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浅谈

2017-03-08 16:32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辽河油田欢喜岭第一小学刘书举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文课文教材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辽河油田欢喜岭第一小学 刘书举

我国教育改革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之一就是人文教育。而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能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和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小学阶段,夯实语文的基础是前提,然后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得到人文素养。我们可以从重视基础说起,然后就是提高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把课程设计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给你观察生活,在实践中感受人文素养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首先要从教材着手。要真正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二、充分利用教材,实施人文教育

教材里面的课文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细菌微生物,无所不有,真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

(一)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有所体会。在课文学习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朗读让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越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如《燕子》《阿里山的云雾》两篇课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欢快热闹的气氛,“千山万壑,全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的美丽景色都很自然的出现在眼前。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二)注重情感的体验

“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多重教育功能。对生活,对思想,对观念的认识,靠讲解的所得的收获是单一的,而体验的收获却是多方面的,比如,《晏子使楚》的教学,可以采取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表演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同时文章中的语言也深深的刻在学生的心中。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

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只有把生活引入课堂,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比较大的课文,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呢?就是要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学生对小扬科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对那些残害小扬科的人充满了憎恨,怎样能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呢?我设计了一个小法庭,让学生们充当扬科的律师以及法庭的法官,还扬科一个公道,对那些残害扬科的人给与公正的判决。这样同学们不仅正确的表达了对扬科的同情,对旧社会的憎恨,同时受到了符合当代社会的法制教育。

三、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丰富的生活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在小范围内开展课外活动。课堂教学虽然重要,但是课外教学也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这个世界的精彩。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比赛,或者让学生自编自演舞台剧等,这些都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同样精彩的世界。高质量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此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阅读。只有多阅读,学生才能多思考。

四、认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广泛开展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课内外之间的联系,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不但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展好这些活动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最后,引用一句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的经典“我们创造未来,未来重新塑造我们”这句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的语文教育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我相信经过我们当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更好的实现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人文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人文绍兴
背课文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