足来决定。而这条件要么满足,要么不满足,没有程度问题。 “本书认为条件或者满足或者不满足,关系或者有或者没有,命题或者真或者不真。……它没有程度问题。”[6]659

其次,命题的真假不相对于特殊的时地。即,命题的真假是超越时空的。这一点是就命题的样型性来说的。“命题既是样型,它底真假受这样型性底影响。换一说法,命题既是样型,它底真假是样型底真假,而真假本身也是样型的。”[6]661这与命题所断定的对象无关,无论是普遍命题还是特殊命题,就命题本身来说,它总是样型的,它超越特殊时空也是根据它的样型性。金岳霖认为,命题既然超越时空,那么真假也超越时空。如果真假不能超越时空,那么不仅没有真的普遍命题,甚至连普遍命题也不能存在。因为一个真的普遍命题无论何时都是真命题,假如真不超时空,一方面意味着真的普遍命题并不普遍地真,不存在真的普遍命题;另一方面则表示,普遍命题所断定的对象根本不普遍,那么这普遍命题当然不再是普遍命题,也就不存在普遍命题。

第三,命题的真假不相对于知识类。从金岳霖的知识论体系来看,命题既然是思议的内容,那么就有思议者的问题。命题的真假既然是命题与其所断定的对象之间的符合,而命题所断定的对象是事实或道理,就金岳霖的事实观来说,事实是接受或安排了的所与,而所与以正觉为基础,这就牵涉到了官觉者。思议者总是官觉者,官觉者有自己的官觉类,不同的官觉类有不同的正觉,接受到不同的所与,即有不同的事实,产生不同的知识,当然属于不同的知识类。但金岳霖认为,这些都不需要考虑,就只从命题着想,命题都是样型的。

最后,真假不是虚妄构造的,是可认识、可得到的。金岳霖认为,“假如我们说真是绝对的真,我们底意思无非是说,它不是无对的,得不到的,它是有对的,可以得到的,……常识中所谓真是这样的真,科学所谓真也是这样的真,哲学所谓真也是这样的真。……也许我们现在所‘认’为是真的命题,以后会发现没有一个是真的,……也许一直到现在我们没有得到一个真命题,但是真命题仍不是得不到的。”[6]664

本文认同金岳霖对于真的属性的看法,但本文不认同金岳霖对真的属性的一些论证。在对真的普遍性的论证中,金岳霖认为,真具有普遍性来源于命题具有样型性,因为命题具有样型性,所以命题的真假也是样型的,样型是普遍的,因而真是普遍的。此外,若真不具备普遍性,则不存在真的普遍命题,同时不存在普遍命题。本文认为这种推理不正确。

首先,真的普遍性不能来自于命题的样型性,按照金岳霖符合说的观点,真是命题与其所断定的对象的符合关系所赋予命题的关系质。换句话说,命题因某种关系而真,真不是命题本身的属性。那么真不能天然地有作为命题本身属性的样型性。

其次,真不具备普遍性不能推理得出不存在真的普遍命题,同时不存在普遍命题。即便真不具备普遍性,依然存在真的普遍命题。因为真的普遍命题的的普遍性不来自于真,而来自于普遍命题所断定的对象。真作为命题的关系质,并不能影响命题本身的性质。真无法取消命题本身所带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本文依然认为真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不来自于命题的样型性,而来自于关系质本身的性质。真作为命题与其所断定的对象的符合关系所赋予命题的关系质,对于任何命题都是如此。这种普遍性是属于关系质的普遍性,而且这种普遍性仅限于关系质。换句话说,真作为关系质的普遍性仅限于对以符合说为真理论的命题而言。

在金岳霖看来,以真为符合,真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影响。符合有后来居上的情况,以前认为真现在认为假的那些命题,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命题一直都是假的。但符合本身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经验到的,要经验到符合,需要利用许多标准。这也就是金岳霖真理论中的真的标准。

三、金岳霖论真的标准

金岳霖认为,符合有标准,这标准同样是真的标准。真的标准有三项,即融洽、有效和一致。这三项标准中任何一项标准都是真的必要条件,而这三项合起来则是真的充分条件。

1.融洽

融洽标准是对融洽说批判性地容纳。融洽说来源于真之融贯论。融洽说认为,真是综合或经验上的融洽。金岳霖认为,融洽说有两个特点,即完整和全面。融洽感要求完整,以融洽说为真理论,真也要有完整感。融洽要求是全体的融洽,因而真也要是全体的真,片面或部分的真不能被接受。“融洽说所要求的是全体的真,任何部分不十分真也不单独地真。”[6]651金岳霖认为,融洽说的真不限于命题。在命题的真假说中,融洽说认为真是相互融洽的全体命题集团。只有命题集团整体为真,命题集团中的命题才为真命题。

金岳霖认为,作为真之标准的融洽与融洽说的融洽不同。融洽说的融洽是形上的、特别的、超时空的,是在经验之大成中才能有的,追求大范围的融洽;而融洽标准的融洽是形下的、平常的、一时一地的,是日常生活中所能经验得到的,只追求小范围的融洽。

首先,融洽有感觉上的融洽和真实存在的融洽。金岳霖认为,所感觉的对象是否真实存在融洽与我们是否能感觉到融洽是不同的。从普遍的方面来说,前者是积极的融洽,是作为真之标准的融洽,后者是消极的融洽,是靠不住的融洽。从特殊的方面来说,二者是分不开的。

其次,作为真之标准,融洽的对象是特殊命题和有时地限制的普及命题。金岳霖认为,融洽是经验上的融洽,融洽的对象要可被经验,可被证实。普遍命题不可完全被经验,也不可证实。因而作为经验上的融洽,不适用于普遍命题。

第三,融洽有精细与粗略的差别。金岳霖认为,感觉的对象有范围大小和程度高低的不同,融洽也就有精细与粗略的差别。感觉对象的范围越大,融洽程度越高,融洽就越精细,反之就越粗略。作为真之标准,精细的融洽比粗略的融洽更可靠。

最后,融洽是在历史上演进的。金岳霖认为,随着知识的增加,工具的越来越精,人所感觉到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融洽的程度越来越高,融洽会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可靠。现在所感觉到的融洽比从前所感觉到的融洽要精细得多。

但融洽仍不是真的充分条件。金岳霖认为,命题满足融洽这一标准,并不代表命题真。但反过来说,不融洽的命题一定非真。“融洽虽不是充分条件,然而它是必要条件,在经验中积极地不融洽的命题不是真的。”[6]676

2.有效

有效标准是对有效说批判性地容纳。有效说来源于实用主义真理论。金岳霖认为,有效说注重效用,注重预测,受限制于时间和地点。有效说把真与效用联系起来,认为效用是真的判定标准之一。有用在于过去的真理对现在或对将来有用,注重将来就注重对将来的预测或假设。有用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而有效也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用是由使用者来判定的,因而带有主观的态度。有效也因此受到人意志的影响。

金岳霖认为,真是超越时间和地点限制的。金岳霖反对有效说,但有效依然有可取之处。首先,有效作为真之标准,其所面对的对象是作为假设的命题。假设的命题可以有普遍命题、限于时地的普及命题和特殊命题。而假设的命题的真假标准,就包含了有效的成分。金岳霖认为一个命题成为假设有两个理由。一是选择,一是信仰。“选择就是在某一标准上平行的可能中……我们以另一标准去取其一而舍其他。……选择当然牵扯到个人底性格、历史及环境。在同一客观的条件之下,一人之所选择不必是另一人之所选择。……选择不必是自由的。”[6]677金岳霖认为,选择既有主观成分,又有客观成分。信仰兼有“相信”“习惯”因素,同样既有主观成分,又有客观成分。

其次,有效与融洽一样,是感觉和经验上的标准。金岳霖认为,有效也有感觉成分,从普遍的方面来说,有效和有效感不同。从特殊的方面来说,有效和有效感分不开。命题是对事实的断定,假设是对未发生或未认识的事实的断定。有效所面对的对象既然是作为假设的命题,那么有效就处于命题与事实之间,无法脱离感觉和经验。

第三,有效有时间成分,不可脱离时间。金岳霖认为,命题有临时性的有效和长期有效。在假设证实之前,假设临时性的有效。当假设证实或证伪时,临时性取消,“等到这临时性取消,这有效不单是有效,同时也是一整套经验底融洽。”[6]679长期有效是说普遍性的假设的。普遍性的假设无法完全证实,因而有效始终带有临时性。金岳霖认为这种有效属于长期有效。

最后,有效有精细和粗略的分别,并且随历史演进越来越精细。金岳霖认为,有效与融洽相同,也有精细和粗略的分别,也是在时间上演进的。学术研究上的有效往往比日常生活中的有效更加精细。而且随着历史的演进,知识在不断地增加,有效的范围也逐渐增大,有效的程度逐渐升高,有效也越来越精细。

金岳霖认为,有效未必真,无效必然假。有效与融洽一样,不是真的充分条件,是真的必要条件。

3.一致

一致标准是金岳霖对一致说批判性的容纳。一致说的思想来源与融洽说相同,都来源于真之融贯论。一致说认为,命题的真与事实和感觉经验无关,与其他命题有关。命题的一致就是相互之间的无矛盾。真命题之间总是一致的。把所有的真命题列为一个集合,集合内的命题必然相互一致,这个集合就是完整全面的真。金岳霖认为,一致要分为形上的一致和形下的一致,一致说的一致是形上的一致,不可接受。作为真之标准的一致是形下的一致,可以作为真的必要条件。

首先,一致指不同命题相互之间无矛盾。金岳霖认为,一致的范围有宽窄的不同。宽范围的一致指大多数命题之间相互无矛盾。窄范围的一致指相关联的命题之间相互无矛盾,相关联就是指直接或间接蕴含。一致说的一致是宽范围的一致,一致标准的一致是窄范围的一致。

其次,不一致可以表示命题有假,一致不能表示命题为真。金岳霖认为,命题的相关联就是指蕴含关系,但命题之间具有蕴含关系与命题本身的真假无关。假命题与假命题之间同样可以有蕴含关系,因而假命题同样可以一致。“不但假的命题可以一致,而且假如我们给一套命题加以范围把它们圈起来,假的命题还可以一致地假。”[6]680

第三,一致与感觉经验无关,与事实和命题外的世界无关。金岳霖认为,一致仅是对命题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与命题以外的世界无关。融洽和有效都依赖感觉经验,与感觉经验分不开。一致与一致感完全分离,一致不依赖人的感觉经验。

最后,一致不在历史中演进。金岳霖认为,融洽和有效都随历史的演进越来越精细,而一致不随历史的演进。现在的不融洽或不有效不能取消以往的融洽或有效,现在的不一致会取消以往的一致。从前认为融洽或有效的命题,即使现在看来不融洽或不有效,以从前的标准来看依然是融洽或有效的。从前一致现在不一致的命题,以现在的一致为标准,不一致的命题始终不一致。

总之,一致虽不能是真的充分条件,但一致是真的一个必要条件。一致的命题未必为真,但不一致的命题必假。一致是真的标准之一。“相干的真命题既然必然地一致地真,一致总是真底一成分。”[6]680

四、金岳霖命题真理论的理论困难

金岳霖对命题的真有两个方面的讨论,真的性质和真的标准。后者是对前者的支撑。当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时,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理论困难。

1.融洽作为真之标准存在理论困难

首先,融洽并不适用于全部命题。金岳霖认为,融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经验得到的。那么,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无法经验的命题,融洽就不能作为其标准。胡军教授认为,融洽不适用于普遍命题,也不适用于不在当前的特殊命题和普通命题。[8]375按照命题所断定的对象的性质,命题可分为普遍命题、普通命题和特殊命题。按照命题断定对象的时间,命题可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二者结合即把命题分为七种(普遍命题超越时间,故而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区分),胡军教授认为融洽仅适用于其中的两种,即现在的特殊命题和现在的普通命题。本文认为,对于将来的命题,由于脱离了感觉经验,故融洽并不适用。对于过去的命题,我们有直接的感觉经验,或是可以依靠间接的感觉经验,因而融洽适用于过去的命题。但无论如何,融洽并不适用于全部命题。

其次,融洽有主观色彩,真绝对客观。金岳霖认为,融洽是感觉经验上的标准。胡军教授认为,感觉上的标准就有主观随意性,有主观真理论的嫌疑。而金岳霖对真的要求是客观。从这一点看来,主观的融洽当然不能作为客观的真的标准。

第三,融洽有程度的高低,真没有程度的高低。金岳霖赞同真理符合论,而符合论认为,真没有程度问题,一个命题或者真或者非真,不存在居间者。但金岳霖认为融洽有程度的高低,并且融洽随着历史的演进越来越精细,融洽程度越来越高。融洽的程度有高低的不同,那么受其约束下的真同样就要有程度高低的问题。从这一点看来,融洽成为真之标准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理论困难。

2.有效作为真之标准存在理论困难

有效作为真之标准同样存在理论困难。首先,有效并不适用于全部命题。金岳霖在讨论有效时就说,有效是作为假设的命题。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假设总是处于将来的命题。因而有效的适用范围仅为将来的命题。由于普遍命题所对应的对象是普遍的理,普遍的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而普遍命题也包含在假设当中。所以有效的适用范围是将来的特殊命题、将来的普通命题和普遍命题。

其次,若假设无效,命题是否一定假。金岳霖认为,有效是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有效未必真,无效必然假。胡军教授则认为,若认同无效必然假,则有许多真命题都在被排斥的行列中。有些假设当时无效,但之后其所需要的条件满足,该假设就变得有效。本文认同“有效未必真,无效未必假”的说法。但本文不认同胡军教授的解释。有些命题会随历史的发展从无效变得有效,但假设不仅是命题,还包括对命题真假条件的要求。一个假设的命题无效,表示在这个假设中,对命题真的要求满足了,但命题为假。即便后来该命题为真,依然不能改变该假设中命题的真与假设的条件之间的矛盾。因此,假设无效仅表示假设所要求的命题真假的条件与命题本身的不一致,而无法判定命题本身的真假。

第三,有效与真不同时发生,有效不是对命题真来说的。胡军教授认为,金岳霖所说的作为真之标准的有效不是针对命题本身的。在金岳霖的定义中,真是命题与事实之间的复合关系所赋予命题的关系质。在假设中,当有效发生时,命题所断定的事实尚未发生,因而真也尚未产生。当命题证实后,有效随即取消,命题与其所断定的事实之间的关系为融洽或不融洽。有效始终与真无关。

总之,作为真之标准,融洽和有效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理论困难。胡军教授认为,“金岳霖只是简单地拼凑各家真理标准说的做法并不成功。”[8]380本文与胡军教授看法相同,金岳霖将三种真理论的结合并未达到本质,若不能解决这些理论困难,这种结合就始终浮于表面。

五、结语

在哲学史上,求“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真”是什么?历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众说纷纭,产生了符合论、实用论、融贯论、紧缩论等多种真理论。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合理之处,又有其不可避免的理论困难。金岳霖受符合论、实用论和融贯论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命题真理论。金岳霖将真定义为命题与事实之间的符合关系所赋予命题的关系质。在此基础上,金岳霖巧妙地将三种真理论的合理之处相结合。同时,这种结合不可避免地容纳了三种真理论的理论困难。但金岳霖对真的探索依然为我们的后续研究铺筑了道路。

[1]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2] 陈波. 逻辑哲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陈波. 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Vol.44(1).

[4] 胡军. 金岳霖的真理标准综合说述评[J]. 中国哲学史,1992(5).

[5] 崔治忠. 金岳霖知识论比较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6] 金岳霖. 知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 饶娣清. 再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J]. 齐鲁学刊, 2003(2).

[8] 胡军. 道与真——金岳霖哲学思想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朱登臣)

2016-11-08

景豪(1990-),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逻辑学硕士研究生。

10.3969/j.issn.2096-2452.2017.02.007

B81-05;B

A

2096-2452(2017)02-0035-07

猜你喜欢
知识论金岳霖真假
中国传统知识论问题意识之定位
当代知识论的中国话语
——访陈嘉明教授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善的原意
三句话的真假
知识论视野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小技”与“大器”
较真的金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