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人文关怀

2017-03-08 14:24吉林省榆树市青山乡中心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6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儿童

吉林省榆树市青山乡中心小学 王 琼

人文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的主题,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必然途径。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曾提出“仁”的思想,中共十七大报告又指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旨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建立健全人格体系。可见人文无论是在外国还是中国,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始终保持着时代的最强音。

所谓人文,个人理解意即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性格,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心理声音,并以仁人之心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由于现阶段农村家庭普遍存在劳动力外出,夫妻关系不和谐所导致的家庭成员分散状况,致使留守儿童,单亲儿童数量急剧上升。儿童在心理情绪,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人文关怀显得刻不容缓。那么身为教师,如何运用自身能力做好学生的人文关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尊重个体差异,做好孩子心理疏导

(一)努力学习,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武志红曾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于家庭。无论大人或儿童,在生活面前我们总不能幸免。因此,作为教师,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能分析其成因,最大限度的解决孩子的困惑,不仅可以拂去孩子心灵的迷雾,也能让孩子重拾自信,像其他同学一样,重新开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人们总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仅是职业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更是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足以让一个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发光发热。所以教师是传导,是聚能环,更是孩子灵魂的指南。而这不仅需要教师有完备的学识,较高的修养,更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把握全局的能力。所以教师个人素养的完善是更好体现人文关怀的基础。

(二)平等对话,做孩子的心灵引路人

家庭教育似乎是孩子产生诸多问题的最大诱因。我们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失序”,所以面对孩子突发的各种问题便极力控制。但最终却收获了最大的失序——要么孩子的个人意志被他们的控制欲望杀死,要么孩子叛逆而成为一个他们所惧怕的“坏孩子”。所以看起来无论是父母俱全还是单亲留守,孩子们成长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承担的任务便又加重了一些。好在,我们是知识化的人,是学习型的人。我们有能力通过学习改善某些关系。所以在面对如此问题或面对特殊孩子时,教师必然要懂得控制是最坏的教育,只有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改变师生之间居高临下的状态,从而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才能慢慢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孩子总是被我们冠以天使称号,但却不是每个天使都有天使般的生活。在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时,教师首先要学会的是尊重,尊重每一个有个性的“人”,接纳每一个有个性“人”的特点。欢脱,跳动,沉静亦或孤僻。当你忽略教师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惊喜和感动。而这确乎需要某种桥梁巧妙嵌入,才能占据孩子心灵的窝点。

(三)以爱为信,做孩子的人生守望者

《孟子》有云:“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在与众多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老师就像第二个妈妈,付出与守望都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与认可。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孩子越小,我们越要耐心地呵护他,因为越小的时候遭遇的伤害 越难修复。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在面对一群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时,我们除了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还能做些什么呢?那些爱就是我们的思想信念,就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它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带给孩子信心和力量。

武志红曾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所以无论父母还是老师,我们都是和孩子有着紧密接触的人,我们在为孩子人生做导航时,需要以爱为依托,给孩子成长的呵护,失意的关怀,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让每个孩子完成自己的天然使命,便是对孩子最好的守护。

二、重视节日作用,给孩子一个温暖童年

如果说心理疏导是解决孩子内心问题的首要条件,那么节日活动便是与孩子拉近距离的最好时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而这些被寓意了丰富内涵的传统佳节,不仅传递着喜庆,团圆,也像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信号。合理利用节日氛围,和孩子们开展一系列丰富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也能让他们体会到“班级体”这个家庭的温暖。

孩子,是成人世界里的小人,却是儿童世界里的大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需求,而这样的活动却可以直接深入每个孩子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以爱和团结来进行自我成长。其实不仅限于节日,平常的许多活动都可以成为老师与孩子交流的桥梁。比如一次打雪仗,一次堆雪人,一次有艺术气息的拍照,都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在教育上我始终相信,只有孩子的心灵被打开了,他们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创造力及自我修复力。

三、学会倾听声音,关注孩子内心世界

儿童身为一个个体,应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孩子,学生或其他。所以在对待儿童,教育儿童时也应先以“人”为本,重视儿童的内心需求,倾听儿童内在的声音。尤其是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疏导更应以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曾说:“我们都需要催化剂,来激活和开启我们自身因为种种原因而关闭的部分。”农村大部分中小学生因为家庭成员分散所造成的心理创伤较为严重,他们往往对生活对爱有着强烈的渴求,却不得不因为现实原因压抑自己的个性,忽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要么采取极端手段赢得关注,要么自卑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所以,这一类孩子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催化剂,化解他们内在纷乱的心结。而学会倾听,恰巧是这场孤独战争中一个较好的筹码。

中国大陆首家“萨提亚”机构创始人魏敏博士说:“人比期待和规则更重要”。只有把一个人当“人”看,我们才能看到他的本质。对人如此,对待儿童更应如此。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更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手段。有效利用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儿童内心充满更多的温馨。因此,让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文关怀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儿童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留守儿童
人文社科
六一儿童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