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小切口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对比

2017-03-08 09:14刘长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内环疝囊腹股沟

刘长河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八一医院外科,广西 来宾 546102)

腹腔镜与小切口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对比

刘长河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八一医院外科,广西 来宾 54610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方式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切口手术。对两组患儿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儿行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造成的手术损伤较小,后续恢复较好。且利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手术效果更佳,可对侧隐性疝进行有效发现,但这种手术方式对于操作技术以及手术器械都有很高的要求,存在一些局限性。

腹腔镜;小切口;腹股沟疝

临床上,腹股沟疝属于儿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之所以在儿童期多发,主要是由于患儿存在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合导致的[1]。一般来说,该种疾病不伴随患儿的局部肌肉出现薄弱改变,因此,在手术治疗中多采用的是疝囊高位结扎的方式,而不需要加强修补腹股沟管。对腹股沟疝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就是经腹股沟疝囊进行高位结扎。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用于腹股沟疝的手术开始出现小切口化的趋势[2]。但临床上对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选取来我院进行腹股沟疝治疗的患儿56例,对其中的28例患儿行腹腔镜手术,另28例患儿采用小切口手术,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患儿,男13例,女15例,年龄11个月~11岁,平均(5.2±1.4)岁;实验组28例患儿,男14例,女14例,年龄1~11岁,平均(4.3±1.6)岁。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患儿行腹腔镜手术,具体方法如下:取患儿脐部下5 mm进行切口,并建立气腹,于脐部切口处放置5 mm的穿刺鞘。避开患儿的腹壁血管并在左侧麦氏点上方1 cm处放置3 mm穿刺鞘。在腹腔镜下对患儿腹股沟内环投影处切开约0.2 cm的切口,并利用蚊氏钳对切口组织进行分离,从而到达腹膜外层[3]。经3 mm穿刺鞘将血管钳伸入,并在内环口的上方进行间隙前行,环绕其后侧,注意避免对内环口外后的侧精索或卵巢血管进行损伤,越过输精管或者子宫圆韧带后穿出腹膜。按照同样的方式在内环口内前侧进行同样的前行,并将腹腔内的线头从内环口的穿刺点拿出体外,对疝囊中的气体进行排尽,并经过腹腔镜检查发现缝合完整之后,在体外对腹股沟穿刺点进行打结,并对皮肤进行提拉让线头埋于患儿的腹膜外层中。

对照组患儿行小切口手术,具体方法如下:在腹壁下方的皮横纹处内环口体表投影为中心进行顺皮纹切口,切开之后对其进行钝性分离,找到疝囊后,对精索进行保护并对疝囊进行横断[4]。近端向上剥离疝囊只腹膜外的脂肪处,与疝囊的颈部上方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于此同时再进行缝合,疝囊远端则使用电刀对其进行充分止血。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在手术操作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均完成手术操作,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为(29.5±2.6)min,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为(38.5±4.1)min。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股沟疝由于其自身的发病机制以及解剖特点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对腹股沟疝治疗仅仅使用单纯性疝囊高位结扎就可以达到对患儿进行根治的目的。有研究显示,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之后,患儿很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现今,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主要有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过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切口小以及恢复快的特点,因此,在治疗该种疾病中都得到广泛使用。利用腹腔镜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治疗,具有微创、对患儿造成的损伤较小,且患儿恢复较快,复发率较低。并且,利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可实现对侧探测,避免对侧进行二次手术,减少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的技术较高,且在设备上的投资较大,因此很多医院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而小切口的手术实际操作较为简单,在各级医院中都可以进行开展。但这种手术方式对于患儿造成的手术损伤较为严重,且很容易导致睾丸、精索出现损伤。因此,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点,对腹股沟疝都可有效治疗,在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患儿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未来腹股沟疝治疗中,开放手术是治疗基础,而利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属于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

[1] 陈创造,何小科.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回顾与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04:334-336.

[2] 李宏武,陈 静,杨建光,李 震,张家魁,戴冬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转变及其意义[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04: 919-920.

[3] 欧小勇,王家文,韩丽娜.下腹部小切口经腹疝修补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对比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04:969-971.

[4] 邹冰子,隋峭崎,隋 梁,李 亮,刘 铮.国内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J].海南医学,2013,17:2600-2602.

本文编辑:李 豆

R726.1

B

ISSN.2095-8242.2017.02.267.02

猜你喜欢
内环疝囊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基于弓状下缘的腹腔镜内环网塞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