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瓶颈”突破

2017-03-08 14:24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6期
关键词:作文课瓶颈中学语文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赵 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作文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活动,学生和教师都将之视为畏途,就现阶段而言,作文教学的“可怕”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学生怕写

面对着一道作文题目,学生抓耳挠腮,好半天才能下笔一点一点地挤两个字出来。写记叙文写不出生动的细节和深厚的情感,写议论文找不到可以作为论据的人物和事例,只能在李白、司马迁、陶渊明等几个妇孺皆知的古人那里寻求一点“支持”。

二、教师怕改

面对着一百多份写得密密麻麻的作文试卷,尤其是其中的错别字、病句俯拾皆是,大部分作文存在着文理不通、文体不清、没有层次、中心不明、干瘪呆板等问题,对教师来说,改这样的作文也是一种煎熬。

三、教师怕评

改怎样去评作文?大部分教师的方法都是把本次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和优点讲一讲,然后宣读一两篇范文就行了。这样的讲评针对了全班这样一个面,但是面上高低不平的各个点可能很难一一顾及,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听完作文讲评课之后只有一个大致的模糊的印象,就是某某同学这次的作文被老师念了。至于这个同学的作文究竟在哪里胜出,就算教师当堂讲评了他也不一定有清晰而深刻的体会,更加不清楚自己的作文和优秀作文相比逊色在哪个方面。下一次作文训练的时候,他的老问题还会再犯,也就是说,上篇作文相当于是师生一起做了一个耗时巨大的无用功。

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何以会出现这样的窘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研究重阅读而轻写作,针对课本而编写供教师使用的教学用书如教参、优秀教案、教辅等数不胜数,而针对写作可提供给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料就几乎为零。高中阶段究竟要完成一些什么样的写作教学任务,要锻炼学生什么样的写作水平,要通过一些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唯一可以参考的就是每册语文书后面部分薄薄的几页“写作、口语交际”的相关内容(人教版,老教材)。这些内容被零散地聚集在一起,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造成了作文训练成效不能凸显,更加无法积聚。

第二,由于作文教学缺乏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制定任务时就只能把眼光放在最易考核的数量指标上,如一学期要完成多少篇作文,每次作文多少分算过关等,而忽视了作文训练的有效性。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很容易养成作文教学上操作随便的坏习惯:不认真备课,在上课之前随便挑一两个题目布置给学生,稍加解说或者完全不解说,命令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前后的作文训练彼此之间毫无联系,完全脱节。这样信马由缰的结果是既苦了自己,又无益于学生。

第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非常重视高考中的知识点的强化和训练,语文教学强调“背诵、记忆”,而无形之中削弱了“积累、运用”。学生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积淀,在写作的时候无异于闭门造车,写起作文来觉得无话可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要有所思考,并有所行动,把作文教学从这种积弱的局面中拯救出来。作文教学不能只“靠天收成”,这是每个语文老师首先应该端正的认识。并不是写不写、练不练都无关紧要的,相反,我们要针对自己每届所带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把作文训练分解成一系列的重点难点突破过程,让学生在这种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自己作文水平在登堂入室,而不是瞎打乱撞。如果教师能切实做到以下这四个方面,并在高中三年一以贯之,对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化整为零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一个观念,就是作文课不等同于作文考试,不是每次作文都丢一个题目给学生,一写了之。作文课应该是一个把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化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的训练点。

二、转愁为喜

作文课堂应该是一个鼓励学生激发灵感和智慧的地方,不应该沦落成一个沉闷、压抑的考场。因此,教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应该和学生一起努力“转愁为喜”,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来加强作文课上的学生自主活动,真正实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目标。每一个具体的训练点教师应准备一到二个可以供学生讨论的材料,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三、由浅入深

作为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不仅要让学生写,还要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讨论。近两年大热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思辨能力。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尽快转变作文教学模式,要督促学生阅读、积累、思考和辨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社会热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作文课上,教师不妨每隔一段时间就把时事热点、社会新闻等挑出一些让学生分组思考,把“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这种情况可以怎么解决”作为两个训练的重点,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写,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考场作文技巧,背诵高分范文,写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大气磅礴,实则空洞虚假的文字。

四、由贫到富

高中三年的时间,语文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性语言熏陶,作文课上的语言生动性专题教学训练,是可以把这种素养培养起来的。只不过需要教师更加针对性的备课和训练,并持之以恒地努力。高中阶段以议论文的训练为主,形象说理的重要性对相对枯燥的议论文来说,更是不言而喻。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比如利用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象,利用画面描述化枯燥为生动,辅以范例,仿写佳作,改写己作,片段训练,即写即改即讲,以短时高效的周期训练让学生的书面语言功底得到有效的提高。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这个过程学生是工匠,雕琢他们作文语言这块美玉;同时学生也是一块块璞玉,需要老师这位工匠去精心雕琢。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应该重在有体系地提高训练,而不是信马由缰,把作文教学完全等同于作文考试和试卷讲评,把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原因简单归结为“灵气”“天赋”,而不能使绝大部分同学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切实的提高,这样的做法势必无法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并形成流弊,难以纠正,这是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正视和重视的严肃命题。

猜你喜欢
作文课瓶颈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马老师上作文课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