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课堂,扎实推进“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

2017-03-08 16:32辽宁省开原市教师进修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基层

辽宁省开原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 琦

为了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辽宁省开原市教师进修学校连续多年开展“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即以学科为单位有针对性的选定一到两所农村学校,用一个月的时间对本学科的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本活动以关注农村课堂常态教学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重点,实现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帮助基层学校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活动的工作方针是:倾斜农村、发现问题、研究指导、服务引领。现在我将本学期的“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一、“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的目的

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升基地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学理念、方式、设计、技能、研究等方面的水平,促进基地校教育教学内涵的发展。

二、“问题跟踪式” 教研实践活动的要求

第一,教研员要深入基地校,深入课堂和备课组,全员听课,逐一指导,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诊断性建议,然后再听、再评、再指导,使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第二,在工作中,教研员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评课时要在尊重的基础上交流,以表扬鼓励为主。

第三,教研活动结束后,教研员要上交活动总结、听课笔记和相关的活动资料。

三、各学科教研实践活动的基地校

各学科通过打电话、下发调查表、深入基层学校调研等形式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确定本学科的教研基地校。

四、活动的基本情况和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听课 发现问题。

教研员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研组,听课、评课、大家一节一节地听,一节一节地评,与任课教师面对面地探讨、研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思想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通过第一轮的听课,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教师还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很好发挥,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思维方式的培养意识不强等。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教研员和教师之间共同探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然后通过再听课、再评课,再研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阶段——汇报成果,反馈总结。

在前两轮活动的基础上,召开“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总结汇报会,通过汇报课、互动交流、教研评课、教研员专题讲座等形式汇报教研实践活动成果,并提出今后工作的方向。

五、“问题跟踪式”教研活动的经验与成果

积极推行教研员到基层学校开展“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对教研员进一步掌握我市教育现状和各校办学水平和理念,提升教研员业务素质,提高基层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各学校的课程改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全面深入地了解基地校的教学改革

教研员在各科的教学改革中责任重大,即是改革的宣传者、指导者,更是改革的实践者。因此,通过“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教研员与基层广大教师有了亲密接触,对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有了全面的、真实的了解。“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改变了过去教研工作蜻蜓点水式的状况。

2.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带着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深入学校指导,通过听课、评课、全程参与教研组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帮助教师捕捉灵感,敏锐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强了教师的主动反思能力,营造了学校的研究氛围,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各学科教研员在开展“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的同时,围绕我校的主课题《区域推进农村中小学“问题跟踪式”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开展本学科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了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引导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研的工作局面。

4.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在本次教研实践活动中,教研员聚焦课堂,了解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的落实情况,通过反复听课、评课、探讨、研究,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前导语的设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5.培养了教研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参加教研实践活动教研员,从确定基地校开始,就真正地走进了基层学校。他们多次深入基地校,用自己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去关注基层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对教师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关怀,本活动培养了教研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也为教研员自我发展和今后的教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推动了基地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

校本研修,是教研员、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重要渠道。教研员跟踪式的教研实践活动,对基层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起到了推广和促进作用。也带动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养成了善于思考、敢于实践、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部分教师正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六、“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的问题与思考

第一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热情,有职业倦怠感;

第二,小学科专职教师比例过低,流动性过大。例如,地理、思品、生物等学科的专职教师很少,大多数是兼职教师,这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给教研员的工作带来很多障碍;

第三,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第四,学校、教师的课改意识有待加强;

第五,部分教研员的工作热情和教研能力需要提升。

“问题跟踪式”教研实践活动是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创造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教研员深入到教师群体中去,给一线教师送去温暖与关怀,并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为基层学校教师的再发展提供方法引领,营造了研究氛围,搭建了互动平台。今后,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创新教研工作,在实践中继续探索适合基层学校的教研形式,更好的发挥教研员在新课程中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为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走基层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