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机制和临床特点

2017-03-08 09:14梁卢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水岭皮质缺血性

梁卢允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机制和临床特点

梁卢允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机制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进行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治疗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头颅CT以及MRI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头颅CT以及MRI检查后,发现有4例患者为双侧病灶,患者为单侧病灶12例,且16例患者均是分水岭脑梗死。其中皮质前型患者5例,皮质后型患者8例,皮质下型患者3例。另外,经治疗后,基本痊愈患者6例,明显好转患者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出现急性分水岭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对其进行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缺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机制;临床特点

分水岭脑梗死属于脑梗死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其对于患者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3%左右。由于现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分水岭脑梗死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治疗诊断的难度较大。而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其自身的心脏排血量减少,因而导致患者脑灌注压发生降低,因此,缺血性心力衰竭易合并分水岭脑梗死[2]。为提高对缺血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认识,本文选取来我院进行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治疗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进行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治疗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62~87岁,平均(71.2±2.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血脂异常患者4例,糖尿病患者3例。

1.2 方法

治疗正式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以及MRI检查。患者入院接受正式治疗后,对患者予以心电图监护、吸氧等常规治疗。并对患者行去乙酰毛花苷芮,使得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得到增强;对患者行呋塞米,静脉注射,使得患者的循环血量得到减少,进而使得患者心脏前负荷得到有效降低;对患者行血管活性药物,从而使得患者心脏前后负荷都得到有效降低;对患者行镁极化液,静脉滴注,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代谢以及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3]。若患者出现脑梗死,则对患者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使得患者的血压保持正常偏高,并对其行阿司匹林溶片抗血小板聚集,行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抗凝治疗。应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静脉滴注,行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如胞二磷胆碱[4];若患者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则对患者行甘露醇、呋塞米脱水,并行降糖药物,使得患者的血糖在8~10mmol/L,还需要对患者的水电平衡进行维持,对患者行对症治疗。若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尿量等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患者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扩容治疗[5]。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头颅CT以及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2 结 果

经过头颅CT以及MRI检查后,发现有患者为双侧病灶4例,患者为单侧病灶12例,且患者均是分水岭脑梗死16例。其中皮质前型患者5例,即患者的脑梗死发生在大脑的前动脉与中动脉皮质支的边缘地带,临床表现为偏瘫,智能障碍以及运动性失语。皮质后型患者8例,即患者的脑梗死发生与大脑中动脉与后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地带,表现为象限盲、感觉障碍以及感觉性失语。皮质下型患者3例,病灶多呈三角形、条状等,且常出现多病灶相连,表现为情感障碍、失语等。

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16例中,基本痊愈患者6例,明显好转患者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心源性猝死。除死亡1例患者之外,其余15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3 讨 论

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出现紊乱、颈动脉出现闭塞、严重狭窄等。因此,分水岭脑梗死又被称为血流动力学性脑梗死。由此可见,造成分水岭脑梗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或者低循环血容量。并且,由于脑血流循环是人体血流循环中位置最高,且脑部对于缺血最为敏感,而人体的分水岭区域离心脏位置最远,且是人体动脉中的末梢位置,因此,受到循环低血压的影响较大[6]。心力衰竭合并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特点:(1)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且心脏的排血量降低,导致其脑部的灌注量有效减少;(2)患者使用降压药物,使得其血压在短期内下降过快,继而导致患者的脑灌注压降低,使得患者发生分水岭脑梗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3)慢性心力衰竭易导致患者的胃肠道出现淤血,进而使得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易出现分水岭脑梗死。针对这种情况,应对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积极控制,使用扩血管药物以及利尿药物,使得患者心脏前后的负荷减轻,进而使得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对患者的血压以及行利尿治疗的速度过快,易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分水岭脑梗死,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应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及时监测,并对患者服用的利尿药物的剂量进行严格控制。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较为多样复杂,要想对其进行确诊,主要依靠的是头颅CT以及MRI检查。治疗方式以对患者的脑循环进行改善以及对患者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为主。

[1] 王渝蓉,徐晓容.活血化瘀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09:221-222.

[2] 贾海莲,张克清.芪参益气滴丸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02: 228-230.

[3] 王鹏军,孙明谦,苗 阳,刘玲玲.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的代谢组学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12:1393-1396.

[4] 丁 茹,桂艳萍,陈金明,吴宗贵.麝香保心丸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01:37-40.

[5] 樊晓洋.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9:45-46.

[6] 尤宏钊,张 健.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4,06:476-478.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41.6+1

B

ISSN.2095-8242.2017.02.283.02

猜你喜欢
分水岭皮质缺血性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选 择
迎秋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人生有哪些分水岭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