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7-03-07 20:08刘思思方玉珍
关键词:实体互联网+传统

刘思思,杨 巧,方玉珍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互联网+”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刘思思,杨 巧,方玉珍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石,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将互联网经济作为促进传统经济改革和创新的良方,不断推广到我国经济的不同层级,由于其快速发展,对实体经济造成极大冲击,实体经济占比逐年下滑。本文从“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方面着手,探究“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利弊影响,以期能对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互联网+”;实体经济;工业4.0

一、实体经济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互联网+”的背景

实体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业、农业、制造业、交通通信业等部门构成生活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迅速兴起和发展。政府鼓励指导社会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和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显,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催生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互联网+”意义

此次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在“互联网+”过热发展的时代下,提醒人们正确认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全面看待“互联网+”对经济的作用。互联网只是一种便利人们生活的工具,实体经济才是人们生活的根本基础,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实体经济拓宽渠道和市场,使国民经济更具活力,但是过分依赖“互联网+”却并非明智之举、长久之计。互联网经济在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但是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互联网+”也将无用武之地。

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互联网+”的现状

(一)“互联网+农业”

对于农企乃至个体创业农户而言,“互联网+农业”模式为其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互联网帮助农户更好地组织生产、拓宽信息渠道,根据数据分析,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降低了产品销售的风险;农企利用互联网寻找合作者,发布销售信息,发展客户。互联网的开放、快速、传播特性,也将反逼着农企更加注重品牌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树立自身产业形象。

这一模式于电商网企业来说,拓宽了发展空间。各大电商企业看准农产品这块大蛋糕的利益,纷纷积极与各农企合作,争夺市场份额,为农产品销售增加了优秀的销售渠道,变相促进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对互联网和农业的融合造成了最直接的困难,由于互联网信息门户网站真假难辨,对于不了解互联网的农户来说,会因为信息选择不当而造成损失。而在其他领域已经被瓜分完毕时,各大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转向农业这块大饼,这势必会造成他们在价格上的竞争,最终将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和农业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工业”

目前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正呈现出 “由外向内”转变,即互联网正向生产流程的研、产、供、销、服各个环节逐步渗透,呈现出智能化、协同化、定制化、服务化和平台化的转型特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未来将逐步向生产性服务业、建筑、能源等领域以及中小规模企业扩散。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工业4.0”中也表示要加强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将提升我国工业的创新能力作为发展重点。

(三)“互联网+服务业”

“互联网+生活服务、零售业”融合的最典型表即为O2O。在O2O模式下,传统的中介被剔除,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用户线上预订、线下体验,高效率、低成本地解决需求。传统零售业也在积极探索O2O,线上支付、线下体验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方式。“互联网+”应用于交通业,推出诸多基于GPS的交通应用APP。实时公交APP,可以帮助实时查询公交汽车的到站情况,防止长时间等待与误点现象的发生;滴滴打车APP,实现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的一次双赢,既减短了乘客等车时间,又降低了出租车空车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互联网+”影响实体经济促进因素

1.准确及时的发现并满足市场需求

当今社会消费者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调查分析手段已经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捕捉海量消费者数据,并进行专业化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发现、满足市场需求。

2.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起到了改革创新的作用

传统的经济模式只是简单直接的到店消费,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大,但是当互联网出现后,也带来了B2B、B2C、C2C、O2O等新兴商业模式,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传统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3.商业交易更加便捷

传统零售业受地域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借助“互联网+”可以轻易的将交易活动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更为广阔的市场上,减少了传统实体经济活动的中间层次,逐步弱化了传统的分销渠道,同时避免了实体市场上面对面交易时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有效地降到最低。

(二)“互联网+”影响实体经济制约因素

1.急功近利现象严重

在媒体造势和资本吹捧下,很多企业实施互联网的转型,建立网络渠道,或者不切实际的建互联网平台,脱离了企业发展。然而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很多传统制造业、零售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后,依旧没有走出困境,反而被电子商务的大量投入拖累业绩,削弱了传统制造业务和实体门店零售。

2.后期问题爆发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经济的兴起,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的集中爆发。例如阿里巴巴平台上肆虐的假货,百度的“魏则西”事件等等。虽然假货、虚假宣传这些负面事件并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才存在的,然而互联网企业向公众广泛提供的虚拟空间和信息服务,扩大了这些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3.交易风险加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的交易方式层出不穷,同时各种类型的诈骗方式也让人防不胜防。由于网上支付平台越来越多,个人的信息越来越容易被泄露出去,造成了互联网上的不稳定因素,让人们对互联网产生了戒备和怀疑。

(三)“互联网+”影响实体经济不定因素

1.“互联网+”改变资讯传播的方式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成为了受害者,大多数人能切身实际的感受到互联网对传播方式的改变。一方面互联网使资讯的传播更加快捷,随着互联网天然的免费、开放、互动的平台特性,给了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宣传推广、接触客户的机会。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快捷和方便,使得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而网络诈骗也越来越多。

2.“互联网+”冲击零售业

由于线上具有销售覆盖面广、接触半径大、产品展示空间无边界等优势,所以网络销售中的产品价格明显低于线下的零售价格。于是,线下销售纷纷转向网络,线上电商大行其道。所以,零售环节首先受到冲击。然而这对于有些企业是福是祸还不一定,一方面线上销售大大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众多零售店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倒闭关门。

3.“互联网+”冲击中间商

传统经济结构中,很多生产商和品牌商,因为受到地域的限制,不借助代理商的帮助很难到达远距离的市场。所以,企业必须借助于中间商。而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品牌都在网上直接做销售。他们不需要借助中间商的帮助,就可以了解顾客的需求。渠道层级被压缩,渠道扁平化,中间商该何去何从。

四、“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

互联网金融能够规范有序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完善市场准入标准。要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资质认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主体的从业资质审查,对于“无资质、无牌照”的违规经营主体依法进行取缔和处罚,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法企业进入。此外,还可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法律法规,一旦互联网金融企业触及到退出机制的下限,应及时将不合格企业清理,保证互联网金融环境的洁净。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体制

在现今社会中,往往会出现非法集资的事件,这不仅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还会严重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制度,包括设定平台资质标准、建立信用体制、加强信息纰漏相关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风险数据库以及加强对投资人的保护原则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中信用体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当前不完善的信用体制对金融发展产生重重阻碍。完善互联网信用体制,第一,打破数据垄断,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将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纳入到央行征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采集与信用相关的各种数据,进行匹配、加工,在此基础上生成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对放贷机构提供各种征信服务。从数据流动过程看,征信业务可以分为数据采集、产品加工、对外服务三个方面。第二,大力发展市场化征信机构,以市场化力量推动征信市场发展。第三,要充分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利用碎片化信息开展征信。

(三)引导互联网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

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资金流向了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互联网上转型,然后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也造成了企业融资不顺等问题,大量零售店面因此倒闭。所以我们要将互联网金融筹集来的充裕资金有效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加快完善各配套政策的配合,科学评价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

(四)促进传统银行与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深度合作

互联网发展让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成为必然的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传统银行应该主动融入参与到互联网融资中,从服务客户基础上推动自身改革。同时,由于两者的客户群体各异,互联网金融又很难动摇传统银行业的地位。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颠覆、反颠覆,这种冲击挑战对于传统银行的变革是有利的,可以倒逼传统银行进行改革。传统银行发展以后,也会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进一步创新。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移动通讯时代,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应该深度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使金融覆盖面更广阔,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五)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企业

传统优势产业并不等同于落后产业、淘汰产业,而是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坚持要素保障、政策激励和重点帮扶相结合,坚持扶大扶强和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相结合,确保存量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随后,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大力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工艺再造、产品升级等,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推动企业产品升级,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把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途径,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增强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鼓励银行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依据向政府采购中标供货商提供信用贷款等融资服务,支持民营企业采用知识产权、仓单、商铺经营权、商业信用保险单等质押融资。

[1]王喜文.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方向[J].国家治理,2015,(23).

[2]张文冰,韩俊波.互联网时代下金融业发展研究 [J].经贸实践,2015,(9X).

[3]李国会.电子商务对零售业实体市场的影响分析 [J].中国商贸,2011,(8).

[4]万海燕.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J].现代企业,2016,(2).

《互联网时代电商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生科研立项(指导老师:陈新武)

猜你喜欢
实体互联网+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